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与三维最优专利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已有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创新风险、创新环境,从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3个维度探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制度的设定,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模型的应用。通过分析发现:最优专利制度是一种动态的制度而不是静态的制度;新兴行业的专利制度组合方向为长期限、宽范围和高距离;最优专利制度必须合理融合专利长度、专利宽度和专利高度。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为保护创新成果,人们通常只能将其保留为技术机密或他人无法共享的私有知识,这不但降低了创新效率,也会增加技术的失传风险。有识于此,本文将专利看做政府向创新者提供的一种机密交换契约,并借此论证了引入"事后"专利保护的合理性:人们为了要获得排他性的专利保护,就必须将其私有知识公开披露,而这消除了技术失传风险。但只有当专利利润高于商业机密利润时人们才会申请专利,故专利保护会导致更大的垄断扭曲。社会最优专利期限就是在机密失传风险和垄断定价扭曲之间权衡的结果,只要存在技术失传风险,事后最优专利期限就必须是正的。  相似文献   

3.
企业如果严格遵守专利保护制度就可以有足够的动力投入技术研发,新技术的产生会相应的增加社会总的剩余量。但是,专利保护制度在激励企业创新技术的同时还形成了潜在效率方面的损失。长久以来,我们想要找到一个权衡点,经过长期的研究分析,得到了专利保护期限的设置。本文主要分析在社会总剩余最大化跟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使用动态的局部均衡权衡模型来确定社会最优专利保护的期限。在分析动态的局部均衡权衡模型的过程中,得到这样的理论,研发投入水平是专利保护制度的内在生成物。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型国家的建立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创新。最优专利制度的制定是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目标和职能。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入持续创新,考虑利率贴现和市场初始容量等因素,探讨了在持续创新中最优专利宽度和长度的设定,最后提出我国目前的专利政策应是(短期限,宽范围)。  相似文献   

5.
专利概述近年来,经济学非常注重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其中对专利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但经济学理论界真正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从偌德豪斯(Nordhaus)算起。诺德豪斯是采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专利保护年限,他认为在设计最优的专利保护期限时,必须对保护年限的增加所带来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进行权衡。后来的经济学家对专利的研究可以分成三大主线。第一条主线是试图建立更能增进社会福利的专利保护期限;第二条主线是将衡量专利制度保护程度的指标拓展到除专利保护期限外的其他方面,如专利保护范围;第三条主线是围绕专利制…  相似文献   

6.
最优专利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最优专利长度和最优专利宽度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最优的专利长度和专利宽度都是有限的。专利长度的增加会通过促进创新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市场扭曲,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水平,但随着专利长度的不断增加,前者的效应会小于后者的效应,因此,有限的专利长度是最优的。有效的专利宽度应该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要太低,从而保证模仿产品对专利产品形成潜在的威胁,逼迫专利产品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减小市场扭曲;另一方面使得模仿产品的质量不要太高,从而保证专利产品能够制定较高的垄断价格,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8.
徐朝阳 《经济学》2010,9(1):509-532
本文在Barro and Sala—I—Martin(1997)的技术扩散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Ramsey问题模型讨论发展中国家内生的动态最优专利保护问题。本文给出了Ramsey问题的均衡解并讨论了其动态特征,克服了现有文献只用比较静态方式分析讨论外生最优专利保护政策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早期阶段,理应设定相对较低的专利保护程度,然后随着经济成长不断地提高专利保护水平,但其长期的稳态专利保护水平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也可能比发达国家低。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末,传统的商业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日益紧密结合,技术化的商业方法创新逐步成为专利保护的客体。为了鼓励商业领域的创新,美国于1998年率先为商业方法专利敞开了大门,由此引发了商业方法领域的专利竞赛,但是商业方法专利的可专利性、专利质量、专利价值以及创新激励等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上述争议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专利保护宽度定义为累积创新厂商之间的许可比率,考察其对累积创新竞赛中厂商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强的专利保护宽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但其对社会福利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却呈近似的倒U型,故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存在一个专利保护宽度的最优取值区间.与事后许可相比,事前许可能在反托拉斯法的框架下导致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如果双方对专利诉讼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预期,则专利保护宽度的确定和实施就是无成本的.  相似文献   

