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涛 《新金融》1994,(2):9-11
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是当前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而要想在现阶段完成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可能是比较困难的。作者认为在专业银行之外发展商业银行就不失为现阶段金融体制改革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组建股份制银行;2.吸引外资银行和组建中外合资银行;3.在现有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将它们改造为合作银行。其中首推组建股份制银行是最适宜的渠道,当然,在专业银行之外发展商业银行,并不能取代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因为前者是当前改革的现实选择,后者是今后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溪洋 《金卡工程》2009,13(10):166-166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家政策性银行要按照"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改革.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最难形成明确发展思路的农发行应如何发展?本文通过回顾其成立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各国政策性银行的普遍发展趋势,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和提高金融效率的重要课题。为了厘清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方向,探讨下一步改革具体思路,我们对国外有代表性的政策性银行近年来改革进展及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提出了相关建议。一、国际上政策性银行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政策性银行是指在一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大目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对这十年的金融改革如何评价?有哪些改革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发展,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这些问题不仅在理论界,就是在银行系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认识。现就上述问题读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台湾金融(银行)改革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金融(银行)改革具有典型的"机构范式"特征,遵循了"机构范式—机构调整—行政主导"的改革逻辑。行政部门在台湾金融(银行)改革中处于主导地位,试图通过银行机构的设限、设量调整实现改革目标。通过对台湾金融改革历程和绩效的考察,本文认为台湾行政主导的金融改革不仅无法实现银行业效率的整体提高,还将衍生其他经济金融问题,如台湾银行业登陆困境等,台湾银行业改革面临范式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6.
省联社改革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各利益主体对理想的省联社发展模式认知不一致是省联社改革难以推动的本质原因。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没有行业管理是否意味着没有行业服务?在不具备管理权的前提下,省政府怎样控制风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组织规模最佳层级在县域还是在地市级?管理权能否进一步下放给省级以下地方政府?这四大问题将是当前省联社改革必须回答的难题。基于此,本文认为未来省联社改革模式将有三种可能性,而强调机构之间整合和服务职能的金融控股或联合银行模式应是未来理想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两种改革路径的逻辑及其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按照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三种类型进行结构性实证研究,基于24家上市银行的财务数据,对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证明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并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且股权结构影响绩效的微观机制在不同类型银行中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认为,在银行未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当谨慎推进微观意义上的存量改革,而要着重推进宏观意义上的增量改革,并切实改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改革问题前所未有地成为各国金融当局普遍关注的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掀起了一场旨在规范影子银行体系发展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的研究表明,过度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刺激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然而,危机过后,美国并未简单地采取抑制金融创新的办法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而是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以及提高微观金融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的办法,规范和引导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这种市场化的监管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发展来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但全面强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此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最后,本文认为,中国应当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现行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加强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完善宏观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改革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现在又开始恢复动力.近期的自由化措施旨在缓解金融抑制、带动经济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推动自由化的部分措施已经生效.有限的利率自由化已经令银行提升存款利率以吸引存款,而人民币日交易区间的加大也已使得货币灵活性增强.然而,温州和前海的试验性金融改革仍然进展缓慢.预期金融自由化将会继续,因此中国政府应充分考虑到改革顺序的重要性.我们认为,中国应该依照惯例优先放开国内金融体系,然后是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不过,欧美经济的某些尾端风险或将阻碍改革进程.金融自由化虽然可能会给银行业的净息差和总体利润带来压力,但同时也会给零售银行、投资银行等业务带来新的商机.  相似文献   

10.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建立了股份制的合作银行,新组建的交通银行在所有制上也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目前在探讨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问题时,有的同志提出了银行股份化的主张。对于专业银行实行股份化,无论在金融理论界,还是在广大基层银行工作者中都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反响,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金融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的理论分析,本文利用事件分析门限回归法考察银行贷款公告对公司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的影响。主要的结论为:一是银行贷款公告对公司股票CAR有显著影响,说明银行的信息发现优势明显;二是金融市场化改革显著弱化了银行的信息发现功能,且弱化过程具有非线性门限特征;三是虽然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巨大,但限于其金融功能暂未充分发挥,对银行金融中介功能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四是银行金融中介功能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金融市场化改革强化了这种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依赖金融和实体经济市场化改革协调推进,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应更注重法治等能够促进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建设,而非单一的证券市场扩容。基于当前金融市场摩擦的背景,应更重视银行体系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彭钰茹 《银行家》2012,(6):34-35
正国务院于2012年3月底通过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既然是综合改革试验,其涉及的内容自然繁多。纵观温州试验,有的方案和措施是已在全国试点和全面推广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等等。若藉此而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新瓶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4.
我首先要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金融改革完成了吗?或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减到银行体系,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完成了吗?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银行,世界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已经上升到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月19日~20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近年来金融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前金融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在中国金融改革的众多领域中,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有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改革,是此次会议的重点讨论内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闭幕,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就根据此次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锣密鼓地开始了2007年工作部署。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也相继提出了今后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一国金融体系脆弱的原因,当前理论界存在以下三种看法:一是认为一个经济体的金融部门如果存在实际汇率大幅升值、银行体系脆弱以及外汇储备水平较低,该经济体存在金融脆弱性;二是认为企业净值不足会导致信心崩溃,抵御危机能力削弱;三是认为在扭曲的产出税下,公共支出达到一定水平,金融体系会变得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17.
我首先要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中国金融改革完成了吗?或者是把这个问题缩减到银行体系,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完成了吗?表面上看中国的银行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我们拥有世界第一的银行,世界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已经上升到市值第一,我们目前盈利水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18.
1993年7月全区农行人事工作会议后,南宁地区分行决定在我县农金系统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试点。为了使三项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先后对5个所、社进行调查,摸清干部职工心理,大多数同志持拥护改革的态度,但也有几种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忧患心理。部分老同志认为,自己年轻时为国家建设出过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年岁大了,又体弱多病,万一落聘怎么办?二是压力心理。特别是中层干部,他们觉得原来只懂得银行方面的业务或信用社方面的业务就可以了,行社合署办公,必须两者兼通,怕难以胜任。三是守旧思想。有的认为改革“刮风多,下雨少”,这些人大都坐等观望。四是失落感。行社合署办公后,县联社职工感到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特别是一些信用社主任,认为农行干部端的是“铁饭碗”,是“正规军”,而信用社是集体单位,端的是“泥饭碗”,是“杂牌军”,对银行银行干部怕管不了或不敢管。有的银行干部也自认为是“正规军”,看不起信用社的同志,不服信用社同志管。  相似文献   

19.
巴曙松  吴博  刘睿 《新金融》2013,(5):11-15
金融结构演化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金融风险结构,要求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与之相适应。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银行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金融证券化型的三个层次金融结构,分析了每一金融结构下金融风险结构的特征及其监管要求。通过比较次贷危机以来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三类主要金融监管模式,本文认为短期我国可采用类似美国的"多元监管者"模式,中长期可以澳大利亚的"双峰监管者"或者英国的"单一监管者"模式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于洪春 《金融研究》1991,(10):46-48
工商银行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规划,分级经营,逐级核算'。按照这一目标,工商银行省级分行也要进行自身经营,办成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对此,我们认为作为工商银行省级分行,其改革的目标不能放在自身经营上,而应放在系统调控上。一、省级分行为什么不宜进行自身经营工商银行省级分行能否进行自身经营,关系到工商银行改革和业务发展的方向,目前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省一级分行不宜进行自身经营的主要依据是:1.省级分行自身经营是与实现经济体制对银行的要求相悖的。目前我国工商银行仍然是政策性银行与企业性银行二者的统一,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