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赖颖 《时代金融》2014,(8X):6-7
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费里德曼与凯恩斯分别建立了货币需求理论。本文在对这两种货币需求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这两种理论对利率影响货币需求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凯恩斯认为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弗里德曼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假设条件下,费里德曼与凯恩斯分别建立了货币需求理论。本文在对这两种货币需求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这两种理论对利率影响货币需求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凯恩斯认为利率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弗里德曼认为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冲销式干预的理论依据可以说,中央银行的冲销式干预就是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的公开市场业务。它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为目的的活动。其中,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ⅹ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常逆经济风向行事。通俗地讲,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时,中央银行就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并向商业银行付款,或者向出售政府债券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付款(机构所得款项将存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中),这将增加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增加会使得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成倍扩张(也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从而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同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会使得政府债券的价格提高,这也意味着市场利率的进一步下降。而市场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民间投资的上升,从而带动国民收入、物价指数和就业水平的相应提高。相反,当总需求过度,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中央银行就会在公开...  相似文献   

4.
黄成业 《新金融》2004,(8):41-43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渠道:货币渠道,也称之为利率渠道,以及信用渠道。持货币观点的人认为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货币当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债券的支付通过减少买方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来实现,这也减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  相似文献   

5.
曾伟军 《武汉金融》2001,(10):16-19
由于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突出地位 ,本文借鉴凯恩斯的“利率———投资”传导理论分析我国的“货币———投资”作用机制。结论是 ,凯恩斯的货币———利率———投资———产出的传导渠道在我国并不成立 ,问题在于货币———利率链条和国有经济的利率———投资链条是断开的 ;但货币供给是决定投资量的一个重要变量 ,货币———投资———产出的传导渠道成立。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满足社会的投资需求 ,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减少货币供给则社会的投资量相应减少 ,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仍是传导渠道中的重要约束 ,通过设定、调整名义利率可以调控实际利率水平 ,使之更加适合投资的增长、产出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考虑央行数字货币(CBDC)对家庭、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经济行为影响的局部分析与包含五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研究CBDC对货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而言,家庭部门兑换CBDC方式、派生存款机制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共同影响货币结构,CBDC替代存款比例变动通过融资利率变化影响经济增长。CBDC替代存款的经济影响总体可控,中央银行具有货币政策调节融资利率职能。数字人民币以不计息形式发行最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数字人民币发行初期,需要定期对数字人民币兑换与发行情况进行货币流动性监测,并基于货币流动性监测结果制定与实施结构型和总量型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曾经至少有三种指标被选作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即利率、汇率和货币存量,在凯恩斯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主要国家几乎都以利率为中间目标,如美国,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点在于易于观测,且与投资活动密切相关,中央银行一般可以通过对基准利率的调整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基本满足可测、可控、相关三个要求,但利率目标的缺点在于,一是利率层次特别多,短期、中期、长期利率的决定因素各有不同,选择哪一种最合适颇费思量;二是利率有名义与实际之分,从理论上讲,影响经济活动的主要是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并非由货币因素所左右,故判断实际利率的高低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狭义货币量M1增速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单位活期存款增速放缓和货币乘数下降。受单位活期存款被理财产品分流、外部融资增多等因素影响,M1增速与实体经济基本面和企业资金面的关联度有所降低,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因此,不能仅由较低的M1增速就得出资金过紧的结论,对社会资金面的判断要综合M2和社会融资总量等多个指标,更加注重市场化的价格信号。为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速"过冷"加剧经济下行风险,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来缓解基础货币增速下降势头,通过及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善货币乘数,要更加注重运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来调整和引导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货币供求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的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扩张受到限制和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商业银行和企业行为的变化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降低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力;由于“流动性陷阱”导致了货流通速度降低,使货币供给增加不能相应提高总需求。通过建立一个现代的凯恩斯货市场需求的模型,重新分析了“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0.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了条件;近代时期的货币供给特别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快速的增长,则直接推动了近代意义的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货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市场货币流通情况是否正常,一般比较容易衡量。如果不正常,要回答差多少?就比较难。如何测算货币需要量的变化多年来,我们通常是以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社会商品总额的比例数据,去衡量测算货币流通情况的。但是比例数据是不断变动的,怎么确定变动的新数据呢?按照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量取决于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原理,我认为可以运用因素分析法。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将测算期与选定的基期进行对比,把影响货币流通量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加以分解。依次将测算期的正常变动数代替基期的实际数。各次替换的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对货币需要量的影响程度。然后把各个因素的影响数值同基期的货币流通量相加。  相似文献   

12.
确定情形下的货币、利率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消费和资本投入施加预付现金约束,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AK模型)下建立了一个封闭的货币经济体,并构建了以利率为核心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在确定情形下,利率的改变会影响代理人的消费与投资,并进而对价格和经济总体的消费与投资产生影响,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利率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当货币供给变化时,经济总体的消费与投资等变量也会发生变化,货币不是中性的;通过比较最优利率政策与Friedman法则,发现两者惟一的区别仅在于最初期利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货币实现国民收入的速度,而不是指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其内涵是:一年内的平均货币存量媒介该年国收入时周转的次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在1979-1998年的变动趋势是:每年递减0.0399次,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主要因素是预期实际利率,上期产值利税率,上期库存率,而不是货币化进程,而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货币流通速度递减的根本民生原因。  相似文献   

14.
考察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最直接的方法是,分析利率变动对经营收入和股权价值的全面影响。然而,上述方法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实施成本较大,于是理论界和监管界开始寻找更多的方法来衡量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以缺口为基础的利率敏感性衡量模型——经济价值模型(EVM)和OTS模型等的出现,简便了利率风险的衡量,适合中小商业银行的使用。本文利用上述方法,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85年以来货币M1、M2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变动关系李琨受货币主义理论的影响,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利率转为货币供应量,力图通过对货币总量的调控,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在金融创新浪潮迭起、国...  相似文献   

17.
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两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市场利率影响较小,但市场利率的变动却能够影响货币供应量.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山西省居民持现对利率的敏感性,然后通过比较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山西省居民持现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今后现金供应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票据市场利率呈现阶段性波动态势,宏观货币政策调整是影响票据利率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票据利率变动影响大,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票据利率影响周期长,票据利率与自身前期走势高度关联;同时货币市场资金状况和经营主体的经营策略差异对票据市场利率变动也存在较大影响。为此,商业银行要主动把握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周期变动规律,对票据业务进行合理定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应对票据利率定价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持续提升票据业务定价水平和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20.
尹继志 《金融与经济》2021,(9):16-23,41
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为了调控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而设置的政策操作系统,其运行机制是,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提供存款便利工具和贷款便利工具,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控制在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利率附近,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加拿大中央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在利率走廊的构建和运行上积累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我国中央银行的利率走廊上限应为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下限可以选择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回购利率(DR),政策目标利率可以选择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为了使利率走廊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采取一些配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