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行HR,纯属偶然   徐弘韬在大学里学的是物理,一个与人力资源毫无关系的专业.1988年,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徐弘韬进入北京钢研所,做起了工程师,这一做就是7年.时间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外企工作正成为年轻人择业的热潮,神秘的工作环境,优厚的薪水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外企工作.徐弘韬也深深受到了这股热潮的感染,这个时候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2.
谭娅 《中国企业家》2014,(14):49-50
“习惯了中国是增长引擎的大老板们面对负增长束手无策,每个季度业绩发布之后都是风声鹤唳,业务部门承受的压力尤其明显,又一轮的洗牌在启动。”我是一个特别喜欢规划自己人生的人,从大学毕业留京、恋爱、结婚、生子到10多年前离开事业单位跳到外企,基本都是按之前设定的时间表在往下走。现在的这家外资公司,本来计划只做5年,然后再跣到更高的平台,不知不觉11年过去了。出人意料的是,外企在中国已经  相似文献   

3.
录用通知惹祸精茅先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企业10万元购房补贴。茅先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如果他在5年服务期内解约,应赔偿企业的经济损失。茅先生的工作积极性最初是比较高的,但经过两年以后,他发现这家国企的工作环境并不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于是,当他在网上看到某外企  相似文献   

4.
毕业一年半,Julia的职业生涯在同学里算个另类。 一班同学几乎都在外企里从fresh混起,说着英文,都是白领,却过得营营役役。可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吴却没有顺着潮流进外企,一直在中关村的小公司晃晃悠悠。 上大学的时候,Julia利用所学在一家小公司里做兼职,  相似文献   

5.
苗向东 《人力资源》2007,(11S):74-75
大学毕业后,通过—连串艰难的初试,复试、口试、笔试后,我终于被本市首屈一指的外资企业录用。这家外企环境幽雅,新建的工业园区有如花园一般。它的效益好,待遇高,福利好,别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给员工办了,就是交通费、过节补贴、晚上的加班费、节假日双倍的加班费等,都不用你操心。也正是这些原因,大家工作得都很卖力,不仅想保住位置,而且想不断得到提升,要知道,职位每升一级,工资、奖金可是翻着番地涨啊!  相似文献   

6.
姚扶有 《秘书》2008,(1):28-29
案例三:精诚团结,竞争对手成同盟出镜人物:紫晨,27岁,外企白领我是去年加盟这家中英合资公司的。公司规模大,福利待遇也挺不错,尤其是"任何一个部门,连续两年业绩第一,其主管免费送到英国  相似文献   

7.
外企进入中国已有数十年历史,通过前期的政策优惠,外企积累了相当深厚的社会资源,但至今仍面临与中国社会文化不尽融合之处,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在观察外企的过程中抱有种种复杂心态。而外企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亦经常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8.
姜鸣 《中国企业家》2008,(22):124-126
我们都知道,中国出去的第一个留学生叫容闳,他在1847年由一个叫布朗的传教士带到美国去读书,于1854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学成回国以后在上海的“外企”工作。1860年,容闳到南京去拜访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并提出了七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丽仙 《财会月刊》2014,(6):I0014-I0014
那一天,于晓敏痛下决心向董事长递交了辞职报告。 她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贵阳这家食品公司工作了整整两年时间,但一直都只是人事部的一名普通职员,没有升职,也没有加薪。  相似文献   

10.
正任应钟(1894~1940年),字一鸣,男,安徽省旌德县人。教授,会计学家,审计实务专家,国民政府审计部驻湖北省审计处处长。一、个人生平简介任应钟,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安徽省旌德县。1915年(民国四年)前后进入美国人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金陵大学(后并入南京大学),成为雍家源先生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19世纪20年代初到美国哇海屋大学深造。1923年左右完成学业,回国。归国后,到湖北武昌开始从事会计教育,先后担任中华大学和华中大学教授。1928年7月,进入南京国民政府,与雍家源先生同时被任命为审计院协审,两位同窗好友成为同学加同事的双重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财会月刊》2014,(5):I0014-I0014
同学张军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一份技术员的工作,工资不低,专业又对口,惹得同学们羡慕不已。这小子,好好干几年,混个工程师当当,买车买房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我本人有近20年在外资企业工作的经验。我将20年前的外企称为“老式外企”,因为当时大多数外企进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都没能实现本土化。当时的外企基本上没有实现本土化的可能性。因为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熏陶,无法理解市场是怎么一回事。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与外国人很难沟通。  相似文献   

