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拟定清晰可行的全球化经营战略的规划方案 首先,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明确全球化经营的动机,一般可以考虑从完善全球布局、拓展海外业务和长期价值创造以及短线进行海外并购等多种经营的需要对全球市场和目标区域进行分析;其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海外业务规模在整体业务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全球银行业的收购兼并浪潮迭起,推动银行业朝着业务全能化和服务全球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如汇丰、花旗等欧美国际大银行,都将跨境兼并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其在海外资产总额增长速度均高于在本国的增长速度,当本土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时,海外业务就起到很大的缓冲作用。这些银行经过多年的全球收购兼并与战略布局,基本上形成了欧洲、北美、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利润贡献均在30%左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双重因素驱动海外并购行为 (一)外部环境影响: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金融改革逐步深化,外国金融机构被允许在我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不受顾客、地域和币种的限制,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进行全球扩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在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前,中资银行需要变被动防守为主动进攻,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中做到优势互补以应对外资机构的挑战.另外,近年来国际资本流动为银行跨国经营提供了盈利空间.国际资本流动远远高于GDP和国际贸易的速度快速增长,实施跨国经营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动获得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4.
新闻回放 在全球金融危机阴影下。在华外资银行海外母行业绩普遍出现亏损,但2008年在华外资银行仍普遍实现盈利,截至2008年12月末。全国外资法人银行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和税后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37%、5.09%、84.82%和96.1%。  相似文献   

5.
银行并购从第二次全球并购浪潮中开始兴盛。随着第五次并购浪潮席卷全球,银行业成为了并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资源不断向规模更大的银行集中,并购浪潮不断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竞争的格局和走势。本文在简要介绍银行业并购动因的基础上,结合汇丰银行(简称汇丰)的并购战略和经验,提出银行跨国并购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跨越性的发展,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跨国公司的并购,由国内像国外逐渐发展,从而引发了全球性企业并购的浪潮。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活动逐渐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和获取资源以及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但破产企业中也有很多具有超前的技术或者理念,并购这些企业可能会带来利益也可能会自取灭亡。如何进行这种具有极大风险的行为。如何辨别海外并购活动中的风险,如何评估风险,采取何种措施去降低甚至规避海外并购中带来的风险。这已经成为需要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迫在眉睫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银行产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产业全球化状况可从银行机构全球化和银行市场全球化两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1990年以来,美国的银行机构加速了其全球化进程,美国银行的海外资产快速增长,对全球银行产业的渗透程度增强。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市场上外国银行的资产也有快速增长,并呈现出强大的全球化趋势。美国银行机构和银行市场的全球化都在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新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美国银行机构的全球化主要受市场驱动而美国银行市场的全球化更多地受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8.
跨国战略并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经济自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增长与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6年资本排名前10位的银行几乎都是通过并购形成的。银行跨境合并的战略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拓展境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二是可以增加业务品种和丰富产品创新的内容;三是能够广泛参与跨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机遇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银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海外并购作为扩大银行规模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是现代商业银行提升综合化和国际化水平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总结了国内代表性银行(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经验,提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5项基本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海外并购与机构申设的关系;二是并购目标选择要以契合并购者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业资本运营趋于活跃,综合化趋势凸显。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和汇丰银行均通过系列并购,由单一的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全球优秀的综合银行。本文从区位选择、业务发展方向、并购方式等维度对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和汇丰集团这世界三大金融集团的并购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入比较;对三家银行并购活跃区间并购绩效的考察印证了并购发展之路的可行性。文章由此获得启示:综合化是我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方略,并购是我国银行业综合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差异化是我国银行业并购发展之路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市场》2008,(4):49-51
2008年2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2007年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优秀做市商、优秀会员和优秀交易员名单。根据此次评选,汇丰银行荣获最佳交易规范奖、交易优秀奖、外币对优秀会员、外币对优秀做市商、外币对最佳IT支持做市商五个奖项,该行交易员林燕、张小超、王览被评为优秀交易员。该行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与外币市场中积极履行做市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进一步发展银行间外汇市场,该行亦提出应尽快建立集中净额清算系统,以解决授信额度不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齐芳  陈醒 《国际融资》2009,(6):8-10
风险控制、风险防范是银行乃至所有投融资机构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永恒话题。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不得不反思,这风险控制、风险防范是靠讲就能抵御的吗?不然。国际著名银行专家、前任汇丰银行(HSBC)主席、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5,29(8-9):2291-2324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and apply some of the key issues and lessons from similar privatization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to the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the Bank of China Hong Kong (BOCHK).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is paper indicate that some of the banks and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acted negatively to the partial privatization announcements of the BOCHK. The empir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HSBC, the largest bank in Hong Kong had no significant reaction to the restructuring announcement or the listing announcement of the BOCHK. However, the Hang Seng Bank, the third largest bank in Hong Kong, suffered a loss after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BOCHK listing. Compared with the banks and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the BOCHK over-performed the rival firms in Mainland China 1 year after its partial privatization.  相似文献   

14.
香港汇丰集团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香港汇丰集团银行保险的具体作法并提出了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的连续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公司连续亏损期间财务能力的持续性和差异性。研究发现:连续亏损期间,公司财务能力持续恶化,但那些最终扭亏为盈公司的财务能力较强;亏损公司均有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会计盈余以规避退市监管的倾向。研究证实,以亏损持续时间为标准制定退市政策具有一定的逻辑合理性,但存在容易被规避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本针对我国某些领域经济秩序混乱的现状,以及企业选择经济行为,实现经济目标的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企业经济行为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获利。然而,如果企业以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利,交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造成企业经济与信誉的损失。因此,企业只有选择伦理与合法的手段,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shares the idea on the current global financial circumstance; whereas rapi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was a basic source of the systemic risk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he world economy is even more integrate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global crisi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global community to strengthening the GFSN to respond to a crisis. Kim argues that the GFSN should be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and only a single layer alone would not be sufficient to handle the global crisis due to its impact of economic damage. More specifically, the paper suggests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of the GFSN as follows: self-insurance wit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bilateral currency swaps by central banks, RFAs already influencing regional financial recourse and stability in several regions, and global arrangements, such as the IMF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流动性冲击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述了外部流动性影响中国经济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然后建立全球流动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其演变特征予以分析。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全球流动性扩张的外部冲击通过扩大出口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两种渠道直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经由国际大宗商品渠道所引发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也不容忽视。中央银行的对冲操作部分隔离了全球流动性向国内货币投放的传导,确保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季度报告,指出欧债危机已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这一报告从全球增长预期与货币政策应对、欧债主权债融资形势、欧洲银行融资及清偿力状况、全球溢出效应等多个视角系统而具体地回顾了2011年四季度以来欧债危机形势的演变及影响,以期为投资者分析与展望2012年全球金融市场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