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9月10日—24日,我们在匈进行了访问。先后同匈牙利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物资物价局,财政部财政研究所,匈党中央社会研究所,匈牙利商会,卡尔·马克思经济大学等单位的13位学者,进行了比较广泛的座谈和交流,对匈当前的经济形势、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史的研究工作以及苏联经济问题等,进行了粗浅的考察。现把考察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匈牙利开办债券市场的经济背景匈牙利发行债券及开办债券市场是其经济体制继续改革附一个重要部分。自196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匈牙利企业自主权大大扩大:国家允许企业从折旧津贴、中央规定的利润留成以及作为成本费用的技术发展基金中建立自己的发展基金,并自行掌握使用。同时,由于工资制度的改革,人民收入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匈牙利经济改革起步早,步子大,涉及面广。近20年的持续改革,为人们所瞩目,被认为是独具一格的所谓匈牙利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就是计划调节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国家集权与企业分权相结合。匈牙利在理论上坚持国家和集体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必须在多种经济成份中占主导地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尽管它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以及在生产关系中并不占统治地位,但为之提供活动场所的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展。为此,匈在改革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自1968年以来,对国民经济计划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不少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着重介绍和分析匈牙利国民经济计划的组织和制定。一、计划机构的分工与合作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匈牙利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计划机构体系。目前。  相似文献   

5.
苏联东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展速度渐趋缓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一) 苏东各国经济从粗放型的经济转向集约化经济,有一个调整过程。(二)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影响。1973—1975年及1979—1982年两次危机不仅影响资本主义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匈牙利,国民收入的50%要通过外贸去实现,世界市场的价格下降,使匈损失四分之一的外贸收入。(三)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保守主义"的由来 在东欧的转轨国家中,匈牙利的道路一直令人注目,它先是以搞"渐进改革"著称,后来又以左派政府"激进"的"休克补课"叫世人瞠目.在私有化行动中,匈牙利人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了他们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国际融资与产权改革合二为一,面向外资全部"卖"光,以此来表示匈愿意主动接受国外资本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又一次显露出它的经济体制转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白玫 《开放导报》2003,(1):28-29,46
匈牙利从1968年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着力于建立新经济制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也是渐进式经济改革的首创国.经过长达4年的谈判,匈牙利在1973年正式加入GATT,并于1995年1月自动转入世贸组织.对匈牙利加入WT0(GATT)的29年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苏联传统的经济体制,不管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恐怕可以说越来越同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了.许多苏联的党政要员和学者都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旧体制非彻底改造不可.一些经济学家如阿甘别格扬院士、阿巴尔金博士等人痛定思痛,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他们投书报刊,呼吁对苏联的经济机制进行"深刻的改造","激进地改革经济机制".有不少人正在探索全面改革经济机制的理论和途径问题.苏联《消息报》在一篇社论中说:"  相似文献   

9.
外事之窗     
正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举办国庆招待会3月22日,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在渝举办"匈牙利1848—1849年革命及独立战争171周年国庆招待会",重庆市副市长李殿勋出席。李殿勋说,2019年是中匈建交70周年,中匈两国友谊深厚。他表示,期待今年匈牙利作为第二届西洽会主宾国的精彩亮相。希望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16+1"合  相似文献   

10.
1987年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重大突破,在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上,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可以说,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正在发生模式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联企业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国家计划的单纯执行者,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从企业开始根本改造整个经济机制,而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则从简单的扩大企业对指令性计划的执行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开始的长达10年多的经济转轨历程,针对经济转轨中突显的二大现象"影子经济"和"外资流入状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分析。从1991年到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社会形态下,影子经济的运作和外资流入的增加促使俄罗斯的经济体制转轨历程进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本文针对转轨体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建议和对策,从改变俄罗斯最基本的私有化制度,法制制度,国内的经济投资环境等方面出发,进而提出合理且有效的俄罗斯经济改革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的九条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有制关系1.所有制变革。20世纪80年代,由匈牙利、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开始,蔓延到苏联的"市场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全相同。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行国家所有制并发展市场,取消命令经济。改革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不彻底。从中得出的第一条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效能的市场或者说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在所有制结构、财产所有权结构中私有制占主导地位和财产私有权的支配地位。这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有制所有权结构中的地位,不是以其与国民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3.
10月14日,以匈牙利经济部主管投资及国际关系的副国务秘书玛丽安娜女士为团长的匈牙利商务代表团抵京,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一周的访问。代表团此行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匈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探讨两国之间相互投资的可能性。先后在北京和广州两地举办中匈经贸洽谈会和投资圆桌会议,介绍匈牙利的投资环境,并对参与投资中国筹办2008年奥运会、帮助中国汽车产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苏联的价格管理向来也是高度集中的。随着苏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国民经济中极为敏感的、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密切注意。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就开展了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讨论,并且着手进行价格改革。然而几经星移斗换,国民经济增率递减。于是,进一步改革价格呼声日高。在今年(1986年)二月下旬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上,对前此二十多年所走的道路作了批判性的总结;进一步确定了“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戈尔巴乔夫明确宣布:对苏联的经济体制,“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因此,苏联的价格管理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本文拟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匈牙利的大企业和托拉斯主要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前建立的,七十年代又新建、扩建了一些,与东欧其他国家的联合体,特别是民主德国的国营企业管理处大致相当。建立这些大企业和托拉斯的目的是使集中计划经济运转得更顺利,更有效。1968年改革时,撤销一些大企业则是为了开展市场竞争。为了取消对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匈牙利近年来对国家经济组织进一步实行了改革。目前影响工业结构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16.
最近,苏共中央六月全会(1987年——下同)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分别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提出了一项社会经济改革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是在经过一个较长的酝酿和斗争过程后提出来的,无论从它的提出过程还是本身的内容看,都反映了近年来苏联的社会经济形势,是苏联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发展的结果。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主要继承国)是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 ,现在都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国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向市场经济过渡 ,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是通过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其体制转换与我国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改革”一词的内涵也并不相同。但单纯就建立市场经济的努力而言 ,两者也有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比较。转轨的目标模式、转轨的速度、转轨的方式和途径是否符合本国国情 ,两国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改革的大潮把私营经济推到了苏联东欧各国面前。由于私营经济产生于个体经济,但较之于个体经济,它又是一种私有程度更高、经济扩张力更强的非公有经济成分。因此,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怎样发展私营经济,已成为苏联东欧各国一个不可回避的和切实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匈牙利在把“建立多层次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9.
这10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避免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结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完全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修正目标、充分考虑改革措施的阶段性和可行性,循序渐进。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联自1985年“四月全会”以来,针对客观经济条件和形势的变化,在汲取苏联历史上改革的经验教训、和对列宁晚年著作的涵义及这些著作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更好的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维。最近的三年正是新经济思维发育、成长的时期,它具有深刻意义的转折性,1989年起,苏联已开始进入深化改革的阶段。本文拟就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新思维的缘起、实质、内容及其物质化的前提等方面,对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走向进行理论探讨。一、经济体制改革新思维的缘起1921年3月,在列宁创造性思想的指导下,苏联开始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到新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