13.
马晨 《人力资源》2006,(17):54-56
外企,尤其是知名外企的招聘,总是能引来一大群满怀信心的应聘者。在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后面,残酷的竞争马上就要开始了……也许你也在想:如何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如何应付人事经理们的刁钻古怪的面试问题?这篇文章会让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张金燕 《财会月刊》2011,(2):I0014-I0014
牛磊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通讯公司的研发部工作。这家公司主要是生产手机,另外,还兼营生产数码相机。牛磊很勤奋,研发部的那几个老工程师也愿意向年轻人传授技术和工作经验,牛磊进步非常快。另外,牛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又喜欢学习,他经常通过书刊和网络了解行业内的最尖端产品。  相似文献   

15.
《秘书》2006,(1)
欢迎您光临“一平工作室”www.tanyiping.com“一平工作室”是谭一平与广大读者和网友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作为从事现代职场研究的学者与作家,谭一平于1983年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专门从事文秘等专业的现代职场的研究、写作、演讲和培训。谭一平现已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女白领职场日记》、《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又名《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和《职道》;翻译出版的有日本夏目通利先生的《秘书的常识》(中文译名为《秘书常识趣谈》)和日本田中笃子教授的经典性著作《秘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外企女秘书…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2,(10):57-57
<正> 近年来,随着外企在中国业务的拓展,"人才本地化"成为外企发展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的中方雇员进入了外企管理层。与部分国企或机关可以靠"关系、门路"进入,凭"资历、工龄"升职的情况不同,外企选择雇员主要从本事、实力等方面加以考虑,如果求职者既有专业特长,外语水平又比较高,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就会被列入选取范围,但对于  相似文献   

17.
苗向东 《人力资源》2007,(21):74-75
大学毕业后,通过一连串艰难的初试、复试、口试、笔试后,我终于被本市首屈一指的外资企业录用。这家外企环境幽雅,新建的工业园区有如花园一般。它的效益好,待遇高,福利好,别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都给员工办了,就是交通费、过节补贴、晚上的加班费、节假日双倍的加班费等,都不用你操心。也正是这些原因,大家工作得都很实力,不仅想保住位置,而且想不断得到提升,要知道,职位每升一级,工资、奖金可是翻着番地涨啊!我在集团办公室担任文员。工作两年后,我由一般文员升为一级文员;又两年,又升为主任文员。工作六年后,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升任为销售部经理,空出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很特殊,是服务于集团领导的,其权力、地位远非一般生产部的经理所能比,于是很多人都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2年后,我下岗了。 当初进这家文化口的国家单位,很有些阴差阳错,可能刚毕业的小孩实在是没什么主见,有个看上去还行的单位能要自己,就挺美了。 我23岁,就开始了早上一杯茶,3、4张报纸连广告夹缝都看个遍的生活。抑郁在这个时候找上了我,过于安逸的工作,却让我整夜失眠,丧失食欲。几次都想离开这个单位,无奈有些羁绊,不是那个时候的我能轻易丢掉的。因为没有任何资本,我只能作  相似文献   

19.
人民大学毕业后,我选择去外企工作.我去的是美国的一家驻北京办事处,负责销售一些进口的医疗器械.那时候为了让自己可以做成更多的生意,我天天研究《人性的弱点》和卡耐基丛书,工作起来特别的卖力.  相似文献   

20.
北京秋风乍起的一个午后,带着秋的凉意,坐在张惠霞中关村数码大厦的办公室里,嗅着幽幽的花香,像与一个久违的朋友聊天。改变自己“我以前是个不喜欢讲话的人。”1993年学电子工程的张惠霞,大学毕业后就到外企工作,已有整整12年光阴。张惠霞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足”,就像她谈客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