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荣富 《特区经济》2008,(6):248-250
运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因素归纳为3个因子:外部拉动与内部直接推动因子、金融因子和贸易条件因子;建立了出口贸易与其影响因素间的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发现贸易条件对出口贸易影响显著,而加工贸易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微弱,但金融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最后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使得出口贸易按照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新疆向中亚国家的出口贸易流量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新疆经济规模、距离、世贸组织、中亚国家的人均GDP、经济差异等因素对新疆向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显著;新疆向中亚部分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贸易过度现象,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疆对中亚国家出口贸易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倪琳  盛龙坤 《特区经济》2020,(11):87-9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引导下,中国对法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选用了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中第七类机械与运输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法机电产品的贸易现状;然后,基于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1998—2017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法国的影响因素与潜力进行分析与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对法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中国机电产品生产总值、中国与法国的经济规模、双边距离与贸易开放度。根据回归结果测算的出口贸易潜力表明,中国对法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总体来说属于潜力开拓型;最后,提出了促进中法机电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UN Comtrade、EFW、CEPII等数据库的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出口贸易流量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带一路"各国贸易,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贸易自由度、使用共同语言和共同的宗主国等因素对各国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相对距离、边界相邻、区域贸易协定、内陆国、殖民联系等因素也对双边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用微观产业贸易流量数据和多重差分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分析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仅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而且促进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地区转移。欧盟、东盟及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在中美贸易冲突中成为替代美国市场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东盟已经成为承接中国ICT产品出口贸易转移最多的地区。此外,中国通过提高部分受限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美国加征关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对广西出口贸易流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双边的经济规模、出口市场的地理距离是影响广西出口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广西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基于关志雄(2002)和Lall等(2006)提出的基于产品技术附加值分布的贸易结构分析法构造出口贸易结构指数,考察了1992~2006年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出口总量层面上看,出口总量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从出口贸易结构分量层面上看,出口贸易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明显大于低附加值产品出口额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表明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最后,针对中国的对外经贸和宏观经济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平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决定 ,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 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俄罗斯、日本等七个国家或地区表现为“贸易不足”。此外 ,出口潜力的结构因素分析表明 ,与对美国 (参照国 )的出口相比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的出口相对不足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总量 ,地理和区域贸易安排因素发挥着相对次要的作用 ,再接下来是贸易依存度和人均收入的影响 ,而进口国的贸易限制措施及与中国的贸易匹配程度等因素可以部分地解释余下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中国正确认识国际贸易和全球分工下的贸易利得和环境损失,从出口排放角度探寻减排路径,缓解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本文通过WIOD数据库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0-2014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并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位置指数、前向参与度、前向生产长度提高对出口贸易隐含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工资水平和自然资源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two related trends shaping global trade during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rise of China. Increased complexity in global trade has generated a need to construct more processed trade data — trade in value added —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broad picture of trade in value added between the EU28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We find that East Asia is important as a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export destination, especially for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while for CEE countries it is more important as an import source for both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trade. Trade with East Asia is least important for Sou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 EU country seems to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chain trade with 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data also suggest that supply chain trade could support the growth of domestic value-added exports to the supply chain trade partner country as well as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3.
东亚和欧盟分别表现为外需主导型和内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东亚区域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所以,后危机时代下,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更加明显。但是,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疆对外贸易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全面贯通使得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区一跃成为联结我国与中亚及纵深市场经贸往来的便捷通道。新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区位优势,其外贸发展呈现出与内地或全国截然不同的一些特征。为推动新疆对外贸易,今后应注重建设硬、软件设施;加大地产商品出口;谋求与周边国家在更高层面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进口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角贸易"到"新三角贸易",东亚地区贸易模式都未能摆脱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特别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中国作为区域内经济贸易大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在东亚区域贸易分工模式转变中的地位及作用将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在东亚区域内的重要贸易伙伴国为研究对象,从世界和东亚两个区域范围入手,以进口份额分布与进口增长率分解指标按进口来源地和按产品分类的分布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市场在东亚区域内的地位及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亚ICT产业生产网络的构建与产品内贸易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从“雁行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客观因素的促进、政策层面的转变、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五个方面阐述东亚生产网络形成的原因,分析东亚ICT产品内贸易影响因素为规模经济、要素差异、地理距离、资本技术差异、外商投资差额、国家平均关税水平等,并从技术效应、就业效应、产业转移效应、要素流动效应等方面对中国ICT产品内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经贸合作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土两国双边贸易和投资都出现了快速增长,20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300多倍,中国已经成为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天然气出口市场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国.本文将中土经贸关系发展划分为两大时期、四个发展阶段,即起步与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平稳增长阶段、全面深化合作发展阶段,并总结了每个阶段中土双边贸易及投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展望未来,随着两国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三线和四线的规划建设,土库曼斯坦将扩大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中土双边贸易与投资合作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日本经济显现复苏迹象。一般认为,对东亚出口增加是带动经济复苏的牵引力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与东亚国家和地区间贸易格局的新特点,阐述东亚因素促进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因,说明互利情况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关于自由贸易的争议也变得空前激烈。国际贸易是否有利于全球经济增长?这实际上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下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贸易理论对贸易合理性的探究尽管触及了经济增长问题,但在贸易静态收益理论的框架下,国际贸易究竟是否会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各个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究竟偏向于出口部门还是进口部门,也取决于各种贸易政策对各个部门的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影响。本文对现有针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所做的实证研究作了系统回顾和分析总结,明确指出了目前各种看似矛盾的实证证据背后的理论和技术根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和GMM动态面板回归技术,对1960~2006年期间全球各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组别分别就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上述实证研究证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但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则存在差异,同时进口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总体来看,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强,进出口均有较强带动作用;高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关系较弱,进口的作用甚至大于出口;低收入国家贸易占GDP比重与GDP增速之间的关系最弱,进口甚至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