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十分紧张地进行着的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以及普遍加强的经济生活的国际化,预先决定了国际垄断组织进一步发展的远景。这些远景是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他们正在分析国际垄断组织的活动和它们在国际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作用。大多数资产阶级研究者考虑到六十—七十年代垄断组织高度猛烈的发展过程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系列因素,他们预言国际垄断组织的影响和势力将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所对这方面的预测是很有趣的。据它们估计,国际垄断组织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比重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相互渗透日益突出地表现为对美国投资的迅速增长。进入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外国对美国资本输出更是急剧增长,明显地超过同期美国对外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在这场争夺美国投资场所的角逐中,西欧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西欧对美国资本输出的增长变化及其特点从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相互渗透的日益加深,西欧开始加快了对美国资本扩张的步伐。据统计,1960年。  相似文献   

3.
一、战后垄断组织所有制的新变化、新特点垄断组织所有制自从19世纪后期形成以后,经历了本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其内容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股份公司仍然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战后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日益加深,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资本供应的新兴力量,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构成、投资去向和投资成败也遭到较多质疑。本文提出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是一国资本输出能力和全球资本配置能力的集中体现。文章在分析梳理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及海外投资全球化广度上升、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对外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主体和投资收益四个方面考察当前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上升中的失衡特征,进而提出纠正失衡的四大出路: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提升海外生产力;促进投资、贸易与金融协同作战,构造经贸循环与金融循环良性互动机制;规划全球布局,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集群效应和探索内外资、国民资合作,强化投资主体市场化经营;培育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海外投资生态圈。  相似文献   

5.
直接投资是国与国之间长期的资本流动,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经济现象和活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引进国外直接投资已成为经济领域中一项重要内容。现在。这项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摆脱在摸索阶段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观念,深刻理解直接投资这一国际经济生活中的现象,及时制定正确的引进战略和策略,以利于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践和理论进行简单论述,然后,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引进直接投资时的若干对策选择,并对我国(包括上海)引进国外直接投资的格局作一判断,最后对上海的引进战略和策略提出几条意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资本供应的新兴力量,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中国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构成、投资去向和投资成败也遭到较多质疑。本文提出一国的国际直接投资地位是一国资本输出能力和全球资本配置能力的集中体现。文章在分析梳理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跨国并购交易数量及海外投资全球化广度上升、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从对外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主体和投资收益四个方面考察当前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上升中的失衡特征,进而提出纠正失衡的四大出路:完善对外投资体制,提升海外生产力;促进投资、贸易与金融协同作战,构造经贸循环与金融循环良性互动机制;规划全球布局,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集群效应和探索内外资、国民资合作,强化投资主体市场化经营;培育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海外投资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已有理论认为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争端将导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下降,但未考虑国际投资争端适用条约和条款的异质性特征.文章基于1987年以来全球投资争端案例及2003~2017年中国对131个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面板数据,研究异质性国际投资争端对中国OFDI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投资争端数量增加和违约程度提高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3~2008年中国省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进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3条渠道传递的国际R&D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无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却显著促进了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利用3条渠道的国际R&D溢出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流通企业的国际化是指使流通企业的经营要素以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开店,去开展竞争与合作.流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是指货物、服务的输出,即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是指对外直接投资,即采取参股、控股、独资等形式到海外投资开店.  相似文献   

11.
试析中国在亚太地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中国在亚太地区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金融系连平,廖志刚一、亚太地区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发达国家作为国际直接投资资本主要吸纳国的地位没变,但它们吸收的数额逐年减少,双向之间投资疲软。相反,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的发展跟科学技术革命的客观规律相适应的需要注定会产生目前时代这样的重要特点,即经济生活的快速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两个过程在国际工业垄断组织活动的积极开展中得到了具体实现。国际工业垄断组织是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范围内生产专业化和合作化的主要渠道。联合国跨国公司事务中心新公布的一份报告,对国际垄断组织活动的认识以及对该领域内最新倾向的揭露,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14.
在逆全球化态势下,以限制外资为动机的国际投资保护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影响了跨国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海外子公司视角考察国际投资保护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通过匹配国泰安《海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和OECD《外资限制指数》数据库开展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国际投资保护在总体上不仅降低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的经营效益,还降低了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持股比例;②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的不利影响具有异质性,发达国家国际投资保护的不利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海外子公司因国际投资保护遭受的不利影响更大;③国际投资保护会通过削弱海外子公司从东道国技术溢出中获取的收益而产生间接不利影响;④母公司拥有更多海外背景高管和对东道国的文化输出分别是调节国际投资保护对海外子公司负面影响的微观和宏观因素。文章的研究意味着国际投资保护会危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海外子公司的正常经营,因而应对国际投资保护是实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国际资本流入与国内经济增长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国际资本流入对接受国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而实际上,国际资本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在学术上一直是颇有争议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这个问题,并对争论所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
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跨国投资活动也受到重创,呈现急剧下滑的态势。但这并未能阻止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跃居全球第五位,而在2010年更延续了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  相似文献   

20.
IDP范式揭示了一国的国际投资变化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反映其对外投资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基于中国经验的IDP范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论文选取中国改革开放33年国际投资和GDP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中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及规律,并进行国际比较,提出利用中国差异化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实施国际投资的有序转移及引资政策调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