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门科学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其合理的假设为先导。审计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也应确立自己合理的假设体系,为构建完整的审计理论结构提供必要的依据。审计假设这一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莫茨和埃及学者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一书首次提出后,引起审计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审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使审计假设的探索至今在国内外审计理论界仍未取得完全共识,各种观点同时并存。 假设作为哲学和逻辑学的一个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无需验证的“当然之理”;二是指人们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观察到的一些现…  相似文献   

2.
韩萍 《甘肃审计》2002,(2):34-35
审计假设(也称为审计公设)是对审计中存在的大量的不确定性现象和因素的认定,也是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是我们进行审计逻辑推理的前提条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说过:“每一可论证的科学多半是从未经论证的公理开始的,否则,论证的阶段就永无止境。“可见没有假设就没有出发点,就不能进行推理或思维,我们也就不可能证明任何事物。审计假设也正是基于此而表现为开展审计工作和作出审计结论的基本前提,它也是建立审计原则和研究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3.
对审计假设的研究至今尚未形成审计学界广泛认可的成果,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均运用对假设的不同理解解释审计假设。审计是一种实践活动,审计假设的涵义应当以“假设是人们实践活动前提”的理解来界定。审计假设的作用在于引导和约束审计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学科假设是一门学科建立的重要基础,是构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就审计理论体系而言,审计假设处于审计理论体系的第一层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假设的构建见解,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回顾、对比了国内外学者对构建审计假设体系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审计的现实发展情况,分析评价了我国审计假设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审计假设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适合于各种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的通和审计假设;二是适合于特定审计对象和特种审计场合的特种审计假设;三是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具体审计假设。通用审计假设有:审计必要性假设;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错误、弊端存在性假设;会计人员行为衡量标准假设;无反证判定假设。特种审计假设有:审计主体假设;审计方法假设;审计 证据假设。具体审计假设有:对某些具体问题性质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问题产生原因及影响的假设;对一些作案手段的假设;对一些案件涉及的范围及有关人员责任的假设;对某些具体项目审计成本、审计效益及审计风险的假设等。围绕着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审计假设的运用,具有如下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必须重视审计假设的研究,才能有助于使审计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成熟理论的学科。这是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合理的假设前提。所以,审计假设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建立审计理论的基础。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审计假设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审计假设的意义 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支撑审计理论大厦的基础,是整个审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首先,审计假设是认识审计对象,形成审计理论的基础,是对审计理论进行逻辑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审计假设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现有审计假设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构审计假设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审计假设概念的内涵和现有的主要审计假设研究结论进行了概述,然后根据我国产权保护现状构建了新的审计假设体系,以期为以产权保护为导向的审计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审计假设对审计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审计实践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审计假设解释了审计存在的理由,指出了审计活动的可行性,对审计责任的界定、内部控制测试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还提出了职业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书东 《会计之友》2008,(34):83-84
莫茨、夏拉夫提出的八大审计假设开创了审计假设研究的先河,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审计理论也进行着不断的更新。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这八大假设既有沿用,又有摒弃,根据现在的审计环境作出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祝爱萍 《山东审计》2001,(12):10-11
所谓逻辑起点,是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的渠道和门径,是构成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对审计理论结构中常见的审计本质起点论、审计假设起点论和审计目标起点论进行评价,会发现,审计本质和审计假设都不适宜于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以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现实的最佳选择。 一、审计本质起点论评价 笔者认为,审计本质不是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起点,恰恰相反,它是审计理论研究的终点。 审计本质是对审计事物内在规定性的揭示和反映,把握了审计的本质,也就把握了审计…  相似文献   

12.
如果没有审计假设,企业审计将陷入目标无法设定、责任无从认定、风险无以界定、随时可能替人代过的尴尬境地。现行国家审计准则其实已蕴含若干审计假设思想。但是,审计人员完成法定职责的同时,还应该在审计假设之外有所作为,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会计信息的打治乱。  相似文献   

13.
于静 《财会月刊》2007,(6):63-64
本文从审计假设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了现有审计假设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重构审计假设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审计理论研究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理论研究起点的选择正确与否则关系到审计理论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它对审计实践的指导作用。关于审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目前国内有审计职能论、审计假设论、审计目标论、审计环境论、审计本质论,我倾向于审计假设论。我比较赞同一位学提出的四项假设:经济责任关系、客体诚实、公允证实和审计谨慎假设。经济责任关系假设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门学科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合理的假设前提。审计假设是审计赖以存在的前提,也是建立审计理论的基础。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必须重视审计假设的研究,才能有助于使审计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成熟理论的学科。  相似文献   

16.
审计假设是以审计环境为基础,审计假设是对审计环境最抽象、最一般的概括。本文阐述几种国内审计假设。  相似文献   

17.
审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决定审计进行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它们是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所处的多变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审计的基础条件。其实质是将在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或关系中最可能发生的经济环境或关系.作为审计采用的手段与方式的前提条件。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实践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审计专家关于审计假设的观点的分祈、讨论.以加深对审计假设的理解,推动审计假设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被学术界誉为“系统研究审计理论结构第一人”的蔡春教授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五项审计假设即责任关系假设、正当怀疑假设、独立性假设、可确认假设和有效性假设;而武汉大学廖洪先生提出了正当怀疑假设、可验证假设、独立性假设、证据可靠假设、内部控制有效假设、审计效益假设六项假设;而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审计”研讨会(文见2003年第2期《审计研究》)上,有学者提出了四项假设即审计时空假设、有效控制假设、适当怀疑假设和可验证假设‘;《上海审计》(2003年第2期)提出了可验证假设、可信赖假设、无反证判定合理假设和内部控制局限性假设;《北京审计》(2003年第1期)则提出了第三人假设、可信赖假设、有效控制假设、认同惯性假设和审计责任假设等五项假设。  相似文献   

19.
论审计假设     
李jing 《广东审计》2002,(6):17-19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需要建立假设,假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用它进行推理,可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但假设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审计学同样也需要一系列假设,离开了审计假设,将无法进行审计活动,更不会有系统的审计理论了。  相似文献   

20.
审计基本假设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对其积极探讨有着重要意义。审计与会计紧密相关,笔者试与会计基本假设对比,对审计基本假设的特征属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