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进银行的信贷结算制度,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关系到银行制度和作风的改变,这是当前的一件大事。为什么现在提出改进银行信贷结算制度呢?这个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三年多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  相似文献   

2.
努力实现1983年信贷计划,是打开银行工作新局面,起好步的重要问题。1983年信贷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的组成部分。“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可见,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的计划,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计划,是使人民生  相似文献   

3.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讲究社会经济效益,是银行信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我认为要注意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信贷资金的投量和投向要符合国家的统一计划。按照我国计划经济的要求:一是要坚持信用集中于银行的原则,运用银行信贷的经济杠杆作用,疏通社会资金的流向,使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后,扩大了支配资金的自主权,企业留成的利润除用于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外,剩余部分不能搞自由借贷,要通过银行渠道纳入国家的信贷计划。二是银行借贷的差额控制计划,在不超过存差或貸差  相似文献   

4.
《金融研究》1987,(6):31-34
平衡,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意指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反映在资金领域,则是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适应。由于银行信贷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在货币形态上的综合反映,因此信贷资金是否平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否的客观反映,实现信贷平衡又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信贷资金结构平衡的重要性通常,人们把信贷收支的总体关系概括为:信贷资金供应量=信贷基金量+存款量+市场货币必要量,等式的右端是银行放款的最高额。这个公式大致反映了信贷资金总量平衡的关系。在过去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银行实际上只是财政的出纳部门,仅参与企业超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因为银行与财政是吃大锅饭,矛盾被掩盖着。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召开的人民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要求各级银行努力做好工作,坚持做到今年信贷收支的平衡,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银行信贷与国家的财政收支、物资供求以及工农业生产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坚持信贷平衡必须处理好银行信贷与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关系问题。这里仅就陕西省的一些实际情况,谈谈坚持信贷平衡的几个问题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央关于经济要进一步稳定,改革要进一步深入的方针和稳定经济、稳定物价、收紧财政、收紧信贷、收紧基本建设规模的政策,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情况和改革发展趋势作出的正确决策。当前,银行已经成为国家调节宏观经济最重要的杠杆之一。银行信贷政策和信贷行为,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关系极大。收紧信贷对消除经济不稳定因素和抑制物价上涨,比之别的政策措施,具有更为直接的  相似文献   

7.
一、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稽核的必要性(一)对信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稽核是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银行信贷收支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收支情况如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有着极大影响.每一个时期信贷计划的编制与执行,都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货币发行、信贷规模是国民经济建设目标和任务的具体体现,也是金融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流动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按照信贷程序投放的,当银行发放的贷款大于组织的存款时,就意味着货币投放的增加,反之则意味着货币投放的减少.我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保证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都控制在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目标范围内.就必须强化信贷收支计划的管理和监督.通过对信贷计划执行情况的稽核,可以预防和排除信贷计  相似文献   

8.
信贷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信贷是我国社会主义信贷的主要形式。银行通过有计划地分配信贷资金,调节经济生活,体现着银行与各部门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目标下相互合作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提出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国家银行也必须使信贷和结算工作,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完成国家计划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信贷和结算工作支持并且监督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银行信贷是企业流动资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贷监督是国家管理流动资金的方法之一。管理流动资金产并不是单纯地管钱,不是单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基于所有权制度制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廖秀梅 《会计研究》2007,11(5):31-38
本文在我国制度背景下以两阶Logit回归模型考察我国会计信息的信贷决策有用性。模型包括银行信贷决策的会计财务指标,也包括所有权性质等制度因素。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信贷决策中信息不对称程度,但是信贷决策有用性在所有权制度层面被削弱,主要源于企业与银行均为政府终极所有时银行监督缺位。银行信贷决策中是否使用会计信息不单单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受所有权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1.
财政和银行是筹集和分配社会资金的两条主要渠道,是国民经济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控制的两把制动闸。如何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特点的财政——银行体制,确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相适应的财政银行分工协作关系,是新经济条件下完善国民经济调整体系、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均衡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财政银行旧体制的分析,从我国经济的现实特点和长期发展着眼,提出建立以借贷为主的"财政——银行"新体制的设想,并据此导出财政——银行体制新旧转换时期的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银行主要经营业务之一,银行信贷是增加银行收入,提高银行资金利用效率的主要经营手段,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均基于客户偿还能力和信用额度,所以,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存在有较高的风险性,为便于银行加大对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在信贷过程中对客户进行全面的、有效的管理势必会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保障银行利益,因此银行信贷与客户管理分析是现代银行信贷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基于现阶段银行信贷的基本状况,从银行信贷与客户管理的关联及影响角度,综合分析银行信贷中客户管理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为现代银行信贷的稳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探索意见,并促成银行信贷逐渐朝着低风险、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信贷文化是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银行信贷文化建设对于建设现代化银行具有重要作用。银行信贷文化应坚持以"实"为灵魂,培养全体信贷从业人员诚实、务实、求实的工作作风,扎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业务迅速发展,同时信贷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信贷风险是现代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贷风险识别不仅关系着银行自身的经营,而且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财务管理机制的逐渐规范化,对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同时也增强了银行信贷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实际可操作性.本文将对我国银行现存的信贷风险及构成进行简要阐述,进而结合财务分析的方法对银行信贷风险识别及方法的具体方法做出探究,旨在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降低银行不良信贷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一、对银行信贷"资产保全"的概念与内涵的认识从根本上说,自农业政策性金融业的诞生之日起,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工作也就相伴而来,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也就成了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核心。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产保全工作必然是一个发展着的永恒的主题,信贷资产保全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着的和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剖析这个概念的内涵,充分认识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信贷资产保全工作的开展,促进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产营运安全。对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资产保全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 当前,银行信贷效益下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搞活贷款存量,优化信贷增量,消除贷款风险,进一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是当前的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浅见。一、银行信贷效益现状银行信贷的效益,应从信贷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定。考察目前银行信贷资金“三性”,不难看出:信贷效益显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这样,就要求银行的信贷投向与投量必须处于最佳状态。那么,如何确定信贷投向和投量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客观界限。  相似文献   

18.
“十五”时期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北京市“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和财政部关于财税改革的部署。我市“十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把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摆到财政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银行信贷供给诱导有效性及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会计准则规范影响的协调性。研究发现,下调小微企业债权风险权重的资本监管规则实施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具有显著诱导有效性,但已发生损失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对此具有削弱作用,其削弱路径主要来自会计信息的风险信号传递调节效应,与资本约束中介效应无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银行,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银行、以市场景气度较高小微企业为主要信贷投放对象的银行,具有更为显著的资本监管诱导有效性及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削弱效应,显示提高相关制度协调性并充分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碧伟 《云南金融》2012,(3X):206-206
在信贷市场中,银行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极大方便,是人们获得贷款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中银行信贷是信贷的最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信贷体系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在我国运行起来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因此银行会尽量地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来避免经济损失。本文对银行信贷分析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