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6.5%,7月份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创下37个月的新高,似乎让人有点担心。其实,在抗击通货膨胀的舞台上,中国并不孤独。 相似文献
3.
4.
全球经济政策的多重调整与输入性通胀压力 2010年第4季度,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进入复苏期,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得到有效支撑。但在总体复苏的背后,由于主要经济体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差异,主导国家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差异化和不对称性,甚至形成了逆向调节,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的复杂程度,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明显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通货膨胀有可能蔓延到食品和能源之外。由于中国出口厂商将不得不提高工人工资,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价格也会上涨。这可能导致美国和其他地方的通胀恐慌。 相似文献
6.
9.
通货膨胀成为讨论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话题,中国的高通胀还将持续多久?中国会不会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海外投行的观点发生分歧。 相似文献
10.
11.
现在温度已经蛮高,重要的是要撤火,釜底抽薪,而不能说底下再加把火,上头加个盖.那轻则烧煳,重则炸锅。中国经济就是处在这种关键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是否已进入了通胀时代仍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认为现在断言中国长期通胀时期已来还为时尚早。因为此轮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缘于国内需求的拉动,这可以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食品来消弭;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有限且有相关政策的护航,仍处于政府可控制范围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低资本成本与低劳动力成本时代,前者使得产能过度扩张,产品供应过剩,从而削弱了企业对产品的定价能力,后者使得中国劳动力名义工资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上行对通胀的压力难以显现。因此,短期内,只要低资本成本与低劳动力成本这两个因素没有消除,中国就不可能进入通胀的时代。预计此轮通胀未来或将沿着如下的路径发展:需求增加→食品价格大幅上涨→CPI适度上涨(非食品价格保持平稳)→食品供给缓慢增加+货币紧缩政策的实施→食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有所缓解→CPI企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5.
16.
俄罗斯的严重干旱以及中国10年不遇的洪灾在全球食品市场掀起一场"完美风暴"。主要食品类价格压力加大(7月份的食品价格上涨6.8%,非食品价格则上涨1.6%;食品共占全国消费物价指数篮子的近1/3),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最近,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物价司在内的许多机构都认为,6月份的消费物价水平还要创出新高,果若如此,则证明白去年10月以来的紧缩型货币政策,在9个月中对食品、输入、工资等由成本端推动的通胀没有效果。而宏观经济理论说明,用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对付由货币过多所导致的通胀,在半年后就应该起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