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外汇管理》2005,(4):18-18
银行已成为跨境资金流动的主力军 “银行跨境资金流动”具体包括引致银行对境外资产负债发生变化的跨境资金流动:银行对境外的存、贷款;资金头寸在境外金融市场的运作(如同业资金存放和拆放);对外投资(如发行、买卖外币有价证券等);来源于境外的投资(如外资收购、参股境内金融机构);以及由以上资本与金融项目业务而产生的对外资产负债和收益等。  相似文献   

2.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12):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这似乎只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可是通过"拆"与  相似文献   

3.
外汇市场     
《证券导刊》2011,(19):94-94
规模日益庞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终于引来中国央行的关切。一央行官员表示,部分机构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会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央行并希望其主导的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能成为金融市场指标性利率。央行网站周四刊发李东荣署名演讲稿称,随着存款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为主的货币市场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促进资金在金融机构和不同区域间合理配置的同时,对加速社会资金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货币市场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规模来说,无论在体制架构、规模效果和工具创新等各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本文从货币市场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入手阐述了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蔡思隽 《中国外汇》2013,(13):48-49
银行间资金面突然收紧,是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今年6月,突如其来的银行资金紧缩,令金融从业者一阵手忙脚乱,也引起了公众对银行信用的质疑。回顾这次事件,资金紧缩首先冲击的是银行间市场,表现为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端午节前的6月6日,各期限同业拆放利率全线攀升:上海隔夜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大涨231.2个基点至8.294%、7天内品种涨至6.657%、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以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为主的货币市场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在促进资金在金融机构和不同区域间合理配置的同时,对加速社会资金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货币市场相对于经济发展速度和增长规模来说,无论在体制架构、规模效果和工具创新等各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本文从货币市场对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入手阐述了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深化综合营销机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同业竞争中取胜、金融产品促销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如何完善银行综合营销机制,笔者认为途径如下:1、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银行市场是经济生活中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客户数量、金融交换能力、交换欲望、金融市场效率四个基本因素,其中前三个变  相似文献   

8.
信托业的竞争优势 谈及信托业的竞争优势,业内人士立即会提到以下两点:(1)投资范围广阔.目前信托公司是惟一能够综合利用金融市场、连通产业与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信托资产既可以投资货币市场,也可以投资证券市场,还可以投资实业市场,如房地产项目、风险投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2)投资方式的多元化.信托投资公司既可以用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又可以用信托资金投资;经营方式上既有股权投资,又有贷款、担保、同业拆放、融资租赁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与利率政策传导相适应的基准利率锚和调控机制。然而当前利率"双轨制"导致存款"搬家"、金融机构负债稳定性下降、同业拆借利率锚传递性不稳定等问题凸显,笔者认为亟待培育并完善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国债收益率曲线和贷款基础利率(LP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锚,通过构建利率走廊机制和增强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0.
王岩 《时代金融》2013,(15):126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货币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优先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简要回顾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早日建成成熟的货币拆借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金融市场,使金融市场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会影响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融领域,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变化,如货币放松或紧缩,信贷结构调整等,而金融市场的变化,会影响资本市场,资金市场的变化,如股市价格、居民储蓄,企业资金需求、银行利率等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部与商业银行经营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海川 《新金融》1990,(9):34-35
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产生的资金市场,自从1984年被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提出之后,同业资金拆借市场逐步孕育成熟,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迅速生长起来。到1988年第三季度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采取了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我国的同业资金拆借市场也由繁荣的高峰跌入萧条的谷底。  相似文献   

13.
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   (一) 离岸金融市场的构成   如果按照期限,可以把离岸金融市场划分为离岸货币市场和离岸资本市场.离岸货币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涉及非居民交易的外汇资金存贷市场,即离岸短期资本市场,其构成主要是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离岸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涉及非居民交易的外汇资金借贷市场,其中又包含离岸银行借贷市场、离岸银团贷款市场和离岸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14.
袁春 《中国金融》1997,(6):34-36
香港的金融市场袁春香港的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债券市场等,它们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香港货币市场香港货币市场中最主要、规模最大的是银行同业市场,即香港各认可金融机构相互拆借资金的市场。通...  相似文献   

15.
一、票据市场在理论认识上的差距 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大步推进的时候,当时的理论工作所提出的改革蓝图中,已把票据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金融市场包括借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前三个市场通常是为企业解决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融通问题,称为货币市场;  相似文献   

16.
同业拆借是短期资金市场的一个有机成部分。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市场机制相互融通资金,对于改革用指令性计划按条条块块分配信贷资金的僵化体制,无疑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横向的资金融通,能促使资金按价值规律运动,有利于搞活资金,提高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但同业拆借通常只适用于一天或几天的极短期限,以解决一时的头寸不足。在西方国家,同业拆借一般都通过开具银行本票来进行,期限有一天、二天乃至一个星期的,至于一个月以上的就很少见了。目前我国专业银行之间进行的同业拆借,主要是为了弥补信贷计划的不足,其特点是期限较长,多数在一个月以上,有的长至五、六个月;而且大多不以票据为中介,而是直接的资金往来,这就往往会发生拆出去收不回的情况。尤其是跨系统跨地区的同业拆借,一些银行从外地拆入资金马上在本地贷放出去,一旦到期收不回贷款,既打乱了外地的资金计划,又造成了本地区的信用膨胀。  相似文献   

17.
闫照军  贺兆 《时代金融》2014,(8Z):90-91
<正>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各层级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处的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客观变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一大变动特征就是同业业务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在2010年后,银行间同业业务更是呈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利润的贡献明显提高,加强金融同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已成为各银行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同业  相似文献   

18.
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利率是我国主要的货币市场利率,也是最早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说.同业拆放利率是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建立单整自回归平均移动模型ARIMA,研究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三年期凭证式国债利率、法定准备金年利率、回购利率、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股价指数、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与存款总额比值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这些因素对我国银行间拆放利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年期人民币银行贷款利率和回购利率是影响我国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升业 《金融博览》2012,(23):32-33
金融资金源自实体经济循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在循环中必然游离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形态资金,构成了金融资金的来源。同时,实体生产的继续循环和扩大,又要求这些金融资金回流。金融运行的具体形式之一,就是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企业贷款。  相似文献   

20.
一、韩国的银行系统 韩国的银行按照功能可分为三类:(1)中央银行,即韩国银行;(2)银行机构,现共有30家银行机构,其中包括24家商业银行和6家专业银行;(3)其它金融机构,包括2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和73家外资银行的分行。 韩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于50年代初期,多数专业银行建立于60年代,主要用于支持亟待发展的、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的工业部门。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建立于1970年,目的是使资金来源多样化,发展货币市场,将资金从不规范市场吸引到正规金融市场,自80年代初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