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研究》1980,(3):20-20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七月初召开了一九八○年夏季学术讨论会。现将会上对"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银行体制改革问题"所阐述的主要观点介绍于后。一、关于财政、银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财政、银行在组织资金、分配资金以及促使企业节约有效地使用资金,保证实现四化所需要的资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至于财政、银行如何协同发挥作用,有如下分歧看法: 1、"大银行、小财政"。持这种观点者认为,管理和分配全国资金的任务,主要由银行承担;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任务,也应由财政逐渐转归银行承担。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财政理论中,对财政体系的界定问题历来存在较大分歧。把财政体系划分为国家预算、预算外资金、国家信用、国营企业财务四环节的观点占统治地位。但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在国家职能范围及由其决定的财政分配活动的范围、方式及与此紧密联系的财政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地重新界定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财政同银行在资金供应上的分工,逐渐显示出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就是对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和管理,财政部门的责任不够明确,银行的任务太重,已达  相似文献   

4.
财政和银行是筹集和分配社会资金的两条主要渠道,是国民经济价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控制的两把制动闸。如何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特点的财政——银行体制,确立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相适应的财政银行分工协作关系,是新经济条件下完善国民经济调整体系、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均衡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财政银行旧体制的分析,从我国经济的现实特点和长期发展着眼,提出建立以借贷为主的"财政——银行"新体制的设想,并据此导出财政——银行体制新旧转换时期的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银行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今年也在省人民银行系统进行。现在就有关银行体制改革问题,谈谈我们的初步看法。银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中央领导同志指出,银行过去只是算帐当会计,没有真正起到银行的作用。我国银行体制的主要问题是:信贷范围很狭窄,资金供应仅限于企业流动资金的临时需要;信贷资金运用上的供给制思想;银行管理上的行政方法和"吃大锅饭"体制。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和银行固有的性质和职能相矛盾的,因此,必然限制了它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正> 一、基本建设信贷的概念 基本建设信贷,是国家在基本建设中有计划地集中财政信贷资金,动员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通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信用再分配形式,满足基本建设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更新、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周转储备需要的一种形式。 基本建设信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建行通过各种途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吸收存款,聚集资金;另一方面又以信贷方式,根据国家的基建计划,对需要资金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和工交企业发放贷款。这就是基本建设信贷的基本业务内容。  相似文献   

7.
许健 《金融研究》1988,(8):9-12
(一) 银行企业化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制约着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形成。深究银行企业化难以深化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其一,财政对各专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窒息了各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活力。目前,各银行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仍然是财政视银行为行政预算单位,银行收入多即上缴多,收入少即上缴少,财政可以任意主观地提高向银行征收利润的比例,利润抽上去,然后按人头返回作为各银行的经费。在这种典型的行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下各个银行人均留利都一样,分配上吃"大锅饭",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不挂钩,银行必然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也无法形成银行微观机制的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04,(1):60-6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根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制定《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财政贴息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基本建设贷款贴息的资金。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贷款,是指各类银行提供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贴息范围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贷款(不包括软贷款)。第二章贴息方式及范围第四条贴息资金实行先付后贴的原则,即项目单位必须凭贷款银行开具的利息…  相似文献   

9.
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定额,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规模,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最低限度需要的资金来确定的。正确、合理地核定资金定额,对于国家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资金,保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促进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巩固和提高经济核算,有着重要的意义。核定资金工作,不仅是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本身的事,也是银行搞好信贷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银行应当积极参与。银行参与企业核定流动资金定额,对于银行管好信贷资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银行帮助企业把流动资金定额核好了,它在发放超定额贷款时就有了一个可靠的依据。如果定额核得过宽,本来应当由银行贷款的,也占用了财政  相似文献   

