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曾经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并逐渐演化成一场所谓的"中国制造"危机。究其原因,既有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偏见和歧视,又有某些国外媒体别有用心的炒作,还有国内个别企业确实授人以柄。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才有可能避免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4.
为遏制国内无序竞争,中国制造业亟待升级转型,加快产业集中,要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品质量、技术装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2012年4月2日,在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上,来自欧美日韩和中国的制造业巨头共同为中国制造问诊把脉与会者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制造必须升级转型才能走出困顿、获得发展在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要应对来自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两面夹击。一方面来自欧美 相似文献
5.
6.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7.
危机中有商机,如今已成为经济动荡中企业界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中国制造”在危机中的商机何在?“中国制造”如何才能赢得商机?政府应如何扶助企业提高掘金能力?记者日前走访了珠三角一些优势企业,透视在全球经济动荡中这些企业眼中的商机。 相似文献
8.
9.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制造的宠物食品被掺入氨基蝶呤、牙膏里面含有二甘醇、玩具火车表面涂有含铅漆、被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有缺陷的汽车轮胎,纷纷进入全球消费者的视野,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制造的问题正变成所有国家的问题。如何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如何提升品牌溢价,如何未雨绸缪,都成业界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0.
德国制造一直享誉世界,而中国制造则是后起之秀。第42届技能大赛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中国制造与德国制造正面交锋,结果是有火花也有差距。德国的高速公路有一半不限速。7月初,在去往德国莱比锡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的路上,德国当地的导游说,这里的司机尽可以撒了欢似的大胆往前开。是的,德国政府有胆量放开政策,德国司机有胆量猛 相似文献
11.
登陆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简单的页面让我有这样一个预感:一个“李开复制造”时代来临了。所谓“李开复制造”,就是基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国际创新运营体系,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的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的支持,其结果是孕育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网络时代的全球化企业。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不是从加入wto的第一天起,"中国制造"便遭遇了来自美国、欧盟和世界多国的"反倾销"的前堵后截,疯狂剿杀,也许今天的"中国制造"不会如此强大,如此地不可战胜。尽管直到今天,"中国制造"依旧官司缠身,可中国外贸依旧为"中国制造"所创的顺差偏大而烦恼,让美国人在"中国制造"的顺差面前依旧充满了挫败感。美国人绝不会想到,正是美国的种种贸易壁垒造就了这个齐天大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今年以来,从全国各地都传来“高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消息。在深圳等地,高级技工的月薪达五六千元仍然供不应求。技工短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日思夜盼的是订单,可有些企业订单盼来了却不敢接;原因是缺乏制造订单产品的技术工人。我们有些工厂的生产线比国外同行厂家的还先进,可产品质量却无法与国外产品相提并论,原因依然是缺乏操作这种生产线的技术工人。即便是同样的零部件,进口到国内进行组装的产品与国外的原装产品相比,质量、价格也往往相差几个档次,原因还是由于我们缺乏高质量的组装技术工人。有调查资料说,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合格品只有70%左右,不良品每年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出路在哪中国制造是近年专家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谈论者有褒也有贬,无论是褒也好,贬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制造业的转型和今后制造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