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际工资是考察工人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在较长时期内呈曲折上升趋势.关于实际工资增长的原因,国内学者先后有研究成果探讨这一问题,西方学者往往将就业、通货膨胀等相结合来探讨该问题.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并不表示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局面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人们利用劳动资料改造劳动对象.使之符台人类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力。在这一意义下,劳动从人类诞生就开始了。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劳动法制之路是从资本主义社会迈出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成为具有自由劳动力的劳动者,资本家用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与自由劳动力结合.为其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的本质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会通过各种手段剥削工人。18世纪产业革命后.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日趋紧张,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飞跃发展的今天,<共产党宣言>依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采取的各种改革和完善措施进行分析,以此揭示了这些措施只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并推动其发展服务,进而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产权导刊》2004,(1):60-62
(上接2003年第十期48页) 4.资本主义企业的产权结构 阿尔奇安和德姆赛茨在<生产、信息与经济组织>(1972)一文中,用团队生产和监督费用证明资本主义古典企业产权结构的合理性.这种产权结构的特点是资本家占有企业的"剩余价值",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他们企图证明,"剩余价值"是对资本家监督劳动的正确定价.  相似文献   

5.
赵琼 《理论观察》2005,2(4):19-21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认真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方面,产品分配方面,阶级关系方面呈现社会化、公平化,缓和化的新变化,但其资本的集中化,贫富加剧化、阶级剥削加重化依然存在。因此,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李琼 《魅力中国》2014,(3):13-14
异化劳动概念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通过对异化一词的扬弃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异化劳动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的任务和途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异化劳动理论,对实现人类的自我解放,实现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是与商品经济相对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典型特征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密切结合,自给自足.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原料和销售市场,自然经济的存在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要打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要以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的国土上几乎是一片废墟.40%的人口流落街头、车站,无家可归;60%的人口忍饥挨饿,难民如涌,人们为挣点面包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物价飞胀,货币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当时的德国货币比起我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金圆券的惨情,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46年,全德四个被占领区的总产值不到战前1938年的一半.这种动荡不安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大致经历了近三年左右的时间.1948年6月24日实行货币改革,当日起旧币被新币取而代之.从此,联邦德国经济进入了迅猛发展时期,并持续了达十八年之久.经济实力大增,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欧洲经济的火车头.许多联邦德国经济学家认为,联邦德国经济从濒临绝境到"奇迹",外部条件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转向经济学后的第一部代表性著作是未完成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的思想结晶是异化劳动的理论。它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对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依据,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异化劳动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唯物史观的创立迈出重大一步。但它还不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还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一战后,为揭露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欺骗性,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帝国主义理论,列宁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指出帝国主义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腐朽的又或是寄生的、处于垂死边缘的资本主义,具有"垄断团体产生、金融寡头出现、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产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领土大量被分割"等特征,后又形成了新帝国主义论和后帝国主义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中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预测以及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指认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以及马克思对费尔巴哈、黑格尔异化思想的借鉴和超越,揭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以往哲学的革命性变革.指出在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第三手稿的“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包含着马克思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通过榨取工人剩余价值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工人阶级深刻“异化”的根源,指出了消除异化是实现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否商品?霍力攻资本主义剥削的特征,就是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对于要把人的劳动力从它作为商品的地位中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40页),把社会主义与劳动力商品,联结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说”,既涉及什么是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围绕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和创新劳动,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围绕剩余价值和剥削的科学内涵,剩余价值分配和剩余价值规律,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围绕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和实现条件,对再生产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理论进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是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前提。列宁、毛泽东关于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的思想给当前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明确利用资本主义的过渡性和手段性,摈弃发展资本主义就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线性思维模式;要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能力;注意医疗、公共交通、教育等公共品领域的适度退却;警惕退却的危险性,加强自下而上的全民计算和监督,特别要发挥工人监督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和经济发展历史的角度看,每一个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都会经历一个对技能人才大量需求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期.近年来,我国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局面普遍存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是总体上供大于求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短缺.2001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①均小于1,表明劳动力供给一直大于劳动力需求;而2004-2007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技术工人各技术等级②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技工需求一直大于技工供给,即技工长期处于短缺状态.  相似文献   

16.
18、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这个问题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回答:(1)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什么?(2)资本积累怎样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正如15题所指出的,所谓资本积累,指的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机器排斥工人,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失业大军,从而资本家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就更加惨重,这就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另一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作为一种凝结人的劳动力的"物",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控制作用。马克思称这种现象为"商品拜物教",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本文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解读马克思对其的批判和破除方法,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批判,由此证明资本主义社会并非人类生活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庞大基数,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民工潮"一浪高过一浪.农民外出打工,不但增加了自身收入,而且对输入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2004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等一些地区相继发生"民工荒".广东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人,招收到足够的生产工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4年福建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泉州、莆田等市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有不少企业因招不到工人而停产或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19.
最近笔者读了郭宝宏同志撰写的<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版),从深入认识资本主义的意义上说,这部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本书作者弗兰克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处在资本过度积累的新危机之中,该书集中探讨了第三世界在这一世界危机中所处的地位与前景。他从不平等的积累、农业与农业大企业、出口贸易、债务负担、超额剥削、国家机器、军备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