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铁路客运站客流的监测和疏散一直是困扰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难题。根据现状以及客流特点.尝试设计一套铁路客运站客流监测及疏散辅助决策系统,这套软件集实时旅客监测系统、及时应急预警系统以及智能化旅客疏散系统于一体,旨在加快旅客运转,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加强旅客运输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讲求经济效益也是客运站必须注重的问题,但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种种原因,影响了铁路客运站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客运站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搞好安全运输,整顿路风,实行优质服务;其次要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各时期的客流趋向,及时安排运力;再次应加强计划管理,做到均衡运输;第四要开展延伸服务,为旅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第五重视堵漏保收工作;第六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业务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致力于帮助旅客以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式出行。基于铁路客运发展的趋势,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研究并设计适用于铁路客运站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智能服务机器人利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多轮对话、语音合成等多种智能交互技术,结合铁路客运站相关业务,利用铁路客运站现有设施,提供信息查询、站内导航、常见问题解答、车站大屏显示、车站通知播报等服务。智能服务机器人致力于实现与旅客的无障碍互动交流,帮助旅客解决出行途中遇到的问题,为旅客提供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从而提升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成为实现铁路智慧出行的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4.
铁路客运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服务系统中的服务传递过程,以及铁路客运企业、企业员工和旅客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针对服务质量缺口,设计出旅客导向型客运服务模式,并提供大型铁路客运站的应用示例,以增强铁路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我国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质量,研究其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分析铁路客运站相关服务的基础上,建立了铁路客运站旅客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以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审法和旅客调查法建立了合理有效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铁路客运站提高旅客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北京冬奥会是全球首次三赛区联动、以高速铁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冬季奥运盛会,京张高速铁路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旅客服务水平对于保障赛事顺利举办、彰显中国文化科技、打造中国高速铁路名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服务机器人为载体,从机器人与铁路客运站人脸核验、通道门开关、直梯呼叫、闸机验检票等系统设施融合应用方面展开研究,提出物联方案,通过服务机器人与铁路客运站既有设施物联,实现旅客服务信息的集成共享,扩展机器人服务能力,为服务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提高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乘车体验。同时,服务机器人作为智慧终端,更好地为将来铁路智慧化提供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7.
铁路客运站是铁路运输生产的基层单位,承担着列车接发和旅客乘降等主要工作。客运站的工作应严格按照车站作业计划执行,而候车区运用计划是车站作业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划制定的合理性会影响客运站日常客运工作效率。以铁路候车区运用计划为研究对象,建立候车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方法,考虑列车停靠站台对候车区运用的影响,细分旅客走行过程,以旅客平均走行距离最短、候车区在最高聚集人数下的拥挤度、能力利用最大化、时间占用均衡为优化目标,构建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通过实例分析与评价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为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铁路旅客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铁路运输企业织逐步由生产型向营销型转变的特点,在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兼顾公益性特点、重视消费者过程体验和企业营销绩效等因素,构建新形势下的铁路旅客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在3层菜单式框架结构下归为5类指标:运输任务完成指标、设备运用指标、经营效果指标、旅客满意度指标和社会贡献指标,对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充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铁路客运站开发APP客户端及无线网络技术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车站客运服务功能、车站商业服务功能对铁路客运站APP客户端进行功能分析,从铁路内部网络系统的安全技术保障、大客流状态下旅客同时在线的技术保障、大空间信号覆盖技术保障等方面,分析无线网络技术功能和技术保障实现途径,为APP客户端及无线网络技术在铁路客运站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铁道部党组明确提出铁路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在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推动铁路运输工作加快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对此提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科学打造客运产品;更新客运理念,创新营销方式;秉承旅客至上原则,提升客运服务品质;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实现运输效率最大化;重视人才培养,提高职工素质等推进铁路旅客运输科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向旅客提供服务的经济实体,铁路客运服务要能满足旅客的需求,应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与规范,对服务质量进行衡量.就铁路站车商旅服务标准的制定与标准化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提出了对制定铁路站车商旅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客发送量的逐年增加和售票方式的改变,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机的配置优化十分重要。通过分析目前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自动售票机的运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排队论方法建立广深城际铁路客运站所需的自动售票机台数计算模型,根据广深城际铁路的客流情况确定旅客的到站强度,并对各城际铁路客运站的自动售票机数量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为着力解决大多数旅客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等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太原铁路局大同站为例,分析铁路客运站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把售票服务作为客流组织工作的源头,通过开展客流调查、分析客流信息、合理制定票额计划和严格售票管理等措施,从源头掌握和疏解客流,为实现旅客均衡运输、保证车站客流组织工作的平稳有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从铁路的服务宗旨、参与同行业竞争需要、促进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加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的重要性,针对目前铁路运输企业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加强服务管理创新、变革和优化服务流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现旅客投诉说明铁路运输企业在工作中存在不足,通过从企业和旅客两方面分析产生投诉的原因,提出构建以旅客满意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彻底转换企业经营理念,同时要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并为旅客提供投诉条件,鼓励旅客投诉,更要认真对待及时处理旅客投诉,从中吸取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旅客满意度,赢得更大商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其特点,对轨道线路引入既有铁路客运站的影响进行分析。将换乘旅客分为两种类型,从旅客站内停留时间方面对站内聚集人数的正负效应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铁路客运站候车客流的影响公式,说明平均停留时间与通过轨道交通换乘的旅客流量、铁路售票的信息化程度,以及车站的发车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铁路交通运输是当今最便捷、环保、高运能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及铁路客运站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尤其是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客运站。许多大型客运站与传统火车站相比,其设计都出现了向多功能城市“综合体”转变的新趋势。首先,由单一的列车出发到达的场所转变为交通枢纽,快速联系多种交通方式,包括市内轨道交通、公交、汽车和城际、区域快速交通甚至包括机场等,以满足多种交通运输行为。其次,这些铁路客运站建设往往与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铁路运输能力大幅增加,铁路客运服务的营销焦点已经从产品中心转换到用户中心,铁路需要从传统的营销策略转变为以旅客价值为依据的铁路利益最大化和旅客服务质量最优化的共赢策略。在建立以旅客价值指数为目标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基于聚类—BP神经网络的旅客历史价值指数计算,以及基于旅客同行关系的旅客潜在价值指数计算,并利用大量样本数据对铁路旅客价值指数计算模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对旅客价值进行计算并识别出不同价值指数的旅客群体,制定个性的营销和服务策略,合理配置铁路客运资源,实现铁路利益最大化和旅客服务质量最优化的共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出行选择的多样化,铁路旅客对商业服务需求的差异性逐步增大。大型铁路客运站商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对客运设备发挥其正常功能造成一定干扰,而合理的商业设施布局可以在保证铁路运输功能正常运行的同时,提高客运站商业服务水平。因此以提高大型客运站商业设施布局合理性为优化目标,将其分解为降低商业设施对旅客流线的干扰性、提高商业设施之间的相关性及减少旅客走行距离3个子目标,构建候车层商业设施布局优化模型。以天津站为例,介绍天津站候车层商业布局现状,通过求解0-1规划模型,得到并分析优化结果;并对优化前后的候车层旅客行为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优化后布局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