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0年代我国地区政策的转变和社会经济效应王一鸣以70年代末提出和着手实行改革开放方针为开端,我国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战略在80年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1)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两种体制并存,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以传统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经济结构,随着供求格局的变化而显得苍老陈旧;以新老交替为主要特征的经济体制,随着深层次矛眉的凸现而显得脆弱滞后。结构与体制问题不解决,经济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分析我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一个肯定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在于结构与体制,根本出路在于结构与体制,培育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激发经济增长的无限活力,最重要的莫过于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这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战前,整个太平洋区域的30多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殖民主义的经济附庸。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产生和民族主义的觉醒,使世界经济发生深刻变化。30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围绕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为中心的南北问题和以和平为中心的东西问题展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从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欧经济体制,变为七十年代以后的由美、日、欧三者鼎立的三极体制;东方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社会集团从政治上的独立到经济上的自主。  相似文献   

4.
赵玉 《改革与开放》2013,(16):16-18
在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国际经济组织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在当今国际社会逐步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根据传统国际经济组织职能定位,国际经济组织只能在职能范围内行动。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扩张,带来国际经济组织之间或国际经济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之间职能的矛盾。但是在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与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存在着权限划分,如果听任其职能扩张而造成职能冲突,国际经济组织法的安定性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文章总结了"他方优先""双方合作""自身优先"三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并分析了"双方合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最后列举和探讨了合作的模式,指出建立"国际组织间的联合机构"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在不同领域不平衡,抑制经济增长的体制因素仍然存在;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重化工扩张带来诸多问题;社会保障和公共产品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在分享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风险.解决以上问题,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应以改革为动力,构建和谐的经济体制和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加快发展服务业;继续扩大内需,保持供需动态平衡;大力发展国际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假设竞争均衡,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变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在很长时期内,忽略了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最早,Lewis(1954)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他认为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部门结构转变是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一、上海经济区的改革要开创新局面在过去一年中,上海经济区的指导思想是:"统一规划、择优发展、经济联合、建制不变。"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上海经济区的工作重点是搞区域规划,对现行经济体制触动不大。实践证明,规划和联合都牵涉到经济体制,现行体制不改革,规划难以落实,联合也难以有实质性进展。必须清醒地看到,以城市为中心建立经济区,是一个新型经济管理体系,它同目前按行政区划管理经济的旧体制,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不破不立,现行体制不改革。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农村经济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这并不排斥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因此,在农村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适时转换政府职能,对于弥补市场之不足,尤为必要。我们认为,县乡政府职能的转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化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洪韬 《亚太经济》1985,(4):23-27
研究世界不同类型国家与地区的中心城市与经济网络,究明其发展规律与特点,对于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对南朝鲜中心城市的形成,经济网络模式的演变,以及出口主导型开发战略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 在朝鲜半岛近百年动荡的历史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南朝鲜的经济网络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个外向多维空间式经济网络的。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体制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中国转型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与日本体制具有相似性。在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经济全球化冲击下,日本经济体制受到严峻挑战。自90年代开始,日本被迫进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以应对这种挑战。这对思考入世后我国的政府职能定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以及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阶段表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为各个转型国家的经济开放和制度借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转型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积极性很高。区域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资格绝对可以推动转型国家经济结构和制度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3个主要载体是贸易的自由化、生产活动国际化和金融的全球化,它们的全球化进程对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下,国际性经济组织不断创立和发展。这些组织在协调不断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问题,制订国际经济活动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各个国际经济组织对转型国家经济转轨的支持与规范,以及申请加入的先决条件及其制度选择与安排,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走势与原因分析(1992-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军 《亚太经济》2003,(5):23-27
日本经济近些年陷入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经济体制以及日本进行体制改革的不力,传统经济体制已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体制创新既缺乏巨大意愿,更无强有力的动力支持,致使日本难以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衰退漩涡。  相似文献   

13.
经济国际化,是密切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把我省经济融入国际市场,依托国际市场的力量加快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项牵动全局的战略决策,其实施过程必然深层面地涉及现行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要求在更宽广的经济社会层面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经济体制的质量,增强经济制度和体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强化改革在经济国际化战略中的动力作用。   从我省的实际情况以及与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比较成功的省市间的差距来看,当前影响经济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固然有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迅速腾飞的时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经济之中。两者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研究这些共性和差异对中国更好地适应国际潮流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虽已十分深入,但每位学者通常只着眼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某一点差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形式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希望以综述、宏观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异同,进而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企业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二重性。  相似文献   

16.
<正> 从关贸总协定(GATT)到WTO,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结构与协调能力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约束力、裁决力的松散协定,发展为一个具有多方协调能力和仲裁权的国际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是现代普遍性国际经济组织中独特的一种争端解决制度。它把传统的协商、谈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体制是全能主义的政府观念的产物,所以本文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全能政府的观念是传统经济体制的逻辑起点,计划经济这一概括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传统体制的根本特征:强迫性交易经济。在对强迫性交易分析的基础上,经济转型过程就表现为一个权利资源的再配置过程,改革的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建立公平有效的游戏规则及其规定下的公民权利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央提出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与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题,做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这对贫困地区来讲,既是一个加快发展良好的机遇,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提出,实现本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今后我市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20.
王亚平 《开放潮》2003,(6):31-32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总体背景下,作为“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延续和拓展,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将在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总体背景下,基本完成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全面转轨,向更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过渡。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地借助于参与国际分工和利用各类国际资源,同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按约兑现承诺条款,平稳走过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加快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将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是未来10年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为此创造外部条件,中国经济自身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诸多变化将为此提供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