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阐述金融机构在日常征信业务活动中常见的违规行为,分析征信违规行为在个人信用信息保护、征信查询、查询信息保密等方面引发的法律风险.建议将征信纳入法律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征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征信从业人员素质,强化征信监管,扩大征信宣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深银行征信从业人员对《条例》的理解,规范信用信息提供和使用者的行为,哈尔滨中心支行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开展"龙江银行杯"征信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县域征信系统建设及使用情况目前,县域所有金融机构都将信用报告查询作为放贷的前提条件,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制约,部分金融机构仍没有实现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需要到当地人民银行查询借款人信用报告。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个别县域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建设的滞后,已明显跟不上金融机构业务开展的需要,亟待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近年来对全省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征信执法检查,指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征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提出规范征信系统运用、促进金融机构征信业务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征信业务规范以及《条例》出台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角度,详细梳理《条例》中与之相对应的条文规范,加以利弊分析,并结合当前金融业中征信业务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征信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公共征信系统对贷款发放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公共征信系统的上线运行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征信系统查询量的正向冲击会对贷款业务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充分发挥我国公共征信系统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促进贷款发放的基础性作用,需要继续完善我国公共征信系统的功能,扩大信用信息的共享范围,提升征信产品和服务水平,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国务院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明确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促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职能。几年来,人民银行对如何加强信贷征信管理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旭 《征信》2015,(2):25-28
随着《征信业管理条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实施,亟待对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从经济学角度对征信宣传工作分析表明,构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征信文化与宣传机制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构建金融机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应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部门在征信宣传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征信业规章制度,建立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征信宣传网络体系长效机制,构建虚拟网络宣传平台,继续强化征信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9.
张茂林  董洋 《银行家》2011,(9):122-123
前言: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录7.77亿自然人信息,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达到8.12亿次。目前唯一规范个人征信的法律效力文件是央行在2005年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金融机构报送前的个人信用违约状况未加规范,也未出台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制,致使部分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空白,通过对  相似文献   

10.
乔杰杜海娇 《征信》2017,(11):46-47
部分消费金融机构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方式"曲线接入",将其业务通过商业银行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因这种模式以及消费金融机构自身均存在诸多问题,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征信异议和投诉。建议监管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框架、规范消费金融机构征信业务、推进异地征信异议与投诉核查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1.
信用信息共享是征信的本原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首次将“信用信息”这个概念引入我国成文法中,并对利用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在放贷人之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规定。我国现代征信制度主要涉及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交易活动,这种典型的民事或私权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征信制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2.
征信管理工作是征信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管理职能以来,央行一直对如何加强信贷征信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企业、个人信贷征信系统的成功运行,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支持,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征信业的发展。但目前,基层央行征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董悦芳 《河北金融》2011,(12):44-45,48
随着征信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和个人数据库越来越完善,金融机构已经将查询两大数据库信息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两大数据库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起到了巨大作用,可是,近几年,由于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的消费者投诉事件呈上升态势.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使用和操作征信系统的监督管理已经成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金融机构视角,分析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现状,从信用信息采集、征信系统对接、授权查询模式、信用信息共享、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剖析征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锋 《征信》2013,(4):51-53
我国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是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征信业的监督管理机关,规范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完善征信业务规则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规范。这对加强征信业管理,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对如何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为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也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征信业的发展。但征信体系建设,涉及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复杂、庞大  相似文献   

17.
一乌兰察布市信贷征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征 目前,乌兰察布市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个人系统未上线,全部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全国联网运行。人民银行全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征信数据不断丰富,征集范围逐年扩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各种典型案例证明,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防范风险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黎  郝川 《征信》2021,39(6):46-49
随着征信制度建设在我国快速发展,征信主体信息逐渐被重视,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金融机构报送形成的征信不良信息引起的诉讼案件渐增,信息主体对不良信息的理解及法院裁判也各有不同.金融机构不能将所有贷款逾期信息均视为征信不良信息报送至征信系统,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不同情境作具体分析;征信管理部门也须尽审查之责,以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将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也起到了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的金融消费者投诉事件层出不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加强征信监管的主要对象。本文旨在结合近两年的现场检查实践,通过对金融征信监管效能的调查与思考,在基层央行金融征信监管理念和手段措施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任蕾 《黑龙江金融》2013,(12):77-78
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历经十年之久终于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同时也意味着今后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然而,基层央行在接到个人征信异议投诉时,发现多起客户提出异议申请,金融机构虽然承认客户异议的存在,但是不能给予客户正确答复和解决的现象。种种做法如果不予及时纠正,将有可能违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亟待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