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理论﹄与企业家精神林禧/山东大学“创新理论”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用以解释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的一种理论。熊彼特·约瑟夫·阿洛伊斯(1883———1950)是美籍奥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912年发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2.
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十分紧张地进行着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以及普遍加强的经济生活的国际化,预先决定了国际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远景。这些远景是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正在分析国际垄断组织的活动和它们在国际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大多数资产阶级研究者考虑到六十—七十年代垄断组织高度猛烈的发展过程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因素,他们预言国际垄断组织的影响和势力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所对这方面的预测是很有趣的。据它们估计,国际垄断组织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在战后日本政府中,聚集着一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既在政府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对经济理论也有一定的素养,兼有政府官员和学者的双重身份。这种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思想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学家。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也决定了他们的经济思想对战后日本经济政策发生一定影响。这些经济学家组成了战后日本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官厅学派。研究官厅学派经济思想对于深入研究战后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探讨这些政策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论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管理创新李建鸣“创新理论”是美藉奥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主要代表人物熊彼特于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当时“创新理论”主要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一、李斯特国家干预思想的理论基础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64)是德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富有独创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1848年后德国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家和经济政策思想家,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在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李斯特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李斯特经济学说有二个基本点:一是生产力理论;一是国家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末,世界上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曾预测:世界经济中心将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并强调二十一世纪将是“太平洋时代”。然而,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充满着不平衡的过程。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正在崛起的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产生了强劲的冲击。面对挑战,亚太发展中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四小”经济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无不反映在亚洲“四小”经济上。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七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两次经济衰退,都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景气变化。1985年  相似文献   

8.
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注意力集中于微观经济的分析,即致力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病根并不在个别企业,而是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主义状态。认清这个真理的首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之一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凯恩斯。在他1931年的著作中,以及在1936年出版,并随后成为国家垄断调节经济必备的名著《就业。  相似文献   

9.
日本“冒险企业”,是指日本中小企业界出现的以开发尖端技术和提供特殊技术服务为主,在投资上须冒较大风险的企业。本文拟就日本“冒险企业”之概貌作一番分析。一、日本“冒险企业”产生的经济背景七十年代日本国内外经济发生的状况是“冒险企业”产生的诱因。首先,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状况使得日本大小资本的对外扩张遇到阻碍。它一方  相似文献   

10.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生命与他所处的时代休戚与共,骨肉相连。老一代经济学家经历了计划与市场烈火与实践反复的锤炼,他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研究经济学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繁荣经济学理论,与时俱进,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留给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以良好的精神风范、传统。正如经济学家西蒙所要求的那样:“让世界不要比没有我们时更糟”。这是一种底线。吴敬琏说“经济学家就要回到你的经济学家的位置上来”。事实上,新老两代经济学家,实事求是地在回答中国的改革“要不要市场经济”、“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的问题,经济学家个人的生命同中国的改革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为促进中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繁荣和政策制定水平的提高,普及经济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推动着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自本期起,本刊推出“经济人生”专栏,意在通过这一平台,推出100位经济学家、学者,从一个视角介绍其治学成就、思想、理论,以期让更多的经济学人了解他们为中国生产力发展进程所付出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公共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深层本质认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曾庆泽 《南方经济》1990,(1):1-2,47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经济领域的集中表现是鼓吹“私有化”。其目的是把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变成资产阶级共和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经济方面,他们带着“学者”或“专家”的头衔,打着改革的旗号,不遗余力地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且逐步升级,反动的面目越来越清楚。开始,他们抨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完全失去生命力”,胡说什么“坚持公有制是个莫大的错误”,“社会主义是个病,私有化、民营化是唯一出路”,到了天安门反革命暴乱前的几个月,他们公开发表了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针锋相对的《私有制宣言》。说什么“公有制是万恶之源”,要“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去迎接共和国的明天”。何必遮遮掩掩呢!什么共和国的明天,直说了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13.
管理也是生产力庞振月(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生产力问题一直是人们着力探索的重大问题。生产力范畴,并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1694一1774)。继之,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官方意识形态中有两种相互联系着的特点和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经济学与政治的分离,以及设想在社会各阶级、各部门之间存在一种基本上和谐的利益。当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举起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旗帜的时候,他们实际是说发生在本国经济中的情况,基本上属于“本应如此”的性质。由于经济规律不易发生变化,它们就处于政治领域以外了。  相似文献   

15.
当经济学家们纷纷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底部阶段徘徊,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已经度过底部、并将以“W”状恢复的中国经济在今后的一年半时间里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江浙金融财团”形成的标志及其经济,社会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江浙财团”、“江浙财阀”和“江浙金融财团”“江浙金融资产阶级”是中国金融资产阶级最为成熟的典型形态,也是其最有经济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能正确了解和认识江渐金融资产阶级乃至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资产阶级。对江浙金融资产阶级传统的看法是“1927年他们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成为国民党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以后并依靠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来获取暴利”《辞海)语),其实,事情远非这样简单,江浙金融资产阶级的活动也决不止此。它曾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广泛参预了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观点     
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王月魂认为:中国经济不需要“着陆”“用巡洋舰由加速前进转变为‘平稳前行’来形容中国经济,比用飞机‘着陆’要更为贴切。”万事达卡首席经济顾问、新加坡著名经济学家王月魂近日道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08,(8):64-65
6月,“越南金融危机”、“越南经济危机”成了中国主流“媒体”和主流“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新浪、搜狐等主流门户网站纷纷开设“越南金融危机”或“越南经济危机”专题。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当美国的经济困难没有使亚洲一些国家,首先是中国的经济增速相应减缓的时候,经济学家第一次谈论“脱钩”问题。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就预测,亚洲经济可能不受西方国家飞跃或波动的影响,而是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现在,香港的所有经济论坛都在讨论“脱钩”理论,这完全可以理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即便美国开始衰退,亚洲也会保持高速经济增长。1月中旬亚洲股市暴跌,使“脱钩”理论的铁杆支持者立场有所松动,但也没有影响对亚洲经济稳定的普遍信心。摩根士丹利公司一位资深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上,中国政府应担心的不是美国经济下滑,而是美国不衰退。” 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忧”来自两大主要因素既受美同次贷的影响,也存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经济节目中,请来了前世行副行长、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的首席经济顾问施蒂格里茨先生,施蒂格里茨在经济学界是重量级人物,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台节目中,北大、清华的几位著名教授也都在场,因此这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学家和西方经济学家面对面的一次对话。当时,施氏先请我们中国的经济学家分别在一块纸板上写出三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词汇,其中一半以上的中国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写出了“三农”二字。“三农”是什么?农村,农民,农业。上届政府的朱总理对全世界的记者说:“三农”问题让他“头疼得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