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铁路客货分线运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发达国家为提高运能在部分繁忙运输通道及枢纽地区修建多线铁路,实行客货分线运输;我国一些主要铁路运输通道已形成四线甚至多线运输状态,具备客货分线运输的基本条件.客贷分线运输模式在技术发展方向上,主要体现在应根据高速铁路建设速度及成网情况,分阶段推行客货分线运输,同时对列车编组计划、车流径路、列车开行方案等进行优化,并根据路网结构的变化,提前统筹新增运能方案,逐步实现分线运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网络布局,加强运输组织,高质量实现国家能源集团运输增量目标,以OD的走行径路、径路分配的流量及点线扩能改造方案为主要决策变量,以车流运输费用、方案改造费用和点线能力利用率差值极小化为目标,构建满足一定运输总量下的扩能改造方案与车流径路联合优化模型,借助数学规划优化器进行求解,得到系统优化的车流走行径路、径路流量和点线改扩建方案。结果表明,主通道包神铁路、神朔铁路作为重要的集运端线路,能力基本趋于饱和,新准铁路、大准铁路、准池铁路沿线装车量不足,导致其能力有较大富余,为了完成不断增长的运量目标,需要对高家堡、外西沟、卧厂等装卸车站及大准铁路、朔黄铁路、神朔铁路等线路区段进行扩能改造,并引导货流分流至新准铁路—大准铁路—准池铁路通道。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同蒲线客货列车共线、万吨重载列车和普通货物列车混跑的运输特点,对其集结技术作业站大新站的车流组织方案进行了分析,结合既有设备概况和车站到发场作业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大新站改建为万吨列车集结技术作业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武汉北站相邻衔接线情况、现行编组计划、能力利用率,以及现状折角车流和研究年度折角车流情况,分析产生折角车流的原因,提出减少车站折角车流的措施:调整路网编组计划、组织始发直达列车通过、枢纽地方车流组织直进直出工业企业站,以及修建贯通车站上、下行系统的北环线的工程措施,从而有效提高车站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5.
瓶颈区段限制高速铁路路网的整体能力及运营水平,研究其识别方法对高速铁路路网的规划、设计、运营等阶段均有重要意义。在将瓶颈区段归为服务瓶颈的前提下,研究高速铁路客流需求、高速铁路路网结构和高速旅客列车开行方式等因素对瓶颈区段的影响,结合高速铁路的特点对旅客出行时刻和旅客出行路径进行简化,提出高速铁路路网抽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客流分配方法设计一种关于高速铁路路网瓶颈区段的识别方法,并采用相关算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分析,针对瓶颈区段提出改变运输组织模式、加强运输组织工作等建议,为缓解瓶颈区段对高速铁路路网的限制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挖掘运输组织潜力、满足运输服务需求、实现货运增量目标,对提高列车工作计划编制质量展开研究。通过阐述国家铁路调度部门列车工作计划编制与执行现状,从货运工作计划兑现、阶段计划执行以及信息化建设角度分析列车工作计划兑现率低存在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列车工作计划考核评价机制,运用制度约束来发现计划编制与执行中的问题,找到差距进行整改;强化调度与货运、车站、机务、车辆等各部门的协同编制与执行能力,降低因结合部问题导致的计划无法兑现情况;同时提出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推算车流和编制计划,解决因车流推算不准确、邻局(邻台)变更计划导致本台调整不及时造成的计划无法兑现情况,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列车工作计划编制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铁路装车地直达列车作为一种高效的车流组织形式,可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于增强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分析铁路车流的3种典型运输模式,以所有货车的总运输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建立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线性0-1规划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在装车量较小的装车站或装车量较大而无法满足整列出车条件的装车站组织开行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概述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供需矛盾变化,在现有技术站车流组织模式的基础上,对技术站车流来源依据车辆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类,提出在技术站采用以节约运输时间为目标的车流运动集结法,即将列车信息在其未到达技术站前就考虑在列车换挂重组的方案中,以达到压缩技术站车流集结等待时间的目的。在对该方法进行论证时,建立车流运动集结法节约运输时间的计算模型,并用实际数据进行检验,得出该方法确实可以节约车流集结时间,达到提高铁路运输时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梧广铁路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货运交流的主通道,也是川渝云贵大部分地区及桂中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客运交流的区域性便捷普速客运通道,功能定位、分流替代方案、建设方案与主要技术标准相互耦合,需进行统筹研究。结合路网规划,在研究年度路网分工和运量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利用南广铁路、“梧州—岑溪—罗定—春湾—永基—广州”铁路通道分流不可行;进而结合运量特点以及是否利用南广铁路,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运输质量及能力适应性等方面综合比选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和近单远双客货共线铁路两大建设方案;最终推荐近远期工程投资省、运输组织灵活、运输质量高、能力适应性优的一次新建双线客货共线铁路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太中银铁路运输组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中银铁路开通运营后,将成为西北地区通往东部地区最便捷的铁路通道。