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银行体制改革从1979年开始,改革的方向是打破一家大银行总揽一切金融业务的格局,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实行政企分家,中央银行成为发行银行,专司金融管理职能,专业银行独立经营金融业务,自负盈亏。这一年,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三家专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央银行体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经过这一重大改革,在我国已经形成以人民银行为中心包括各个专业银行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完整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因此它具有的特殊职能,就是通过金融的调节和控制,发挥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作用。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使中央银行真正成为“神经  相似文献   

3.
<正>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确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我们普遍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四家经营信贷业务的国家银行统称之为专业银行。“专业银行”经常出现在中央的文件上,为理论研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所接受,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专业银行”的称法很不科学,这是企业化改革分歧很大的原因,有必要对专业银行进行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这样,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基础的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这是我国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经济  相似文献   

5.
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体制,一般都是一级储备制。由商业银行利其他专业银行直接向中央银行交存准备金,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只能一次扩张。在我国现行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没有直接行使全部中央银行职能,它只对专业银行实行直接管理,收受专业银行交存的准备金,而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部等实质上具有银行基本职  相似文献   

6.
一、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专业银行模式之争十年来,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很大成果。其中之一是改革了单一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其它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新体制(简称中央银行——专业银行体制)。这种金融结构多元化的新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各专业银行已成为经济实体;信贷资金管理,对专业银行要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原则,现行的全国银行联行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银行体制和信贷资金管理的要求,必须作相应的改革。全国银行联行制度的改革,必须有利于畅通汇路,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有利于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资金分开,有利于加强资金管理。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全国银行联行制度从一九八五年四月一日起,改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银行体制,经过改革之后,形成了由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专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共同组成。在新的银行体系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提出的探讨的问题。 (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论中央银行还是专业银行,都是国家银行,属全民所有,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银行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9.
改进和加强我国的银行工作,当务之急是要改革现行体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体制。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在我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中央银行呢?我们认为,有下列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现行金融管理体制不利专业银行开拓业务.按中央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中央银行加强对专业银行的领导,主要是在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预测发展趋势、提出金融对策等方面来加强对专业银行系统的政策领导,并非强调对专业银行的行政管理权力.但在现实工作中,专业银行人事变动要经同级中央银行(即人民银行,下同)同意,专业银行内部机构增减要经同级人民银行审批,营业机构增设或迁址要经同级人民银行签署意见报上一级人民银行审批,临时贷款要由当地人民银行向专业银行发放,贷款规模要由人民银行核定给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要缴存入民银行,信用社特种存款要由人民银行开办,如此等等.正常的业务与事务都不能自主办理,要开拓新业务难度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最近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这是对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各级银行的广大干部职工,都要深刻认识进行这项改革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采取积极稳妥的步骤,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的这一决定,从而使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的职能作用得  相似文献   

12.
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一个中心课题。如何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我认为,当前应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进一步明确专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及时卸掉身上的宏观控制职能。自1983年我国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中心,专业银行为主体的新的银行体制以来,我们在法律上确立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经济的地位,专业银行作为经济实体,也在向企业化经营的方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1984年以来,国有银行经历了渐进式的改革。但最初阶段的改革只是治标性的,实质性的改革开始于1998年,一方面通过新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商业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四家银行资本金。2003年,国家又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希望籍此从根本上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体制。但事实表明,由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特殊性,改革中仍存在较大的阻力,其中,既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不健全,又受到我国历史因素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制度的制约。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历程唐双宁在文章谈到了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阶段(一)1984-1994年的专业化改革阶段1984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加上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和原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自此,中国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二元银行体制。(二)1994-2003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阶段19...  相似文献   

14.
《银行工作暂行条例》,对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理顺了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关系,从而为银行正常发挥金融调节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过去总认为中央银行是搞宏观的,专业银行是搞微观的,宏观要控制,微观要搞活,把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工作对立起来。1984年第4季度出现的信贷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及其他经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经济组织,在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内行使其独立职能。这样,一个以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这是我国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央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明确规定各专业银行为经济实体。这是我国银行体系上的政企大分家,是银行体制改啦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农业银行及共他专业银行从“大一统”银行体制中解脱出来以后,焕发了新的生机,显示了新的生命力。当前的问题在于:是让农业银行朝着“经济实体”的方向实现整体的企业化改革,还是把它肢解为  相似文献   

17.
一 正确认识与发挥专业银行的双层职能作用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 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产物。在我国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分设的体制下,专业银行就其性质是“经济实体”,但具有政策性和经营性的双层职能,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李辉  陈庆 《中国金融》1993,(5):10-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专业银行要逐步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时,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金融业的要求,也是加快金融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年来,尽管传统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较好地发挥了宏观调控作用,但始终没有突破一控就死,一放就乱的这个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建立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骨干、各专业银行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行这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那么,作为中央银行的人民银行,如何发挥它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呢?我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国家银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义不容辞地担负着合理分配资金,正确引导和调节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任务。因此,必须按照中央银行行政化、专业银行商业化、政策性银行事业化的要求,尽快改革现行的国家银行体制,以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国家银行调节社会经济优化结构,促使其正常运行的作用。本文拟就我国国家银行体制改革的问题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