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强 《中国经贸》2011,(12):102-103
在我国现有银行业监管架构和采取信贷规模管控的调控方式下,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和监管目标会明显影响信贷规模进而影响银行业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可能在基础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引起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因此,研究宏观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09,(1):26-26
在近日召开的的央行工作会议上,今年如何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方向得以进一步明确。会议强调,央行今年将着力于货币信贷的总量调控和政策引导,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合力,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央行定下了今年全年货币供应总量的目标,即2009年以高于GDP增幅与物价涨幅之和约3—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达到17%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 货币信贷关系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贸易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的国际业务惯例是没有信贷、没有银行就不可能有贸易。事实上,任何一种国际合作形式,包括科学技术交流、旅游、生产协作、建立合资企业等,都存在着具体的货币关系、结算信用担保和银行的经济服务。不过,东西方的货币信贷关系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货币信贷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发达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货币不可兑换性,以及有必要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它们在国际上的货币信贷业务目前主要还是为外贸服务。其次,就实质而言,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和西方银行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乃是它们融通国内建设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政治上的不良因素却常常干扰和妨碍它们充分平等地参加国际金融领域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高企引发社会对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否稳定?该问题对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及评估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的结论是:现代国际货币发行国保持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稳定性的条件是其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或者等于通货膨胀率与本国货币收益率之和。根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货币都长时间偏离保持稳定性的可持续水平,以欧债危机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财政问题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具有稳定性。这也关系到中国等国所持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必须参照美元主导的巨额外汇储备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兼顾存量外汇资产管理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在政府一揽子计划刺激下,已处于复苏趋势中。中国经济的复苏,也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当前中国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包括货币信贷指标和资产市场走势等数据,也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2004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调控货币信贷总量,同时采取差别化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全年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货币供给紧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中央银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国家发改委、银监会等决策和监管部门与中央银行密切配合,联手对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加以“降温”,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过热行业生产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回调至17%的调控目标以下。但货币政策紧缩力度过度,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值得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年严厉执行的现金投放计划属于计划经济性质的现金管理政策。这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已造成了M0与M2、M0与GDP之间的非均衡增长。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公众消费仍以使用M0交易为主。基础货币管理政策和现金投放计划这种双轨的货币调控制度,容易引起消费量与信贷投资量之间的非均衡增长,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投资相比的缺口。因此,现金管理效应可能是造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信贷投放、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政策中介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广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和GDP序列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信贷投放对于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显著的制约作用.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环境决定了在货币政策效应的传导机制中,信贷渠道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大于货币渠道.  相似文献   

11.
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首先需要回答两个“疑难杂症”的成因:第一,自2009年以来,货币信贷扩张和财政债务刺激史无前例,真实GDP增速为何反而持续下降?第二,广义货币供应总量M2已经超过GDP两倍,“钱荒”和利率上升为何反而成为金融市场的常态?  相似文献   

12.
谯璐璐 《特区经济》2008,235(8):68-70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一般分为货币和信贷两大渠道。本文采用相关系数、单位根检验、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转轨经济下2000~2007年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渠道或信贷渠道不能独立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发挥作用而是需要共同作用影响经济总产出,且相比而言货币渠道更为重要。在转轨经济下,短期完善信贷渠道长期规划货币渠道成为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995年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各项存款稳定增长,货币回笼按计划实现,央行基础货币增势明显回落.国家银行贷款投放进度控制较好。1996年是“九五”计划实行的第一年,金融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仍要把治理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严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努力确保国家重点资金需要;坚持间接融资为主,适当发展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股票融资。  相似文献   

14.
2013上半年,我国“货币总量”表现为信贷的“一增”、流动性的“三落”——生产性信贷月增1万亿元,而蕴合“货币发行”增量的外汇占款、流通中现金和金融资本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速回落。信贷稳增、发行回落,这说明我国货币总量结构发生深度调整,国家已经不想再用货币政策“放水”、“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正在孕育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上半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时着力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均衡投放。总体看,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巩固了国民经济向好势头。  相似文献   

16.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其含义十分清楚,即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将该理论应用于判断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就不免产生对通胀的担忧,因为自2008年11月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尤论货币还是信贷都出现了空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央行逆周期的对冲操作完全抵消了贸易顺差、FDI和热钱流入、GDP增长导致的货币超发压力,财政支出扩张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都是导致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和信贷配给决定了我国经济存在货币超发和资金配置向政府和国企倾斜的内生机制。因此,防范货币超发和通胀,关键是要校正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校正金融体系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一季度,央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注重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力度,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总体看,一季度货币信贷增幅明显回落,从紧货币政策成效显现,金融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19.
李斌 《改革》2010,(10)
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以来,各口径货币总量对CPI的预测能力明显下降,CPI回升速度显著低于依据历史经验测算出的货币增长对物价形成的压力。这一现象主要与货币供给结构变化有关。从信贷增长与内需在GDP增长中贡献度的关系来看,扩张性政策导致的信贷高增长并未明显超出内需扩张之所需,加之经济增长也并未超出其潜在水平,因此短期内没有产生明显的CPI通胀压力,但经济回升和货币信贷增长推升了通胀预期。鉴于通胀机理所发生的变化,宏观政策需要更多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更多关注预期和环比数据变化以提高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多运用市场化和有弹性的政策工具实施调控。  相似文献   

20.
欧洲货币单位(ECU)是一种复合货币,最初是由当时欧洲共同体9个成员国的货币按一定的份额组成的,到1984年希腊的德拉克玛加入,1989年又进行了调整,西班牙和葡萄牙货币加入了这个货币篮子。当欧洲货币体系确定后,ECU的主要官方作用表现在如下4个方面:①在汇率机制中,作为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中心汇率的标准;②作为各成员国货市与欧洲货币单位之间汇率差异的指示器;③作为干预机制与信贷机制范围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