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农村》2004,(6):55-55
浙江省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有平等就业的机会。今后,宁波市的城乡就业将实现以下四个统一。  相似文献   

2.
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2009年1月1日开始,北京市实施一揽子社会保障新政策,在农村居民养老、农民工就业等社会保障方面,率先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在政策上按照城乡统筹原则对全市城镇居民一视同仁,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保证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保待遇。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多措并举,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显著。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帮助54.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在江苏苏州,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在更多的层面上打破了"二元结构"制约,全面的社会保障,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同等的就业体制,方便的公共交通……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在越来越多的均等化公共服务中,享受着同样的幸福和舒适.  相似文献   

6.
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加速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及城乡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差异性等方面,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继而从协调城乡制度、加快城镇就业功能开发、整合城乡资源和市场、协调城乡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民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进城打工构成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农业剩余劳力出现并增加,城乡发展水平差距,以及改革开放后农民自由度提升,是农村劳力进城打工的主因。城乡关系涉及现代化诸多层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现代化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当前城市化水平很低,乡村“三留守”问题严重,城乡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城镇化应以人为本,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一是让农民自由转移至非农产业;二是让农民自由迁移至城市定居;三是为那些不愿或不能定居城市的农民在农村提供较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使其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总之应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城乡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农民理性行为分析框架下,吸取Carrington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集聚效果应该成为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随后,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作了经验检验,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从农民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上看,城乡收入差异并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在转移过程中,农民的转移就业呈现出大规模集聚的趋势,同时,这种由地区就业集聚所形成的社会、信息网络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帮扶效应则显著地影响着农民的就业行为。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农村土地制度限制城乡统筹规划的因素,认为要解决北京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集体土地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的长期变革,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最终通过创新集体土地制度使农民享受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土地收益。  相似文献   

10.
加速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琼 《农村经济》2005,(2):103-105
在工业化、城镇化大潮中,农民进入城镇经商、打工或因土地被征用为成为了城里人。然而,在户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受教育、住房方面却受到种种限制。为了使进城农民真正享有城市市民待遇,就必须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减少农民进城落户的种种限制,创新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制度,将新市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畴。建立面向城镇所有成员的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创新教育制度,让进城农民的子女入学享有市民子女同等待遇;创新住房保障制度,让新市民能住上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时,应当在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探索国民收入分配向"三农"倾斜的实现路径、构建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促进城乡发展机会、发展能力和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大和不平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社会和谐的最好保证。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得以较好解决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反过来又有力地支持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此,做好城乡统筹就业社保工作,促进城乡充分就业,既是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实现这个目标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关键是要消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制度限制因素,同时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应尽快打破城乡、地区就业壁垒,制定平等的劳动行业准入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和同等的社会保障,最终实现农民顺利转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年初出现的民工荒有其显性及深层次原因。2005年,在市场作用下,民工荒现象会基本得到缓解。然而,透过民工荒现象,有许多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劳动力廉价要适度;农民工在劳资博弈中处于绝对弱势,需出台最低工资保障政策;我国有可能出现就业的结构性断层,数亿农民成为永远不能就业的群体。因此,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消除农民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将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农民全面就业意义重大。本文从发展规划和路径选择、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基层政府职能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某市为实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就业的目标,采取了积极措施,从各方面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条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实行城乡就业一体化,对于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实现充分就业和农民增收以及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过程中,遇到不少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在它的辐射带动下,乡村旅游经营活动蓬勃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体力量,必须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兴起,用新的实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玉明 《农村经济》2005,(10):113-116
近年来,成都市城乡就业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全市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就业的新格局,三次产业之间的就业结构得到改善,城乡从业人员同步增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加快。然而,虽然成都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喜人,但要实现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制约因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成都市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解决好城镇失业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相结合、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实施多策并举的城乡就业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乡要统筹发展,“减少农民”是关键。如何减少农民?这是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松原市宁江区给出的答案是:打开落户、就业、入学通道,全方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让农民真正“零障碍”变成市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也极为复杂:城乡分割、隔离,城市内部的分割,等等。劳动力市场分割必然对劳动力的收入产生影响。一、劳动力城乡分割的收入分配差别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20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所形成的城乡就业隔离政策,不仅是行政上的隔离,同时又是体制上的隔离,即不允许农村劳动力自由进入城市就业。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政府对农民的自由流动和就业选择权利有条件的认可,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进入的行政控制逐步放松。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