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稀土贸易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稀土出口大国与缺失定价权这一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稀土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丧失稀土出口定价权的四个因素,并对我国如何在国际市场赢得稀土出口的定价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一直以来我国在国际市场缺乏应有的稀土定价权.稀土产品出口价格的“白菜价-黄金价-白菜价”变化说明我国定价机制并不合理.通过结合国际贸易价格磋商特点对稀土产品交易双方的交易过程、交易规则进行描述,建立以双边叫价拍卖理论为基础的不完全信息贝叶斯稀土定价博弈模型,得到贝叶斯纳什均衡下进出口企业双方的稀土定价策略,形成稀土价格与价值相匹配的合理定价机制,最后为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合理定价机制的形成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志 《价格月刊》2015,(2):8-12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在全球大豆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一直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大豆,显示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在分析我国大豆定价权缺失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研究了导致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产品生产和供应国,但在国际稀土贸易中只是被动接受国外厂商操纵的价格,国内宝贵的稀土产品被贱卖,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经济、资源和环境代价。造成我国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稀土供求关系失衡、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竞争无序、行业管理缺位和国外势力操纵。要争夺稀土产品出口定价权,必须加强对稀土供求的管理、提高稀土产业的集中度、加大稀土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国内稀土期货市场、整顿国内稀土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和储备国,占全球稀土出口5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定价权的缺失,我国稀土出口对国际价格影响微弱,总量上的大国优势并未转化为现实的贸易利得,呈现出福利恶化型增长。总量看,稀土国际进出口市场均存在明显的寡头垄断性,但进口方微观市场影响力的强大使国际稀土处于买方市场状态。因此,我国应注重稀土的长远发展和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实力,从微观层面上掌控稀土国际定价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斌 《中国物价》2007,(5):32-35
中国作为大宗商品的国际大买家,争取国际定价权已经成为再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着重探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价格理论已经不能指导我国争夺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实践了,在不完全竞争或者垄断市场上,运用博弈理论来指导价格谈判则是有效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我国国际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和影响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因素,最后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国是天然橡胶的最大进口国,但是却没有定价权,即在天然橡胶国际贸易价格形成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这给我国橡胶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获取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对我国极其重要。国际贸易的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方进行商业谈判来确定价格;另一种是以全球定价中心的国际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价格为基准价格来确定国际贸易价格。显然,在这两种定价方式上我国都没有发言权。本文主要以国际贸易的两种定价方式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没有定价权的原因,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争夺稀土定价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稀土供应国,长期以来却无法取得稀土的国际定价权,这不仅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文章首先指出中国稀土国际定价权缺失的现状及其紧迫性。然后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争夺金属、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在此基础上为中国争取稀土国际定价权提出了对策建议,即提高产业集中度、组建稀土卡特尔体系、形成稀土国际定价中心和建立稀土国家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9.
稀土是世界上公认的战略元素和高技术元素,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然而我国作为世界的“稀土之都”,却长期处于资源垄断但无定价权的尴尬境地。商品价格的确定最终由市场来决定,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短缺的、需要进口的产品,价格要听命于别人;我国占据绝对优势的资源产品,价格也要受人牵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稀土产业的现状及弊端,提出争夺稀土国际价格话语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缺失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政府政绩考核目标错位,稀土资源补偿、生态环境补偿与安全规制不足,生产和出口市场分散,六重机制叠加导致了稀土定价权缺失,尤其是实施出口配额管制后,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呈现出特有的“向日葵盘籽式”市场结构加剧了稀土出口价格竞争.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稀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策经验,提出了增强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的政策思路与建议,包括运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置换缺乏效率、备受指责的出口配额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天然橡胶价格变动对用胶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拥有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对我国极其重要。本文采用2011-2014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天然橡胶日交易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当前天然橡胶国际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已转向上海期货交易所。本文分析了导致天然橡胶期货定价权转移的主要原因,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天然橡胶需求不断扩大以及期货交易量快速增长等,最后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天然橡胶国际定价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大豆的需求迅速增加,并且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采购大户,但没有取得与需求份额相匹配的定价权。我国大豆定价权的缺失,使得国内企业进口损失惨重,不利于大豆产业的长期发展和油脂产业安全。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大豆进出口的国际价格形成表面上看决定于国际市场的供求因素,实质上却蕴藏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产销国政府、利益集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棉花价格波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棉花价格对国内棉花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而国内棉花价格却对国际棉花价格缺乏影响力。这表明我国缺乏对国际棉花价格的定价权。为此,我国应继续加大对棉花生产的支持力度,完善国内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提升棉花市场定价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缺乏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实证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敏 《价格月刊》2010,(5):20-22,34
基于我国石油进口现状,对石油进口与国际油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进口对国际油价没有影响,只是被动接受价格变动,缺乏石油定价权。为此,针对缺乏石油定价权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优势稀有金属出口贸易争端及其定价权的缺失,凸显我国优势稀有金属出口管理体制的不足。本文以钨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征收关税和取消关税改征资源税两种情形对钨出口价格的影响。通过比较,评价资源税对关税的替代效果,总结相关措施对我国钨矿产资源定价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钨矿产资源开采及生产企业、出口企业的市场势力,出口企业的供给弹性和国外进口企业的需求弹性影响资源税的替代效果和定价权的实现;国外进口企业需求价格弹性减小和国内出口企业供给价格弹性增大,都会使得资源税更容易转向国际市场;增强钨矿产资源行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可以增大供给弹性,增强市场势力,最终提升我国钨矿产资源行业在国际市场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争夺国际定价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买家”、“中国因素”、“国际定价权”等概念越来越成为经济界关注的话题。按理说,大买主或者大卖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左右价格走势,但是,一个与国际惯例相悖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我国的小麦、玉米、棉花、稀土、大豆等大宗原料在全球的生产均是名列前茅,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原料的进口量也是举足轻重,但由于缺乏期货交易手段等原因,“国际定价权”只能拱手相让于他人。  相似文献   

17.
稀土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供应国,但我国并没有从国际贸易中取得相应的定价权和本应该获得的利益。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稀土资源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为促进稀土资源的长期发展提出了三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稀土出口“划红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稀土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稀土企业却长期低价出口,目前稀土出口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国内稀土出口为何无定价权?稀土行业在出口上如何争取价格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稀土价格波动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稀土原料价格呈现出忽高忽低的走势。本文在分析近五年稀土价格波动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从新技术产业发展、国际稀土供给、政府政策价格保护全等方面剖析了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维护和促进我国稀土产业链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上缺乏发言权,高价进口资源和原材料,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生产并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模式制约着我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通过分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现状及定价权缺失的原因,提出了争取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