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出校门,发展社区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层次的学习途径,使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与社区合作过程中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完善制度保障、开放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为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终身教育。那么全面实施农村的终身教育,其突破口、切入点应该选在哪里呢?我们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积极地、适时地发展社区教育,迅速建立农村社区教育网络,这才能全面推进农村终身教育,向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理由如下: (一)建立农村社区教育体系,可以使农村的终身教育,与行政管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便于管理,便于统筹。中国农村的行政区域,有县(市)、区(片)、乡(镇)三级,行政管理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以三级的社区形态存在。原来的…  相似文献   

3.
郭涵 《经济研究导刊》2010,(28):254-255
培育和发展社区教育对和谐城市建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因素,旨在为促进中国社区教育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沈光辉 《发展研究》2010,(12):108-110
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和基本载体。依托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社区教育,既是电大教育的社会责任,也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电大特别是福建电大已经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与进展。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应当处理好政府推动与电大作用、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于婧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226-227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区教育活动有着其他社会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能。社区教育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学习权利、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人文关怀、优化人力资源、提升人的素质。加强社区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以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社区教育的新体系;加强立法和教育理论的研究,为社区教育提供发展依据和法律保证;完善管理体制,统筹各类资源、拓展经费渠道、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蔡亮光 《发展研究》2010,(9):117-120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终身教育理念和思潮的影响下,台湾社区教育取得迅速发展。本文着重研究台湾社区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理念概念、体制机制、组织机构、内容形式和政策法规等,并从中分析台湾社区教育对大陆开展社区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社区内的教育文化资源相对比较隔离,而高等院校是社区内重要的文化传播和基地,高等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社区发展对社区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高等院校作为城市社区的特殊单位,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团体,又有富有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上有着天然和特殊的优势,高等院校可以将先进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传播到所在社区,在整个社区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两者的融合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所向.本文在分析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依据、现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国家、社区、学校、个人这四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进行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一种教育活动,在中国发展历史不长。农村社区教育作为现阶段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平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就非常有必要在理论上认真领会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在实践上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注重"为农"与"离农"的平衡,紧密联系农村生产实际,加强农村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经济、高职院校自身、社区居民角度介绍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情况;并给出建立社区教育制度、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形式创新等对策;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对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地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社区居民接受终身教育理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终身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实施的教育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建立社区少儿图书馆的必要性,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社区少儿图书馆为终身教育服务的内容及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在自然境域中开展学习自然知识、建立自然情感、爱护自然行动力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是推广生态文明理念和促进教育改革的一种很好补充。基于当今自然教育中商业运营机构多、受教距离远、受众范围小的问题,分析了社区花园作为自然教育载体的可能性及现实意义,提出了社区花园景观化、多元化、共治化和可持续性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策略。以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为例,展示了其作为校园教学实践基地的同时贯穿于教学科研、科普互动、设计创新及施工运维中的自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区教育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再学习过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将社区教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为社区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以满足每个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从而促进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首都高校参与学习型社区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和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它在社区教育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到社区教育建设中去,利用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厚的教育资源,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马硕 《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98-299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社区矫正设立、建设、发展的情况,成立了社区矫正调研小组,走访上海市社区矫正办公室进行调研,从各个角度深入了解上海市社区矫正制度,如社区矫正制度的设立、管理层级、体制的运作,以及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分类、奖惩、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从上海市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发展中学习经验,同时总结和思考上海市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7,(2)
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ACC)和印度社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ICRDCE)对两国的社区教育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两者在人员管理机制、筹资机制、人才培训机制和成果推销机制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总的来说,AACC的运行模式较之于ICRDCE要成熟完善得多,究其根源在于:经济上已经形成了智力市场;美国公民则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原动力。两者的发展经验给我国的社区教育智库建设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明晰定位,创新社区教育智库的管理体制;第二,转变理念,实现社区教育智库的专业化发展路径;第三,放眼世界,提升社区教育智库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利用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发展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高校继续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的含义、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怎样利用高校继续教育资源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载体和基础,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社区教育这一方式表现出来。作为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终身学习也是社区教育的综合和归宿。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社区教育是极重要的一环,也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有利于健全适应终身教育发展的学习成果管理与服务体系,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衔接与转换,从而促成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的社区教育学分银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有关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文件,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通过对上海、重庆等发展良好地区及青海、黑龙江等偏远地区的社区教育现状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管理模式层级分明但衔接不紧密、师资来源多元但人员稳定性差等共性问题。为此,应加强统筹协调,打通社区教育认知壁垒;强化队伍建设,制订专门评聘、考核制度;促进资源共享,按需定制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认可度,大力拓展受众人群,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工作的有效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全球性的不可避免的人口发展趋势,如何实现积极、成功的老龄化,使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老年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老年教育也是促进老年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积极老龄化”,不仅可促进老年人的身心更健康,而且还可挖掘他们的潜力和智慧以贡献于社会。社区“老年大学”是契合中国老年人口特点和教育需求,具有便利性和可及性,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改善老年人生存发展现状的教育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以下问题做了分析:1.中国老龄化的现状;2.社区“老年大学”建设对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性;3.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特点;4.加强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