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财》2009,(4)
不拔一毛的“铁公基”,是连续两年多不分红的老基金,共计16只。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1月1日至今两年多,华夏红利、东方精选等16只开放式基金从未进行过分红,合计“截留”了高达810亿元的可分配收益。统计显示,这16只基金在2006年、2007年度实际上都具备分红能力,其中一部分基金在2006年内进行了较大比例的分红,而在2007年、2008年则未就上年度的可分配利润进行分红。近日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酝酿新的基金分红政策,此类现象有望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基金运作形式会有不同的分红要求,其中,契约型基金的契约性决定了分红与否和分红方式都应由基金合同约定。如果基金管理人没有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实施分红应当承担返还管理费用的责任,原则上还对应分而未分红部分资产的投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契约型基金一统天下的中国,契约精神的缺乏成为导致基金违约的根本原因,应当根据中国契约精神缺乏的文化背景改革中国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卡》2010,(11):14-17
前一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南方基金“分红门”虽然划上了句号,但投资者对基金分红的关注却并未就此终结。如何全面认识基金分红?基金分红和投资者选择基金有什么关系?这是基金投资者判断基金投资价值的必修一课。  相似文献   

4.
分红型基金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一方面,分红能实现收益落袋为安;另一方面,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分红亦可补充资金流动性。目前市场上带有"红利"或"分红"字眼的基金已多达50只,从分红水平来看,这些基金并无明显优势,一些成立超过3年的基金甚至仅分红过一次。而近两年资本市场"流年不利",基金的分红减少趋势愈加明显,引来不少投资者抱怨。这种市场环境下,一种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定期支付型基金孕育而生。目前已发行的该类基金有5只,从基金招募说明书来看,这些基金按照约定每月或每两月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给投资者,然而稳定的现金流并非等同于定期分红,在进行投资时还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叶辉 《投资与理财》2014,(23):49-49
华夏红利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达142.03亿元,累计分红总额在全市场基金产品排名第一。累计分红超过80亿元的11只基金,仅仅它们的分红总额就超过千亿。 股市大涨,赚钱了的基金纷纷大派红利,超过285亿元的分红让基民“心花怒放”。百年前的2009年11月,《投资与理财》杂志首次提出了“奶牛基金”的概念:寻找高分红的“奶牛基金”,牛市赚钱了可以落袋为安,拿着分红当零花钱。  相似文献   

6.
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中《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首次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相关规定。本文分析了该准则对基金投资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引起基金估值的变化,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引起基金分红规模的扩大,这对基金投资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结合这两方面的影响对基金投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自己所投资的基金派发红包,理应是件开心的事;但如果看不懂分红里面的“门道”,一味追求短期分红,甚至走入分红误区,就有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无法真正享受基金增值所带来的长期收益。  相似文献   

8.
2007年开年,随着基金的年底分红,许多一辈子只知道有点钱便往银行存的中国老百姓突然发现,基金是只一年能下300多个蛋的“老母鸡”。买一只“老母鸡”不过10块钱上下,可一年下的蛋却值100多块钱呢。这就是2006年中国基金市场缔造出的真实“神话”,也是诱发2007年基金狂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理财资讯     
《安徽农村金融》2005,(8):70-70
我行代理认购新世纪基金:7月28日至8月26日。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在我行代理销售。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是国内首只强制分红基金,到点分红,使投资赚到的钱能及时落袋为安,保证了投资的利益;同时,该基金运用了目前国内最好的选股方法,即剩余收益模型(RIM模型)。即使在弱势环境下,也可以从容选出优质股票,用一句话总结本基金的特点,就是“优选好股票、安心享红利、固定分红点,到点必分红”。该基金的TA代码为099,基金代码为519088(后端),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伊始,各类基金纷纷加入到分红大军,再次把人们的视线聚焦到基金分红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据Morningstar晨星(中国)数据(见下图),截至2010年1月29日,年初以来已经有128只基金分红,相当于最高分红记录2007年整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4,(1):15-15
岁末年初,获得可观利润的基金开始向基民派送新年“红包”,为投资者再添一份过节的喜庆。据华夏基金公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25日,华夏回报混合基金单位可供分配利润为0.0333无,将于1月7日向持有人派发“新年红包”.每十份派发0.3元。据统计,这是华夏回报成立以来第50次分红,成为理财市场上分红次数最多的基金产品。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2013,(21):53-53
据华夏基金公告显示,华夏回报混合基金将于6月14日向持有人派发“红利”,每十份派发0.3元。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该基金在4月、5月和6月三个月份中连续向持有人派发红利,每十份累纠。分红接近1元,无论是“三箭连发”的分红频次,还是年内累计的分红额度,都成为基金市场备受瞩目的理财话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98年到目前为止基金市场总规模达到二千亿元,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十分之一强。但目前阶段封闭式基金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市场交易价格的高折价率、分红不理想和交易极度不活跃等。由于开放式基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现在的现实和法律环境来看,封闭式基金应该有一部分按照某种方法转为开放式基金。  相似文献   

14.
孙瑞灼 《金融博览》2009,(13):61-61
2008年是基金业不堪回首的一年,2009年3月31日,456只公募基金的年报已全部公布,全行业亏损总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相关规定,基金在亏损的情况下是不分红的。但是在股市红火的2007年,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同样也不分红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北京的一位律师,这个简单的问题,触及到了基金业争议多年的一道伤口。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在A股市场结构性行情演绎之下,公募基金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炒股不如买基金”,再次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共同感受”。这一年,基金总规模、新发基金数量、分红规模等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首批公募REITs基金、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ETF、FOF-LOF、增强型ETF等的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强者恒强、业绩分化加剧等的行业新格局、新生态不断迭代;权益类基金全年平均收益率超过8%,七成以上基金收益为正……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14,(5):7-7
据华夏基金公告显示,截至2月10日,华夏回报混合基金单位可供分配利用0.0316元,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满足“到点分红”条件,将于2月19日进行分红,每十份分红0.3元,分红基准日为2月10日,分红公告刊登时间为2月13日,权益登记日、除息日均为2月18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基金理财,一般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发生,等于给投资者吃了个定心丸。2003年开放式基金总共为投资者分红20.19亿元,开放式基金赚钱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毕明 《证券导刊》2013,(5):30-30
对于2013年行情。不少绩优基金热烈唱多,部分股基甚至提出了一季度将进行上限操作,对反弹行情的延续显得信心十足。涉及到具体操作方面,2013年一季度,不少基金看好的是周期行业以及受益政策红利的城镇化、“美丽中国”等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要闻回放     
证监会:出手规范基金分红 近日,一份名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简称《指引》)的文件已正式下发到各基金公司手中,《指引》对基民关注的基金分红问题进行了规范。在(《指引》中,证监会首次明确了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该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相似文献   

20.
《证券导刊》2011,(37):23-24
基金动态 基金分红同比缩水近六成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前三季度有258只基金分红311次,分红总额为407.68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目高达958.33亿元,分红规模同比缩水57.50%!统计同时显示,今年以来分红最频繁的是富国天丰,该基金为封闭式基金,年内分红次数已达8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