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散人 《英才》2003,(6):44-47
中国企业家协会在1987年曾经评选出20位全国名企业家。时过境迁,今天仍春风得意屈指数来竟不过两三位而已,大多数都成了过往烟云。仅就此而论,足见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的“伤亡”率之高。究其原因,是经营不善?是环境恶劣?抑或是自身素质使然?有人说,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实际上,一企业家的视野有多远,也决定也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而企业家的视野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身世、早年工作及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对于以创业型为主的中国企业家队伍来说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尽管“伤亡”率极高但仍日渐壮大的中国企业家群落,如果抛开他们个体成长的背景去分析他们的生存形态与未来走向,都有可能陷入空洞化的推断,也不能复原中国企业家队伍从个人素质到经营风格的多样性,因为仅仅20余年的历程,不可能彻底抹去发轫于工、农、商、学、兵的中国企业家的出身“底色”。  相似文献   

2.
<正>悲观的人往往看起来正确,但实际上只有坚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你才能走得远,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更需要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成功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又如何帮企业穿越周期?12月11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张文中和姚洋围绕“回归商业本质,再议企业家精神”的主题,就上述话题进行对话分享,两位嘉宾一位来自企业界,是物美创始人、  相似文献   

3.
张维迎 《经济界》2010,(2):23-24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最有才能的人究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做政府还是在做企业?如果他们做企业,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产业?中国过去30年的体制转轨和经济的高速成长,是一个企业家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励炼成熟的过程。不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明白中国企业家队伍是如何形成的,就不可能理解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决定未来20年中国商业走向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不被商业社会发展的车轮碾过?中国商业在 下一个20年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这是我们所做的“2025:未来20年中国商业预言”试图为企业和企业家 解答的主要问题。我们邀请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科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还有 企业家代表,从宏观的商业环境、中观的产业趋势以及微观的管理变革三个层面对于未来影响商业活动的 因素进行了分析解剖。也许它仍不够全面,但足够权威,相信会给不同背景的企业家把握未来以启示。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6,(15)
有人说,企业家视野有多宽,决定了他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企业家胸怀有多大,企业就能做多大。赵新先以一个优秀军人的视野和胸怀,带领“三九”过了20年,并将其做成了“巨无霸”。  相似文献   

6.
他们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一群人,还是被阉割了的一群企业家?他们是两恨文化的始作俑者,还是将改变中国文化的一个阶层?他们是革命的,还是渐进的?他们的恐惧是什么?他们最难的又是什么?2003年7月25—26日,中国企业家论坛举办的首届弥勒论坛在云南举行,400多位企业家到场共同探讨究竟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本刊总编辑宋立新和《华夏时报》执行总编杨平应邀主持了首场主题论坛《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读者     
更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中国企业家》2006年第19期新上海企业家群体的出现,暂时打破了近20多年“上海不出企业家”的咒语,《中国企业家》率先对这一所谓理论上的“假命题”进行反驳和论证,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更想了解的不是企业家本身以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我们更想从更大的背景中去寻找:是什么力量、哪些因素成就了新上海企业家?  相似文献   

8.
判断中国经济有两 个法门,一个是“远 看”,一个是“求简” 中国是一棵大树。置于世界之林,这 棵大树要怎样看才对?不是容易回答的问 题。想看个明白的人又如此之多,是为难。 时近2005年年末,《中国企业家》杂志确 定了一个视角——“商业年轮”——请了 多位名家,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 他们究竟看得怎么样?请读者品评吧。 “商业年轮”当然是一个借用和比  相似文献   

9.
张军  蒲越 《中国企业家》1999,(12):22-23
如果说,《中国企业家》必须聚焦“入世”这一重大历史话题,企业家视角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入世”最直接影响的人就是企业家。只有当中国的企业、企业家真正明白发生了什么,中国才有可能面对未来的一切.企业家们是否知道前面的路?他们准备好了吗?他们准备了什么?只有真实了解,反映企业界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一如既往,本次调查得到了广大企业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尽管调查问卷长达3页,本刊仍在2天里发出了180份问卷,收回了123份合格答卷。  相似文献   

