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生生通变之中守"中和"之道,为易道之本,推崇"中和"之道,其价值追求可以归结为是在全世界人民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人类的普遍人权和基本自由,以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促成适应人类社会进步的公共秩序的和平与安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一个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追求与祈愿。也许中国人太脚踏实地,太注重实际,乃至直到今天,当全世界都以进入"虚拟空间"为时尚时,才把五千年的奋斗凝结为一个词:"中国梦"。50年前,一位非洲裔美国牧师高声诉说他有一个"美国梦":在美国这块"自由"的土地上,黑人要求自由。这是一个悖论,因为美国这块土地曾经是自由的——它曾经是印第安人自由的土地,但后来白种人进来了,把它变成白人的自由天地,却剥夺了有色人种的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廖洪乐: 土地流转只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支问题,但通过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的运作的确是有优势的,如合作社的成员可以把自有土地或者流转土地作为股金带入合作社.并且,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可以依照"退社自由"的原则,自由进退,同时他所拥有的土地也可以作为自己的资产一同退出合作社.而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流转,往往是和企业交易,签订一个五年或十年的合同,在合同期限内,这些土地是不能自由退出的.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政府以公共利益之名的征地模式之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是低效的,已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都有意无意地排斥市场决策机制的规制。"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分别是阻碍其生成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主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是我国公共利益征地市场化决策机制形成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据美国传统基金会从1995-2010年度发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根据我国的指数表现情况以经济学的观点图示商业自由度等9项评价指标得分,并计算相应指标在经济自由度指数中的贡献值、贡献比重、分差,评价相应指标的自由等级,思考我国改善经济自由指标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患户籍制度之苦久矣!我们崇信人生而自由,人生而拥有自由迁徙之权利……" 2010年3月,全国13家报纸借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发表共同社论敦促"两会"代表委员"善用手中的权力"加速户籍改革,敦促有关部委提出户籍改革的明确时间表,逐步以人口信息登记制度取代现行僵化的户籍制度,直至最终将其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集体企业改革,"消亡论"幽灵一直时隐时现,不少企业改革受到人为负面影响.有的被低价租赁、有的被操纵股份、有的以"托管"之名行"送人"之实,就是有些临街黄金地段的企业也被强行拍卖土地,丧失了本应借土地优势招商引资发展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西部开发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1.实行“公地出售”。1784、1785和1787年制定的三个土地法,一是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二是将土地向自由移民开放,三是规定在西部建立的新州必须采取共和制并不得实行强迫劳动,其核心是“公地出售”。美国对西部的开发,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方式,因为它对西部的开发正式启动于独立之后,殖民时期的各种封建残余已彻底清除,整个开发以土地开发为中心展开。这就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得以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自由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和铁路全面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世博会结束,5.28平方公里世博园区将如何利用,成为最大的悬念,引发各方猜想,甚至遐想. 10月末,有媒体援引某研究机构观点称,未来世博园区可能有40%的土地推向市场,仅土地拍卖的收入就在2000亿元左右.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申办世博会之初,上海市政府是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要求当地居民动迁并征用土地,其补偿价格和方案相较商业开发项目较低,而若世博后上海市政府决心通过土地出让方式进行商业开发,这将使得举办世博会成为上海市政府获得高土地溢价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土地沙漠化程度严重.在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9.3%,涉及18个省(区、市).目前,北部地区沙漠以每年0.5公里的速度南移,出现"沙进人退"的恶劣局面,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空间.近30年来,因沙害而弃耕的农田达12.7万公顷,尚有40多万公顷处于沙害的威胁之中,在风沙线上有679个村镇时刻处在被流沙淹没的危险之中.自2000年3月以来,我国连续出现了十多次大范围的沙尘暴、浮尘和扬沙等恶劣天气,其发生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都是近50年来罕见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实践证明,以政府为中心的土地征收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指出,目前,无论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我国都有意无意地排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是导致上述问题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文章认为,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主导、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是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改革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也给被控者造成了伤害.这一悖论与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单向一元话语,打破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界限的传播特点有关:"人肉搜索"一旦超出合理限度,会产生道德旗帜下的新霸权,道德话语和语境的简单化及无限制自由所带来的"恐怖"等负面后果.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原因和道德心理是复杂的,涉及到"目的论"的观点、网络给道德话语带来的变化等,应当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3.
杨发军 《重庆与世界》2014,(2):53-54,76
从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着手,分析其哲学依据:"一切为了群众"体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观点。并阐明了落实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方社会中存在的民意,作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重要的构成要件,在促进民主发展、扩大公民参与,促进自由、平等、法治观念的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全面理解西方国家民意,需要我们深刻地把握关于西方民意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有民意作为一种"契约说"的观点;民意作为一种"传播说"的观点;民意作为一种"监督说"的观点;民意作为一种"公共舆论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第一类观点是,将整个人类文化看作是"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础.认为"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将科学真理的认识与道德的真诚和情感的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观点强调整个人类文化是根本的内在的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贽以"童心"说为理论基础,要求人们摆脱理学框架的束缚,从现实生活中去寻求真理,去追求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从而使人们回复到纯粹本然的状态。他要求圣凡平等,不以成圣为唯一的目的,寻求多元化的个性发展,要求顺人们的自身的条件随其自由发展,实现个体自身的价值。李贽的这种观念,并不是他首创的,在孟子那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宋代以来的中国,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相比,可说是相当自由的契约社会。国家基本上承认"自愿非逼"的契约之效力。但经济上的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契约,有时会带来实质上的不公平。明清国家是如何对待这种契约不公平问题的?本文以"绝卖的土地可否回赎"这一问题为中心,通过明清国家允许当事者回赎绝产的若干事例,来探讨当时为政者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所依据的逻辑。本文第一部分以乾隆五十一年(1786)灾后土地原价回赎政策为对象,较详细地分析皇帝、官员对此问题的思考理路;第二部分概观清朝中、后期灾后赎地政策的若干尝试,讨论中央以及省级政府处理灾民因窘迫而卖地问题的办法与其面临的困难;第三部分分析了在州县层次的审判中,官员对要求回赎绝产的诉讼所做出的判断与其逻辑。  相似文献   

18.
土地,国之命脉、民之根本.中国历史上,围绕土地的每一次改革,都对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带来了深远影响.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赋税按土地多少来分担,极大促进了当时秦国的经济发展.隋唐采取“均田制”,将无主土地限额授受给小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有效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太平天国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力图“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新中国成立后,也先后经历了“耕者有其田”的分田地式“私有制”、“公社所有”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9.
陈与  谭舒 《重庆与世界》2013,(10):72-77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蓬勃土地,携子之手。巴渝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有强烈火焰,也有流水柔情,这火焰与流水来自巴渝大山大水的原始伟力,贯穿骨脉。在地质上,巴人生存环境由于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影响牵引,形成独特的山峦江河,而一批批生活在阴翳之盆的巴人,自由安乐,唱出了"太阳出来喜洋洋"的山歌。重庆山多雾重,瘴气连天,但也有灵异之气。日本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写过一部《阴翳礼  相似文献   

20.
柳群 《广西经济》2014,(3):60-62
正凌云,一片生息衍变了2000多年的古老土地,一方山雄、水秀、洞幽、城古、林茂、茶香、佛灵之地,在这片亘古的土地上,蕴藏着独特的历史遗迹和自然资源,享有"山上水乡、古府凌云、宜居天堂"的美誉。凌云,以"不信东方唤不回"之势,以如剥茧抽丝、层层递进之气,在短短的数年间,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六个翻番",也实现着资源变资本的历史性跨越。2012、2013年凌云主要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