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即将来临之际,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中国史学会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中国经济史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围绕中国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与创新,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近代中国微观经济分析与制度变迁分析,经济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诸多共讯。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史丛刊》,原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已编九种: 第一种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张国辉著 1979年出版定价1.25元第二种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生聂宝璋著 1979年出版定价0.58元李文治第三种明清时代的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魏金玉著 1983年出版定价1.85元  相似文献   

3.
对于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研究的人来说,方显廷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一系列专业著述,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奠基之作,如《中国之棉纺织业》、《天津地毯工业》等。他与何廉一起主持了南开经济研究所,并首创了南开物价指数的研究和编纂———这在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是罕见的、或者说是唯一的完整的物价指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的地位和作用是独特的和无可取代的。但除了上述专业著作之外,关于方显廷的生平及其他,就鲜为人知了。尤其是1949年以后,方显廷就逐渐从中国学人的视野中消失了。而对于上世纪末开放以后属于新生代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经济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形成,或可追溯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在这场论战中,各家立论执言,自然不能超越经济事实或历史哲学。论战的结果,是多数学者,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随之出现各种经济史研究流派和出版物,他们分别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积累的经济史素材,亦或蔚为大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史研究,实际上是在这一基础上重新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官僚资本?这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于1982年10月下旬对这个问题组织了专题讨论,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财经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以及来自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共二十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上,有的同志首先扼要介绍关于官僚资本的几种提法: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理论探讨·推进经济史研究 本刊评论员:1/1(笔谈)张仲礼等1/4清代经济运作中的两个特点陈春声等3/84略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吴太昌1/28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再思考 汪敬虞2/1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通讯 严中平汪敬虞4八二元社会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杜询诚4/7 《管子》商业思想的基调是抑商袁林1/143汉代的古典借贷关系秦晖3/126关于宋代寺院僧尼的赋役问题游彪1/133北宋货币流通与“钱荒”高聪明1/151宋代钱税论略刘森1/154宋代私营丝织…  相似文献   

7.
.理论探讨· 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 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笔谈)王方中、杜询诚、丁日初、凌耀伦、章开沉、沈祖纬、朱荫贵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土地买卖与社会再生产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议谈封建主义二题从经济关系探索史学界讨论的几个间题,一、经济史评论 汪敬虞2一1虞和平、马敏、李时岳、章有义、代鲁、马鸿漠、 3一62 张忠民2一12 王毓栓4一1 吴承明4一3 李文治4一7 叶茂4一工4、.~尹略论重农抑商的历史根源中国古代官方统计数字的价值—兼评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1一45井田制及相关诸问题论老子的经济思想论北…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经济史学学会联合召开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组织·结构·制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7~28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参加研讨会的代表有来自上海、北京、天津、厦门、及西南、西北地区高校和社科院系统的领导和学者60余人,共收到论文38篇。会议由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市经济史学学会副会长张忠民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中国经济史专家张仲礼、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左学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虞和平、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利民和河北师范大…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研究》2021,(3):F0002-F0002,F0003
王利民社长在致辞中表示,以云端视频会议的方式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近代金融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近代中国的银行业》中译本发布会,是双方分享学术成果,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并可为新时代构建我国金融业发展新格局,提供极具参考意义的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组,成立于1956年。1958年上海经济研究所合并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史研究组,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经济史研究组又改组为经济史研...  相似文献   

11.
<正>魏金玉先生,著名经济史学家。192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中学毕业后曾在工厂做杂工、担任中小学教师。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51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53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7月毕业。历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近代经济史组学术秘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  相似文献   

12.
1.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有关中国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信息,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4):176-176
1.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有关中国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信息,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等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4.
刚才各位先生作了很好的发言,我深有同感。现在,我换一个角度,从经济所经济史学科的学术传统切入谈谈我的感受。经济所是中国现代意义的经济史学科的源头和重镇之一。经济所前身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华北社会调查所是中国最早组织经济史研究的单位,1932年华北社会调查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以“经济史”命名的学术刊物——“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新中国建立以后,一批风华正茂的经济学者在严中平先生领导下成立了经济所的经济史组(经济史研究室的前身),1958年以后,又有吴承明先生领导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组加盟,经济所的经济史学科获得…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22~2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美国美中教育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从不平等条约到WTO”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和台湾、北京、天津、厦门、上海等地从事近代经济史教学和研究、以及来自海关、WTO事务方面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近代中外经济关系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影响、近代中国海关制度变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 1895~ 192 7)》一书 ,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 ,由多位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老专家及一批中青年博士或硕士 ,历经 12年精心研究和写作 ,于 2 0 0 0年 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为中心线索 ,这从方法论上有助于丰富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涵量和内容 ,会使中国近代经济史上许多问题的讨论 ,提到理论的高度 ,对于一部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撰写 ,既有提纲挈领之功 ,联系前后左右之力 ,又有充分发挥、论断和研证的广阔余地。本书在确定上述中心线索基础上 ,采用通史编纂…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经济史学会会刊创刊于2013年,2017年定名为《中国经济史评论》,每年定期出版两期。《中国经济史评论》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会刊主要刊登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世界经济史、经济史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文章,同时兼及书评、综述等方面的文章。近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史评论》第10期主要栏目和文章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外国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历史。中国近代社会由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而动荡不安,中华民族惨遭凌辱。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其政治原因、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更有其经济原因。那么,中国近代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对中国近代社会又产生了什幺样的影响,它在中国经济史中又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中国近代经济史》(赵金鹏、刘冠生、张连国、邢同卫、成伟编著,西南变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全面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读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本书是作者多年米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与一般性的学术著作有很大的不同,有许多独到之处。概括起来,本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月5—7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了“第二次中国近代经济史会议”(简作“会议”);同年8月24—26日,同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了“近代中国农村经济史研讨会”(简作“研讨会”)。这两次会议的参加者,有本国学者,也有外国同行;有专攻经济史学的、历史学的,也有专攻经济学的。承在香港的一位同行好意,今年3月,我收到了他寄赠的“会议”的论文32篇(其中23篇用英文写成)、“研讨会”的15篇,共计47篇,总字数约70万。心想:这些论文未必是这两次会议的全部;但主要的,该就是这些。现对这批论文,除了其中三篇——是论述经济思想史的,又一是作者说明不愿被引用的,再一是述评对某一问题近人研究成果的——试作一全面介绍,以期能有助于从一个侧面了解彼岸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现状和动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4):177-177
<正>《中国经济史研究》(季刊)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刊物,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力争更好地服务于海内外经济史专业工作者和经济史爱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