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不同形式的外国资本流入中国.不同形式的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外国证券投资是最受质疑的一种外国资本形式.银行体系脆弱性是金融脆弱性的一种具体体现,通过建立外国证券投资与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模型,来探讨中国利用的外国证券投资对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结论反映出外国证券投资增加了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文分析资产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 ,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 ,是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理论探讨 ;第二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及日本“泡沫经济”前后的经济运行特征 ;第三部分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警示 ;第四部分是全文总结。  相似文献   

3.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我们探究了中国的银行金融中介与金融业规模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虽然可以平抑宏观经济波动,但它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却是非线性的。即贷款总额与GDP比值若超出1.135,其对产出波动的边际影响将为正。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金融中介规模之所以会加剧产出波动,根源在于银行金融中介对公与对私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此外,中国金融业规模的增大会加剧产出波动,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省份。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金融业规模的扩大之所以会加剧产出波动,更多是由非银行金融中介业务引发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变化与宏观经济稳定政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波动明显趋缓,非线性特征明显减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出现以及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制度基础、作用机制和作用工具的逐步完善。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就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效能发挥的制度障碍,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衍生品交易引发宏观经济风险的途径,探讨衍生品交易冲击宏观经济稳定的内在机制,提出衍生品交易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衍生品交易引发宏观经济风险的途径,探讨衍生品交易冲击宏观经济稳定的内在机制,提出衍生品交易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金融摩擦及金融开放程度差异纳入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量化分析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开放程度与产出波动呈现U形非线性关系,金融摩擦是使得产出波动出现拐点的关键;随着金融摩擦程度的减小,越大程度的金融开放越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外国冲击与金融摩擦的相互作用是决定产出波动非线性变化的关键;福利分析显示金融开放可增进福利,但更强的外国冲击则可能逆转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稳定长期以来作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在"新常态"时期被更加广泛关注。金融稳定作为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以洞悉金融周期为前提,要求细究金融周期变量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为政策精准性提供支持。本文利用相关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季度数据,使用滤波方法找出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平稳时期,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验证所选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匹配度,并测度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的重要度。本文发现波动期和平稳时期宏观经济表现虽有不同,但资产价格指数和信贷水平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度之和都达到50%以上,而其他金融周期变量如利差、杠杆率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的重要度则有限。这表明相关政策需有的放矢,相较于无差别的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可将重心置于维护资产价格稳定和优化信贷政策配给,为宏观经济稳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10.
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系统基本功能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通过创新对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应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行使的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不稳定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本文构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包含金融开放度和利率调整时滞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通过MATLAB随机数值模拟分析了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通过影响各国之间经济冲击的传导,而影响宏观经济稳定.金融开放度的增加和利率调整时滞的缩小有利于减少中国技术冲击产生的福利损失,但会增加国外产出冲击和利率冲击给中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根据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中国应该坚持适度、灵活的金融开放策略,并且坚持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业都先后在经济开放中,发生了银行危机、货币危机等金融危机事件,尤其是银行危机给这些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开放阶段,如何在开放进程中保持我国银行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中的一项战略性课题.  相似文献   

14.
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含消费惯性和金融加速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解析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下通胀预期偏差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型工具调控下,通胀预期偏差对经济有正面影响,而数量型工具调控时有负面影响;短期内,数量型工具能更有效遏制通胀,长期看,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应更显著.研究表明,央行应有针对性的搭配不同政策工具,构建基于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标和通货膨胀预期测度,提高政策的可信性和可测性,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金融开放中的相关问题,并且从金融开放影响国家甚至地区金融危机的产生,效率与风险并存,保持稳定与协调来论述金融开放下国家宏观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增强中国金融稳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志素  张培卿 《经济师》2003,(8):266-266,283
中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以及对外金融交易等方面。文章对金融风险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孔煜 《经济论坛》2006,(17):45-46
与一般商品不同,房地产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生产和生活资料,又是一种资产(不动产)。在现代经济中,房地产作为家庭财富和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抵押品,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房地产资产价值与房地产价格息息相关,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无疑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也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理解房地产价格波动内涵的基础上,试图从消费和投资的角度对我国房价波动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利率管制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与利率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IS—LM—AS模型的框架下 ,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国宏观经济均衡状态的特点、动态调整方式。研究结论表明 :在利率管制条件下 ,由于市场自身缺乏稳定机制 ,经济只存在惟一的均衡路径 ;任何冲击都会破坏经济的稳定 ,而经济体系自身不会向稳定方向调整 ,其结果是经济波动呈发散趋势。通过进一步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政策的操作方式及绩效的考察发现 :利率政策调整滞后、调整不充分、政策操作并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