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编组站自动化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成都北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为例,指出自动化编组站应具有共享数据平台、调度决策指挥自动化、作业过程控制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等多项功能,并通过对编组站自动化与驼峰自动化 TMIS 进路联锁控制两种自动化模式的比较,说明在主要岗点设置、人员配备和作业效率等方面,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其行车作业人员岗位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编组站运输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后行车作业岗位配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分析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车站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考虑到编组站站型、列车作业类型、到发均衡性等因素,提出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优化方案及岗位配置模型,并利用新丰镇、武汉北、兰州北和柳州南站数据进行验算,证明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编组站所需配置的值班员数量,为今后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宝鸡铁路枢纽现状分析与规划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宝鸡铁路枢纽现状及存在问题,规划年度宝鸡铁路枢纽的铁路网构成,客、货运量预测和运输组织,分析枢纽解编系统、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和枢纽货运通道情况,提出近期宝鸡东站为枢纽内编组站,远期磻溪镇站扩建为编组站;规划两主(宝鸡站、宝鸡南站)一辅(卧龙寺站)3个客运站;规划磻溪镇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年度实施)和马营镇综合物流园区(远期实施)的宝鸡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相似文献   

4.
基于工作流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铁路自动化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基于MVC结构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建立工作流模型,增强了系统在息和应用集成中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简化作业流程,精干人员业务,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专家打分法在铁路车务系统一般事故风险评价中存在的指标权重值确定主观性较强、无法衡量专家判断准确度等不足,提出基于集值统计法的风险评价模型.以某编组站一般C15类事故项点风险评价为例,阐述基于集值统计法的铁路车务系统一般事故风险评价步骤,为车务系统一般事故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编组站空车解体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空车解体作业的特殊性,分析编组站空车解体效率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评价空车解体效率的指标体系,并建立编组站空车解体效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鹰潭东站解体空车的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保证空车顺利溜放的作业措施,以有效提高编组站的解体能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包头铁路枢纽现状,针对存在的能力紧张问题,结合枢纽规划,提出扩大枢纽内区间通过能力方案;客运系统包头和包头东站的改造和作业分工;解编系统包头西编组站的规划;货运系统集装箱办理站的选址方案及货运站作业分工等构想。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铁路货物运输重载化、集装化、直达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铁路货车车辆技术的发展,分析对我国铁路编组站发展方向的影响,结合国外发达国家铁路的发展经验,提出我国铁路编组站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降低峰高、集中化和综合自动化,通过不断调整和升级改造,进一步提高编组站在货物运输组织中的作用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铁路货运调度系统列车、车辆、机务、货运、现车、乘务通勤、施工等业务模块生产数据的深度整合、挖掘、分析、加工,搭建完整、准确、全面且统一的统计信息平台,并基于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设计涵盖集团-铁路公司-站段的多级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各级统计信息的自动化生成和信息共享。多级铁路统计分析系统简化统计流程,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在保证各级统计数据及时、高效、发布的基础上,实现纵向集团-铁路公司-站段多级管理一体化,横向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多维信息共享化,提升统计信息处理的精细度和透明度,为铁路运输生产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与重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依托信息平台释放编组站内在潜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丰镇站于2008年7月建成双向纵列式三级七场站型,采用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站调楼集中人工控制作业,同时研发了"局站一体化"系统,实现了铁路局与技术站间透明、垂直的联系。车站依托信息平台,有效释放编组站内在潜能;发挥局站一体化作用,提升科技促进生产的理念,使运输能力、效率和效益得到持续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兰州铁路枢纽现状和总图规划方案,以及兰州西客运站急需开工建设,分析兰州铁路枢纽相关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和运输组织过渡方案存在的问题.为使兰州西客运站尽快开工建设,需要尽早启用兰州北编组站,按照陇海下行货物列车接入兰州北编组站的不同径路,提出陇海线下行货物列车经兰州东站折角运输方案和陇海线下行货物列车迂回运输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建议枢纽北环线过渡采用陇海线下行货物列车在兰州东站折角运输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调度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已有调度系统功能单一、信息共享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以统一平台、集中指挥、管控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调度系统理念。新系统融合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调度集中系统(CTC)等成熟系统的技术和设计思想,以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管辖范围内所有车站行车、现车、调车、货运、机车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基于统一信息的同步作业管理,实现所有列车、调车进路的集中监督与控制,代表着铁路调度系统集成化、综合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计划是编组站阶段计划核心工作之一,以适度降低现阶段人工编制计划工作量为切入点,将影响到发线运用计划分配优先级条件与干扰条件融入到发线占用资源分配优化模型中,设计股道分配规则,兼顾股道占用唯一性、均衡性等约束,以股道调整次数最少为目标,基于萤火虫算法,辅以计算机技术将其嵌入到现有的编组站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测试。通过选取国内某编组站一班次实际作业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其作业效率比常规未考虑股道优先级和股道干扰条件的自动编制方案作业效率提高近2倍,比人工编制方法效率提高近4倍,大大减少人工调整的次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编组站运输生产效率,推动铁路调度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全路调度和编组站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运输经营取得新进展;调度基础工作得到加强;编组站水平工作不断提升。围绕运输安全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结合当前铁路建设发展对调度和编组站工作的新要求,分析了调度和编组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形势,重点部署了2010年调度和编组站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挖潜提效、增收节支"为主攻方向,确保实现2010年运输生产的经营目标;强化调度安全基础建设,开创调度指挥新局面;从"抓畅通、强内实、高品质"着手,实现编组站工作新发展;深入推进三项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确保实现车务安全基本稳定、生产经营任务全面完成、运输效率和效益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5.
提高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运输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运输能力情况,对车站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全面探讨了通过改进作业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编组站综合能力的可行性,并以郑州北编组站为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16.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分析和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向塘西编组站现有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部分设备,完善各系统间联系通道,以及加强车站调度指挥决策、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等建议,促进编组站的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编组站是铁路货运体系运输组织的关键环节,武汉北编组站是在铁路快速发展、运输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提高机车车辆周转效率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一次整体建成的亚洲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编组站.它在总体规划构架、各项设备选型及预留发展、站区环境美化及综合管理生产自动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及技术创新,代表了现代化编组站研究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简述石家庄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各子系统主要设备构成、性能特征,以及在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作业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作用。系统深受现场作业人员欢迎。经过5年运营实践,显示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巨大优越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铁路车辆是铁路运输的重要装备,对车辆的精准调度可以有效提高运输能力、加速车辆使用效率、降低车辆使用成本。通过研究新一代铁路车辆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采用B/S结构、Vue框架、SpringBoot分布式软件架构、RabbitMQ和RestFul数据交互方式,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SOA的车辆调度系统,实现车辆调度指挥、运用管理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与HMIS、车号识别等系统交互实现车务和车辆专业的深度共享和流程再造,与现车系统、车流系统交互实现车站现在车、在途车辆分布以及车流推算等功能。铁路车辆调度系统在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进行现场试验和开通应用,实现了国家能源集团车辆调度指挥和车辆运用管理,满足了国家能源集团对车辆资源精准调度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建设,车务系统面临着来自企业内部改革和外部工作量不断增长的双重影响,需要适时地对其布局进行调整。在阐述分析我国近年来铁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历程的基础上,从我国铁路车务系统生产力布局演变的内因和外因出发,从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2个方面构建车务系统布局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管理水平与管理工作量的适配度评价模型,以S站为例进行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量的适配研究,并通过与S站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适配度评价模型的合理性,为处于路网动态发展下的车务系统布局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