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会见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组织的美国、英国记者团一行时,再次陈述了他对“中国制造”的基本评价。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曾经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并逐渐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危机。究其原因,既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偏见和歧视,又有某些国外媒体别有用心的炒作,还有国内个别企业确实授人以柄。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世界消费市场"中国制造"的理论意义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直接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遏制国内无序竞争,中国制造业亟待升级转型,加快产业集中,要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技术装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2012年4月2日,在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上,来自欧美日韩和中国的制造业巨头共同为中国制造问诊把脉与会者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制造必须升级转型才能走出困顿、获得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要应对来自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两面夹击。一方面来自欧美  相似文献   

5.
在罗马市中心的维多里奥广场附近街区,华人贸易商店鳞次栉比,掩映在白底红字的中文招牌下。  相似文献   

6.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危机中有商机,如今已成为经济动荡中企业界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中国制造”在危机中的商机何在?“中国制造”如何才能赢得商机?政府应如何扶助企业提高掘金能力?记者日前走访了珠三角一些优势企业,透视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这些企业眼中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市场上,跨国超市的年增长速度达60%左右,销售额的增长接近70%,中国制造商品的占有率更是达到9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超市在中国的商品采购执行统一的国际标准。基于此,透过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及其在中国超市这个窗口,人们可以对中国制造的整体质量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的宠物食品被掺入氨基蝶呤、牙膏里面含有二甘醇、玩具火车表面涂有含铅漆、被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有缺陷的汽车轮胎,纷纷进入全球消费者的视野,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制造的问题正变成所有国家的问题。如何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如何提升品牌溢价,如何未雨绸缪,都成业界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德国制造一直享誉世界,而中国制造则是后起之秀。第42届技能大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正面交锋,结果是有火花也有差距。德国的高速公路有一半不限速。7月初,在去往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的路上,德国当地的导游说,这里的司机尽可以撒了欢似的大胆往前开。是的,德国政府有胆量放开政策,德国司机有胆量猛  相似文献   

11.
杨曦沦 《企业研究》2009,(10):23-23
登陆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简单的页面让我有这样一个预感:一个“李开复制造”时代来临了。所谓“李开复制造”,就是基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国际创新运营体系,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的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的支持,其结果是孕育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网络时代的全球化企业。  相似文献   

12.
魏雅华 《企业研究》2012,(15):10-13
如果不是从加入wto的第一天起,"中国制造"便遭遇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世界多国的"反倾销"的前堵后截,疯狂剿杀,也许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会如此强大,如此地不可战胜。尽管直到今天,"中国制造"依旧官司缠身,可中国外贸依旧为"中国制造"所创的顺差偏大而烦恼,让美国人在"中国制造"的顺差面前依旧充满了挫败感。美国人绝不会想到,正是美国的种种贸易壁垒造就了这个齐天大圣。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8,(3)
入选理由:从1992年进入家电领域以来,格兰仕专注于制造,通过实施专业化和规模化战略,将微波炉的价格降低了一半以上,这不仅提升了微波炉在国内的普及率,同时也以价格战清洗了市场,迫使绝大多数微波炉生产厂家退出竞争,形成格兰仕的垄断地位。如今格兰仕已成为我国微波炉市场上的霸主,至今已拥有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使"格兰仕"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将"格兰仕"打造成为"全球家电制造中心"的标志。他把格兰仕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连年蝉联全国微波炉市场销量及占有率第一的双项桂冠。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8,(3)
入选理由: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吃饱了全中国,而且每年光增产的粮食就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上每年出生人口的总量。2007年,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种业企业——美国先锋公司签署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中美两家世界一流的技术与产业"大鳄"展开合作,老袁的目标是,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和非洲地区,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以"温饱全人类"。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8,(3)
入选理由:2007年8月8日,这个30出头的年轻人——被东京证交所称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他带领的年轻公司——创办5年的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东京证交所一部上市。这是中国第一家,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家受东京证券交易所批准,成为日本东证第一个首次公开发行就直接在一部(主板)上市的非日本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发电厂脱硫工艺的环保公司,它脱胎于神华集团,在三年前还处于亏损的边缘,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国发电脱硫市场上最大的公司。它的成功,也是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力度一种有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从全国各地都传来“高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消息。在深圳等地,高级技工的月薪达五六千元仍然供不应求。技工短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日思夜盼的是订单,可有些企业订单盼来了却不敢接;原因是缺乏制造订单产品的技术工人。我们有些工厂的生产线比国外同行厂家的还先进,可产品质量却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提并论,原因依然是缺乏操作这种生产线的技术工人。即便是同样的零部件,进口到国内进行组装的产品与国外的原装产品相比,质量、价格也往往相差几个档次,原因还是由于我们缺乏高质量的组装技术工人。有调查资料说,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品只有70%左右,不良品每年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出路在哪中国制造是近年专家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谈论者有褒也有贬,无论是褒也好,贬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制造业的转型和今后制造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8,(3):18-18
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 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同时,更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相似文献   

19.
黄君发 《企业文化》2004,(8):140-143
时下,依靠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外企抢滩登陆,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制造”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人所熟知、了解和称赞。这些并不无道理,因为“中国制造”给中国民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8,(5)
<正>重庆姜义武2007年,中国"入世"的第六年。这一年,中国经济以超常的速度,扩充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不断刷新着自己的记录,与世界各国经济加速融合,已经成为国际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年,"中国制造"成了国际媒体中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它为中国创造高速增长的GDP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