10.
绩效管理工作,职责权限常常是混淆不清的。直线经理常会认为,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要我做”的事情.就会总是重复一些机械的动作,比如在人力资源部下发的表格上简单填空,随便打分,形式化地签字,机械地给员工划分等级等等。为什么直线经理就不能主动地说, “我要做”绩效管理呢?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路有多远?  相似文献   

11.
最近碰到企业家们,特别是小企业家们都说:现在做企业难,比2008年还难。企业真的是难吗?为什么这么难?又应如何缓解这个"难"字?从宏观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率确实在下滑。但是如果我们更仔细地看一下,今年上半年各个省份的GDP增长率,除了浙江、上海、北京、广东这几个地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经济运行迅速与国际接轨,企业家资源的短缺十分严重,这是今年两会期间倍受关注的话题.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他们是众多的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学习的楷模,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企业家的价值是与他们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直接联系着的.企业家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决定企业的成长、成就和未来.企业家资源严重短缺,就是指缺乏那些具有能够不断给企业带来巨大价值,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素质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宝贝”。随着人们对于企业家的卓越贡献的逐渐认同,企业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家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是怎样创业的?决心投身实业的”未来的企业家”们以及所有关心经济发展的人们无不重视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两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创业历程的记叙,试图给创业者提供借鉴。两位企业家虽然在家庭出身、成长经历、教育程度、创业历程各不相同,但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值得每个企业经营者学习。 吴一坚:以一元钱赚一百元钱 带着600元钱来到海南,3年后他的资产发展到了3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2004,(9):88-88
《中国企业家》:世行一直致力于推动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依赖于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你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何评价?您曾经在南亚和俄罗斯任职,您认为中国的企业家与他们有什么差别? 黄育川:中国的企业家是具有创新精神的,这种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的历史传统,如果不是几千年历史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正>“你的企业上市了吗?”“我的企业要不要上市?去哪里上市?”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家经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者面对这样的提问。中国的资本市场在成长,中国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也在成长。他们越来越明白,上市并不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只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选择。5月26日,在第十届北京科博会上举行的“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企业文化:认识、现状和问题研讨会”。六位专家和企业家在会上对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认识、现状和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本刊编选了他们的发言概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家的成长环境正在日益改善.涌现出了张瑞敏、柳传志、谢企华、鲁冠球、任正非等一批优秀企业家。而且我国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在今年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正式命名第十四周年到来之际,我对我国企业家队伍的崛起过程作简要回顾.并就促进我国企业家队伍不断成长壮大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企业家队伍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科学地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家队伍成长的障碍和原因,提出创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和机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企业家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身发育的先天不足。冒险精神不够。敢冒风险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西方企业家概念的本意就是“冒险事业的组织者”。但在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下,企业负责人置于政府的保护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场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战争”。复杂的多方博弈, 结果当然是多方都不满意。天津首富李金元执掌的国内最大直销企业——天狮集团,从来不缺乏关注点。而2004年爆出“高层管理团队集体辞职”的新闻后,一时间“CEO被董事长殴打”、“首席培训师被指控‘职务侵占和贪污”’、“中国区员工大清洗”等等传闻沸沸扬扬……而事实的真相如何? 为什么处在高速增长的企业,猝不及防地发生如此严重的人事危机?为什么相见恨晚的企业家与经理人,最终沦到相别如仇收场?为什么企业家与经理人的利益纠葛,总是不能在事前控制? 《英才》就此采访了整个事件中的核心人物:李金元、骆超、王坤和王君平,揭开天狮人事大变局的台前幕后。虽然他们仍各执一辞,虽然他们的恩怨依然未了,但我们却从中思索一个更深远的命题: 企业家的个人膨胀少不了经理人的捧场,而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离不开企业家的栽培。如果企业的发展太快,信任的积累跟不上,企业家和经理人翻脸像翻书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企业家素质的评述是个热门话题,对于实践市场经济才12年、企业家队伍起步不久的中国来说,这个话题无疑十分重要,因为正确客观地认识企业家素质,不仅对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与成长,对企业家社会地位的确立与提高,而且对仰慕企业家的年轻一代的志向培育。都有积极的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