10.
发展集体化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发展集体化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财政金融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财政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财政支持、资本市场投资和银行金融服务三种支持路径,随后分析了三种支持路径存在的不足,如政府财政支持覆盖面小、资金少、效率低、资金流失等问题突出,资本市场投资担保不足、不确定因素多、缺乏完善的资产流通与流转机制,银行金融服务软硬件两方面均存在不足等。最后文章针对各发展路径的不足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财政金融支持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钱曾慰 《金融研究》1980,(S1):177-182
苏联的银行和信贷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依据、由国家制订和掌握、集中而单一的体制。它的形成是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以后在沙皇俄国旧的银行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六十多年来各个时期的不同经济特点,经过不断演变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现就一九六○年"柯希金经济改革"之后苏联的银行和信贷体制,着重于银行组织机构、信贷制度以及苏联银行和外国银行彼此在对方互设机构的三个方面概述如下: 苏联银行的组织机构 1.苏联国家银行苏联国家银行是苏联政府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法令建立的。它的全名是"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有的国家专业银行也将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级财政的预算资金包括税收待解款都是在国家专业银行开户,而且,国家规定,预算资金的存款不计息。随着商业银行体制的推行,矛盾就变得尖锐起来。国家专业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其大部分经济行为转化为商业行为,原有的财政职能越来越弱化。在经营完全独立的商业银行体制下,财政资金的存入显然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一是可以增加银行的资金总量,扩大银行的贷款规模,从而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二是…  相似文献   

13.
<正>财政与银行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两个主要的部门。自1983年开始改革流动资金体制,国营流动资金改由银行管理和承担后,财政与银行的矛盾日趋尖锐。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在运行中跳槽错位,严重混淆了两类资金性质,使财政资金信用化、信贷资金财政化,造成全社会资金的短缺,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资金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行政措施,采取强制无偿的方式,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价值进行集中和分配形成的。国家通过拨款和补贴的形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物资生产部门和非物资生产部门,因此,无偿性是财政资金的本质属性。而财政资金信用化指的是将部分无偿吸收的财政资金,采取有偿方式借给企业、单位使用以及利用财政资金经营有价证券转让业务。如发放各种贷款,收取利息或占用费;买卖有价证券,获得价差收入;参与银行同业折借和开办金融租赁;改变财政存款性质,以其它存款的名义存入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无不与财政金融支持关系紧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农村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着财政拨款投入总量不足、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太窄、商业性银行撤离农村、农村资金严重流出等问题,由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应该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农村财政金融支持体系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张蔚凌 《海南金融》2013,(10):35-38
科技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财政投融资作为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科技创新财政投融资起步较晚,在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正> 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是:“管理无方、积累不足、效益欠佳、结构失调”。具体表现如下:1.银行统管企业流动资金名存实亡自1983年7月人民银行统管流动资金以来,企业流动资金的“大锅饭”问题仍没有解决,仅仅由过去财政和银行包企业资金转变为由银行一家独包企业资金。银行统管流动资金既无法行使行政职能,也没有强有力的经济手段,要清理流动资金中的水份,核定企业资金占用额、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对流动资金的管理,一直是以产值资金率和资金周转天数这两个指标作为考核依据的。流动资金还区分为定额内和定额外,由财政和银行双轨供应。显然,这种资金管理和供应模式是以生产为中心,可以说是生产型的管理制度。自从实行按销售资金率贷款和用以考核资金使用效益以来,我们深感,较之原来的管理办法显然有了以下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基本上是按照财政管理体制运行的,但在预算编制和管理方面,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一、集中统一财政体制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制1950年政务院通过的《统一管理1950年财政收支的决定》,提出国家预算管理权集中在中央,经济建设费和国营企业投资列入中央预算,由财政部统一掌握和分配,按全国收支标准逐项审核支出。1950年财政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计划、财政和银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三大综合经济部门,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却难如人意。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利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1984年3月,根据人民银行的授权,工商银行下达了国营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正式由银行实行统一管理。近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流动资金由银行统一管理,有其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实际问题。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减少了原来由财政和银行双轨供应时存在的一些矛盾,使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二、停止流动资金的财政拨款方式,改用银行贷款和由企业自行增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