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创新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新武  雷霆 《经济问题》2006,(12):49-50,5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所面临的问题及缺陷,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勇 《经济经纬》2006,(4):126-128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大量资金外流,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在资金管理机制方面实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南宁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现状(一)财政支农资金的主要分类。1.财政支农资金按内容可分为:(1)农业生产类: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基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财政扶贫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现行财政支农体制中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政策缺乏可持续性、项目后期管护不力等问题。为此,必须从提高支持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整合支持力量、加强支出监管等方面入手,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增强财政补贴对农业发展的支撑效力。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值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首先分别就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值增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继而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并基于VAR模型对变量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和进行方差分解,来对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值增长及其两者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并没有成为促进农业产值增长提高的关键因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广西的主导产业,而农民收入是其“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财政支农仍是广西支持农业、农村、农民的主要手段。实证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广西的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力度逐步加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然而,广西财政支农收益效率不高,财政支农资金治理不佳,财政支农力度仍显薄弱。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明确支农资金的配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的情况下,支出结构失衡既过度干预了市场、分散了财力,也影响了财政自身职能的实现。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财政支农必须实现转型,即实现财政支农由主体地位向主导作用、政府包办向多方参与、注重财力支持向注重政策支持的转变。财政支农转型的实施路径应是把握农村、农业的发展规律,把握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把握财政支农支出的方向及力度。  相似文献   

10.
1.在逐步减少价格支持的情况下,增加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即既要保证粮食的正常供给,又要促使农民在收入增长中更充分地、多渠道地利用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和农业科技信息等要素,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多功能性,不断提升农产品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确保农业产业系统的内部  相似文献   

11.
12.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体制保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3.
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财政投入必不可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挑战之一。长期的计划经济以及我国长期农业化社会的历史原因使工农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农业比较效益较低。改革开放后相  相似文献   

14.
王斌祥 《经济师》2008,(6):262-262
文章从不断改进金触服务,增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坚持“三农”服务方向,进一步拓展农村信贷市场空间;搞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经济活力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公共品投入力度.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的投入是两个层次的投入:纯公共品的投入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农村当前主要问题是准公共品的投入,即"拥挤"产品的投入.通过分析农村公共品需求范围、特点,指出农村公共品缺位的主要方面.提出建立农村公共品投入机制的思路:政府和市场多渠道投入.具体: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总量,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广泛应用利益诱导机制,财政补贴机制,财政减免税机制等吸引"私人"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78~2010年间四川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四川财政支农支出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财政支农支出相对于第一产业GDP增长弹性系数为0.784。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中对四川第一产业增长效应高低次序依次为:支援农村生产最高,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次之,科技投入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最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而有效的管护是保证农业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资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严重滞后的现象,本文结合四川省财政部门在管护模式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创新,从财政视角分析了目前农业基础设施管护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资金缺乏,导致很多农业项目不能顺利实施.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服务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是与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对金融政策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农村信用社支农长效机制,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在农信社自身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1985-2009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相关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