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个新发展。深入研究和探讨当前社会公平正义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应建立健全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而其制度的建立健全应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与最密切的方面去考量,医疗纠纷就是该方面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其解决已是当前社会刻不容缓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追求,但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生产关系领域去理解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而必须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践。邓小平对生产力观的变革,在实践领域丰富和推进了社会主义实现公平正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纳税人"俨然成为我国法治语境中风行一时的概念.然而,这一措辞严重触犯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与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大有违背."纳税人"概念以是否纳税及纳税多少论社会贡献和排社会地位的实质是攻击公平正义的糖衣炮弹.依照四项基本原则对其审查,"纳税人"概念不仅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抵触,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相容,也触犯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因此,我们不宜援用资本主义国家的"纳税人"概念.  相似文献   

5.
在阶层分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并以此为基础,在发展社会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体现公平正义的原则;对相应的社会体制进行改革,确立一个体现"以人为本"、"平等"、"充满活力"、"自由"的社会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建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生共进的社会,实现各阶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以来,面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胡锦涛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平正义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是对中国传统公平正义观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和矛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经济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出现的,中国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远远超越了简单商品经济阶段,而且也超越了资本主义古典市场经济阶段,在这种历史条件和制度环境下,产权核心已经从所有权转向经营权。因此,本文根据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研究了民营经济约定俗成的民营属性和实现形式,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再造企业经营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8.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其中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依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必须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完善收入分配法律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三方面来加以推进,以便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我国的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实现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目标,它对于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其它社会矛盾能够得以正确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为切入点,强调了社会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石和根本要求,进而论述了社会的发展模式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崔蓉 《改革与开放》2016,(12):43-44
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面对目前我国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可以为其提供重要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吸纳了多种思想理论的精华,包括空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展战略,又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本文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内涵与背景,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并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为指导思想消除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1.
董杰 《理论观察》2014,(12):13-14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它是西方左派力量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下做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应。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苏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解决生态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社会的左翼进步知识分子感觉到不能坐以待毙,他们认识到必须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于是生态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必须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温家宝曾提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教育公平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教育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利益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视域下的“包容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容性发展"渊源于"包容性增长",最初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目标就是要使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基本内含:关注所有人群的发展是它的核心目标;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它的多维向度;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它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王效忠 《发展》2010,(6):83-83
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就当代中国而言,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 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是其内在规定性不断显露的过程,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与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性特质。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进程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能仅仅拘泥于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之内,而应该具有更加宽阔的社会视野。社会视角下的策略思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必须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