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不断实施,是我国铁路产业链竞争能力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内在要求.在竞争力理论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国家协调能力、铁路工程建造能力、装备制造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投融资能力、国际项目运作能力等六大能力进行了剖析,认为我国铁路“硬能力”增长速度高于“软能力”增长速度,需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提出了我国铁路“走出去”战略遵循多元化增长型战略模式,重点拓展亚非拉国家的铁路市场业务,有力推动我国铁路产业链的拓展升级.  相似文献   

2.
“走出去”是中国铁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先决条件,比较了境外铁路运营管理模式的利弊,以沙特麦加轻轨运营为案例,得出了运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铁路"走出去"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正处于起步的关键时期。回顾国内外主要概算编制方法,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概算编制的路径选择,分析中国铁路工程造价标准及应用于"走出去"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利用国内造价标准编制"走出去"项目工程概算时要合理计算要素价格,合理调整现有工程定额,用实物工作量法确定相关费用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铁路"走出去"项目是我国近年来海外发展的重点,为了降低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通过阐述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特点,针对海外铁路建设中所遇到各项风险因素,综合各方专家打分,构建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模糊评估法,建立铁路"走出去"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海外工程项目案例进行风险评估验证。评估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的权重,利用灰色模糊评估法对风险指标进行等级评价,解决了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可以为铁路海外项目风险评估及防范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机制及其技术规范体系构建研究对于我国铁路"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法规的最新内容,分析了形成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标准体系的欧盟指令、技术规范和欧洲标准体系架构及其内在联系,研究了欧盟铁路固定设施、通信信号、运营管理等方面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实施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体系的研究结果及与中国铁路标准体系的对比分析,对我国铁路标准的体系构建、标准国际化路径选择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据中国交通报2015年12月8日报道,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铁路"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助推下,我国铁路车辆设备出口高速增长。另外,"十三五"期间铁路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铁路车辆将陆续进入检修保养周期,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维修保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铁路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是以铁道部为主导、以铁路关联企业联盟为主体,充分发挥中国铁路的政策优势和技术优势,并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打造了中国铁路品牌,取得了一批国际合作成果.铁道部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不仅要坚持铁路走出去,在内涵和形式上还会有更大的扩充.而中国铁路的"走出去"战略,正是中国铁路实力的证明与延伸,但其长足发展的关键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走出去"如何走得好?融入当地文化是必由之路。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有近60年的"走出去"经验,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建成了大批精品工程。他们在"走出去"的文化融合方面,有独到见解。过去十多年间,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获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一带一路"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顶层设计,依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伙伴关系。在合作平台上运营的中欧班列是欧亚大陆货物运输新通道,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是中国铁路部门与国际社会的重要衔接。中国铁路"走出去"不同于传统的劳务输出和工艺品输出,而是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铁路国际化发展需求,分析当前我国铁路运输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机遇,阐述铁路运输企业国际化拓展的主要策略选择,即跨境运输的策略选择、竞争性市场的策略选择、非完全竞争性市场的策略选择、大客户跟随市场的策略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应积极推动跨境运输主体整合,分步骤实现境外竞争性市场拓展,依托铁路"走出去"战略把握境外运营机会,建立大客户关系协同开拓跟随市场,实现铁路运输国际业务的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支持是高铁“走出去”的重要保障.基于我国金融机构支持高铁“走出去”的现状,分析我国金融机构在支持高铁“走出去”中所面临的瓶颈,提出金融机构支持高铁“走出去”的策略措施.通过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加快金融国际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等措施,促进高铁产业与相关金融机构共同携手,推动产融创新发展,发挥我国资金、技术的双重优势,依托优质项目实现铁路、金融利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统计分析,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累计签订合同金额1.57万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合作建营一体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载体。"走出去"的三个特点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领域"走出去"呈现三个特点:"走出去"逐步迈向高端。中国交通企业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在对外工程施工的同时,撬动技术、标准和  相似文献   

13.
正融合发展铸"合力":聚指成拳、协同共进首发集团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均衡协同五大板块,建立道路交通领域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的业务模式,提升"走出去"的组织性、协同性。实施企业合并重组。2016年8月,原首发集团与公联公司实施合并重组,成为全国首家将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统筹建设、运营管理的企业,形成首都道路路网协调发展的优势,提升了区域道路交通建设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重组融合。对于具有发展基础和潜力、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通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适应性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境外铁路项目在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和人力资本退出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针对"走出去"战略,提出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应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并建立以复合型人才团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输出管理系统,以专业型人才和普通用工相结合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境外铁路项目企业文化管理系统3大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一、"走出去"背景下非洲基建现汇市场现状"走出去"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海外市场开发战略。由于国内劳动力、融资等经营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削弱,因此,通过对外产能合作,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实现从一般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铁路局")在高速铁路运营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在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设计、创建"互联网+"高速铁路服务方式、加强运输组织的日常管理、强化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特色。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的实践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铁路国际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铁路应利用特有的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优势,形成适应铁路国际合作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依据铁路国际合作项目建设与融资模式,根据各国实际情况选择受托承包运营或协议联合运营管理模式,提出运营管理方案提前介入、铁路系统成熟技术系统输出、运营管理实施本土化、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等运营管理模式实施对策,从而保证铁路合作项目安全、稳定的运营。  相似文献   

18.
正标准的国际化,不仅仅只是语言文字的国际化,还包括大到文化、思维习惯的国际化,小到标准体例、出版风格的国际化等。中国公路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还有很长一段路。中国公路标准走出去,不能只是为局时局地的中国产能、资本、项目或企业走出去服务,而是要有更长远的打算,更主要是带动所在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技术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业务覆盖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建造铁路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占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铁路总里程的80%以上……作为中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队,中国铁建历经70年的耕耘与奋斗,在海外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创新之路,更为正在或即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样板。为此,本刊专访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文忠,详解中国铁建如何铸就宏伟辽阔的"海外版图"。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郑州铁路枢纽概况的基础上,结合"米"字形快速铁路线路宏观走向、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新增郑州—重庆、郑州—济南、郑州—合肥、郑州—太原等线路,并且对其功能进行定位,在分析客运专线引入数量及性质、速度目标值、客运专线运营模式、引入线路及既有站改扩建的工程因素等引入枢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快速铁路引入郑州铁路枢纽的新增线路方案及枢纽分工方案,探讨"米"字形快速铁路引入郑州铁路枢纽的远期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