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同时利用评价指标引导它们的建设。主体功能区划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举措。生态经济理论作为主体功能区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发展视角,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趋势。在新时期背景下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对生态经济学科发展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生态经济学科研究要有新思路,要有明确的区域指向性,并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2.
关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十一五"规划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功能与非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划与地理区划、主体功能区的不同空间层级之间,以及主体功能区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并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主体功能区管治模式,以及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同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之间的财政转移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钟高峥 《经济地理》2011,(5):839-843
老少边穷地区是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空白区,其功能区划对落实我国整体主体功能区划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案例地湘西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主体功能限制开发背景下区域空间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体系、区划方案等内容。基于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基础上,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部署,提出了2级3类的功能区划方案,可为其它同类型区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典型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少边穷地区是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空白区,其功能区划对落实我国整体主体功能区划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典型案例地湘西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主体功能限制开发背景下区域空间功能区划的思路、指标体系、区划方案等内容.基于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评价基础上,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部署,提出了2级3类的功能区划方案,可为其它同类型区域的功能区划提供典型参考.  相似文献   

5.
宁夏主体功能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主体功能区划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项有别于以往所有区划的创新性任务。文章简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参照部分省市实践方案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以宁夏19个县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包括17个具体指标。运用SPSS13.0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划分出四种类型区的县市范围,结合主体功能区划的内涵及宁夏实际情况,确定出各类型区的修正范围,并利用ARCVIEW软件显示其空间分布,及从不同层面构建四大区域的建设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昌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镇主体功能区划是对宏观层面主体功能区划的细划,是主体功能区走向具体操作的关键步骤。乌昌各市县独特的地理区位气候及生态条件,对各地区功能区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针对乌昌地区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以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区域承载指标体系,并以乌昌九市县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乌昌主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7.
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的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渐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本文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并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8.
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在分析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下导致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基础上,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提出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晶晶 《时代经贸》2007,(7Z):14-15,17
我国传统区域经济是以行政区或东中西等空间区为地域单元来组织运行,地方政府对各行政区的同质化管理造成区域间利益矛盾突出。基于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通过四大主体功能区划促进区域协调,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文章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新环境出发,在分析地方政府非理性化行为的基础上,探讨地方政府应如何定位,如何有效管理区域,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客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导致生态区财政自给能力减弱,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增速落后,与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生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实证分析,为实现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在国内外山岳景区成功旅游开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山地生态旅游时空三维立体开发模式:在横向上进行不同组合的功能分区;在纵向上按照山地海拔高程变化引起不同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进行分带;在时间延续方向按照生态旅游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景区资源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打造梯度有序、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和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镇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要通过产业疏解和功能疏解带动人口向外疏解;河北要合理承接首都产业和功能,淘汰污染产能,通过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14.
Natural capital contributes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 region in two complementary ways: first, by directly providing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at cannot be imported, and second, by supply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that, through a human controlled production process, become valuable to humans. The evolu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component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determines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a region takes. Environmental services also determine the ability of natural capital to regenerate itself. Ecosystem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regional natural capital produc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at provide life-support functions necessary for natural capital reproduction. The destruction of this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 impairs the internal sources of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a region, leading to a non-sustainable path of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capital and quality of life that provides a stricter defini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explicit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natural capital according to its ability to produce life-supporting environmental services, by its substitutability, and by its possible re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hen shows that there are 51 possi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s, only 32 of which are sustainable and only 14 of which are sustainable while also providing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life. Only six of these 1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s are attained with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while the other eight paths increase quality of life by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ervices. The model could help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s that would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paths that ar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5.
蒋俊毅  罗能生 《技术经济》2007,26(5):98-103
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对区域资源的消耗,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的辩证关系。本文在建立经济综合城市化水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中心区域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十五”期间历年的数据,测算了长株潭区域历年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协调,“十一五”规划起步良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鄂北桐柏-大别山区建立池园农业模式的自然和社会基础,研究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微观机理,探讨鄂北山区建立池园农业成功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指出该区域发展农业必须以生态节制行为为前提,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传统农业观念,走可持续农业之路;最后运用经济手段对区域建立池园农业取得的效益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农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发展起来。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农业起步较早,已取得良好进展,尤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韩国及以色列等国家的绩效最为突出。本文分析了上述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主要特点,挖掘出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以期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据保险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财险企业(2003-2007年)的数量、保费收入、保费增长率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在2008年,出现了一批财险公司保费收入负增长现象,其原因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分不开。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财险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抓住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因此,本文基于能力理论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从能力资源、能力水平及能力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对财险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能力资源、能力水平及能力环境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子因素;考虑了三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勾画出以能力环境为基础,以能力资源和能力水平为支柱的概念模型。本文认为通过学习,财险企业的能力资源及能力水平将相互渗透,形成了财险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而与外部能力环境进行有效结合,推动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