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北民歌歌词的创作过程中,一些修辞格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其中隐喻的使用就非常普遍。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从修辞和认知两个维度对陕北民歌语言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归类与分析,并对隐喻在陕北民歌语言中产生的原因和功能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认知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共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和人类的隐喻认知结构使不同语言间的隐喻呈现趋同性,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语言间隐喻的差异。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隐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范熙 《新西部(上)》2009,(7):113-113,119
隐喻的形成往往反映着各民族的认知过程和特征,而这种认知过程和特征又与各民族长期形成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汉英语中与"头"有关的概念隐喻及其常见表达的异同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英汉语中都存在着一个关于"头"的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从而揭示出隐藏在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和方式,隐喻在ESP语篇中也普遍存在。隐喻的认知理论是结合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词汇或短语起到桥梁作用。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探讨隐喻认知理论运用于ESP教学实践,并认为这一尝试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一段历史了,隐喻被定义为一种很常见的认知方式.本文阐述了认知到语言认知到隐喻认知的层次,并通过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经典隐喻深入研究了隐喻认知是如何更深入长久地影响读者的思维和记忆的.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更是普遍的认知行为和认知手段,隐喻的研究对提高作品的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修辞方法,它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概念隐喻的定义、分类等探讨,将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文化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在词汇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隐喻作为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方式,是一词多义现象发生的本源。  相似文献   

8.
隐喻已经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进入到了人类认知研究.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以隐喻思维去认知世界,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过程,我们能更加合理地系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系统结合,从而学习并保持知识,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9.
多义词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概念隐喻理论与多义词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多义词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有的认知方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概念现象和认知思维方式,在人们的思维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具体分析了余光中《乡愁四韵》 中存在的概念隐喻,旨在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和阐释隐喻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作用及功能,从而加深人们对隐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滕冰冰 《魅力中国》2014,(26):255-257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用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而关联翻译理论,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强大的解释力为隐喻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作者认为,对隐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实际上也就是依据关联翻译理论的明-示推理模式,找出不同文化中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本文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提出来对等译法,归化译法,同化译法和灵活译法四种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隐喻经历了一个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隐喻具有普遍性,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是有价值的认知工具.概念隐喻通常以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方式来实现.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利用隐喻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隐喻研究主要是认知隐喻观和语法隐喻观,两种隐喻观虽从不同视角研究隐喻,但共同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思维现象。隐喻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四:制定教学大纲时要考虑隐喻能力;安排教材内容时要体现隐喻能力;引导隐喻思维;设计评价体系时要激励隐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熊梅芳 《黑河学刊》2013,(10):142-143
一词多义不仅属于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通常,语义理论从语言结构与社会历史的视角对一词多义进行分析与探讨,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不少语言学家逐渐从认知的视角来阐释词义的扩展和延伸。本文以前人对一词多义进行的认知研究为基础,从认知隐喻思维模式的视角,并结合具体例子,试图对英语中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与解读。从而揭示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认知隐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英语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知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5.
李东娟 《理论观察》2012,(6):116-117
概念隐喻理论是莱考夫提出的,他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思想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在其概念化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人们对网络语言有更好的解读和运用,在跨语言层面上对汉英网络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网络语言源于身体体验,更加证实了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为:人类所形成的隐喻性语言,往往会影响人类的认知结构,行为方式,这就是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而言的,是一种象似现象。该文从认知思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隐喻象似性的认知功能及其在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作用,认为隐喻象似性是语篇连贯的隐性衔接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隐喻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自隐喻研究开展以来,许多隐喻工作机制理论层出不穷。在对各种工作机制理论进行整合时,我们发现这些工作机制理论并非互相排斥互相矛盾,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对<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上刊栽的李瑛、文旭教授<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词多义现象研究>一文中的一些结论提出商榷.通过对该文中一些立论的辩驳,进一步讨论隐喻和转喻的本质区别,隐喻和转喻在多义词词义扩展中的作用以及多义词词义的扩展方式,强调从历时的角度探讨多义词词义扩展机制以及词义演变认知过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认知现象和语言表达现象.Lakoff和Johnson提出用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的认知现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隐喻认知机制.通过联想激活法提高我们创造新隐喻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