根据太中银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分析太原铁路局管内的货源和车流情况,提出太中银铁路在机车运用、车辆使用、客货运列车安排、列车运行图有关技术标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车流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运输组织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论述北同蒲线及与其相衔接的平朔支线、宁岢线、岢瓦线、京原线运输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各线路的通过能力利用情况。为提高北同蒲线及相关线路的运输能力,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地区煤炭运输需求,提出改造相关线路、提高列车牵引质量和新建线路分流等有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迎水桥站改扩建是太中银铁路的收尾工程,太中银铁路的开通,使迎水桥站的作业量大幅增加,站场施工改造迫在眉睫。针对迎水桥站原址改扩建施工过渡期长、对运输组织影响大的特点,通过分析车站设备现状和车流情况,结合各车场施工改造方案,提出上行场、调车场、到达场的车流调整方案,以及周边编组站、区段站的辅助疏解措施,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映旅客出行链的有向换乘服务网,采用一种拼接和去冗相结合的K最短路算法,设计并实现客运服务网络路径搜索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客流计划和列车开行方案,以多种路径搜索模式得到合理的乘车方案.以某高速铁路及相关路网的列车开行方案和相应的客流计划为例,对客运服务网络路径搜索算法进行测试,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需在乘车效用的丰富和优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铁路货运量持续增长,全路待发入川车流持续高位运行,分界口能力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在阐述铁路入川通道运输组织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广元南站北端咽喉进路交叉多、技术站作业超能力、车流结构与机车机班不匹配、车流去向和卸车点集中形成积压堵塞等问题,提出调整广元西口机车机班担当方案、优化编组计划方案、强化站场设备扩能改造、探索新的乘务方式、调整分界口车流结构等优化铁路入川通道运输组织的对策,为实现入川通道车流的大出大入、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茂线上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实行情况分析,指出现有列车编组计划不能适应既有车流的特点;因产权分割导致了编组计划不合理;现有的区段站设置过密,增加列车技术作业次数。利用分析计算法,提出了广茂线上行列车编组计划应将茂名站、东莞东站纳入到优化系统中,并以此设计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部分区段能力紧张、运行图铺画难度大、动车组运用不够经济合理等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旅客运输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结合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列车开行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高速铁路以直达为主、换乘为辅的开行模式,同时逐步减少长途动车组列车数量,条件成熟时逐步以本线换乘为主。针对高速铁路部分区段存在能力紧张的问题,提出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武广高速铁路开通后,为充分发挥通道的运输能力,通过调查分析通道各要素的基本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列车分流和运输通道分工方案。在按步骤制定列车分流方案和分析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对既有线路基础设施的改造项目,利用武广高速铁路分流的契机,进行既有线货物运输扩能的布局,不断提高铁路运输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径路优化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列车编组计划中参数波动性的问题,分析直达去向车流量、技术站编组去向数、技术站改编车数、线路区间通过列车数等相关参数波动情况,构建基于不确定参数的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径路综合优化模型,从处理机会约束、确定初始可行解、求解目标函数等方面对模型进行算法设计,最后通过对算例进行编程模拟,得到不确定参数的最优编组方案鲁棒性更强,为制订列车编组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武汉枢纽发展现状,对过江客、货运列车的运输径路进行比较,论述了客运站的分工原则和方案,并对枢纽内的通过车流和地方车流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各编组站的作业分工方案。结合客运站和编组站的分工,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两桥能力的协调,提出天兴洲大桥和长江大桥的具体分工方案。  相似文献   

20.
对编组站布局规划和车流组织联合优化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以投资维护成本、车流运输组织成本及设备能力浪费成本的总和最小化为目标;下层规划以车流运输组织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设定相关的约束条件.根据上层规划的编组站布局方案确定下层规划的相关技术参数,优化生成编组去向方案和车流改编方案后再反馈回上层规划,对规划方案进行修正和改进,直至取得满意的优化效果.通过采用遗传算法与LINGO软件耦合的方式对双层规划模型进行求解,为铁路网中长期编组站布局建设规划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