11.
创新企业采用什么方式阻止竞争对手的模仿创新是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分析专利保护和补充性资产对创新企业技术许可的影响,发现专利保护和补充性资产对创新企业选择技术许可,阻止模仿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库诺特模型分析了市场主导型创新企业的最优技术许可战略.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社会中,为保护创新成果,人们通常只能将其保留为技术机密或他人无法共享的私有知识,这不但降低了创新效率,也会增加技术的失传风险.有识于此,本文将专利看做政府向创新者提供的一种机密交换契约,并借此论证了引入"事后"专利保护的合理性:人们为了要获得排他性的专利保护,就必须将其私有知识公开披露,而这消除了技术失传风险.但只有当专利利润高于商业机密利润时人们才会申请专利,故专利保护会导致更大的垄断扭曲.社会最优专利期限就是在机密失传风险和垄断定价扭曲之间权衡的结果,只要存在技术失传风险,事后最优专利期限就必须是正的.In?a?traditional?society?innovations?were?often?held?as?secrecy,?i.?e.?,?private?knowledge?that?can?not?be?shared?by?others.?This?approach?not?only?lowers?social?efficiency,?but?also?leads?to?the?risk?of?technology?oblivion.?Based?on?this?observation,?we?offer?a?novel?justification?of?"ex?post"?patent?protection.?In?order?to?obtain?exclusive?patent?protection,?innovators?have?to?disclose?their?technological?knowledge?to?the?public.?This?approach?eliminates?oblivion?risks.?However,?patent?protection?may?lead?to?more?deadweight?loss?because?an?innovator?would?not?apply?a?patent?unless?the?profit?from?doing?that?is?higher,?i.?e.?,?unless?the?patent?duration?is?longer?than?the?expected?duration?of?the?secrecy.?The?optimal?patent?policy?in?our?model,?therefore,?results?from?the?tradeoff?between?oblivion?risk?and?monopoly?distortion.?The?optimal?patent?protection?should?be?positive?as?long?as?oblivion?risk?exists.?We?also?discuss?how?some?parameters?affect?the?optimal?patent?policy.  相似文献   

13.
王静 《现代财经》2004,24(1):56-58
专利技术创新机制主要体现在:按科研成果的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属性建立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专利技术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专利技术的重点由过去以增加专利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专利技术含量为主。要善于保护专利,提高我国专利保护水平,首先就要抢先申请专利;其次,要建立健全专利保护机制;还要按照TR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在专利保护方面。注意扩展专利认定和保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专利保护宽度和累积创新竞赛中的信息披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寇宗来 《经济学》2004,3(3):743-762
本文将专利保护宽度定义为累积创新厂商之间的许可比率,考察其对累积创新竞赛中厂商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强的专利保护宽度有利于信息披露,但其对社会福利和技术进步率的影响却呈近似的倒U型,故在不同的情况下都存在一令专利保护宽度的最优取值区间。与事后许可相比,事前许可能在反托拉斯法的框架下导致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如果双方对专利诉讼的结果具有相同的预期,则专利保护宽度的确定和实施就是无成本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与最优专利转让方式的选择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旨在探讨不同创新条件下企业间进行专利转让时的最优转让方式的选择问题。在合作研发博弈中,参与合作研发的厂商不仅是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所有者,也是使用新技术参与产品市场竞争的生产者。在此条件下,企业间能否顺利实现专利转让的关键在于专利转让所得与生产利润的权衡比较。本文的结论是在不同的创新条件下,以单位转让费方式进行专利转让是合作研发博弈中可供选择的最优转让策略。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研发(R&D)竞赛模型,分析在累积性创新市场上厂商选择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对其创新决策及最优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商业秘密能够作为创新的有效保护机制时,政府应该对初始创新实行宽专利保护政策,以刺激创新信息的披露;如果此时专利政策仍不能奏效,那么政府就应该实行宽松的反垄断政策,允许初始创新者和后续创新者达成同盟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②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技术标准间竞争加剧,在高新技术产业内形成了基于不同技术标准的多个竞争性专利联盟并存的格局。此外,随着对专利联盟垄断性审查的加强,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联盟内企业利益,鼓励其创新,很多联盟采用了独立许可条款。为此,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无独立许可条款和有独立许可条款下竞争性专利联盟累积创新效应的分析模型,对阻碍性专利的创新效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专利联盟创新效应受独立许可条款、专利类型、专利联盟技术标准间差异化程度、联盟内企业所持有的必要专利数量等因素影响,具有复杂性。但总体上,竞争性专利联盟可降低专利许可费,促进专利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构建了一个同时创新模型来研究在同时创新市场条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专利政策。研究表明,同时创新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而言,由于同时创新改变了企业的创新保护策略,企业申请专利主要是出于防御目的,因而利用同时创新的这种特性,就有可能设计一种促使企业申请专利而不是寻求内部保护的专利制度,这种制度虽然对创新提供了较企业内部保护弱的保护,却能够使社会福利得以提升。另外,传统认为的竞争政策和专利的对立关系,在同时竞争的市场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专利不仅不会损害竞争,反而会促进竞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空间价格歧视模型,分析了企业研发决策与政府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结果不仅证明了企业在专利保护程度较高、研发环境较好时会进行研发,研发数量与政府的专利保护呈倒U型关系,而且发现,企业研发后,在专利保护程度极低和极高时,企业会采用特许权方式对外专利授权,中间状态下企业不对外授权。从社会福利和社会创新的角度来看,专利保护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的拐点。该拐点随着社会研发环境和行业交易费用的增加而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