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我国居民收入存在的六个方面差距,即全社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行业、职业、财富分布、财政分配和劳动分配。这一资料在媒体公布之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之痛。  相似文献   

2.
莫响 《糖烟酒周刊》2004,(8):J001-J001
前几日,去汾酒厂调研采访,深感于其内部程序和国有体制,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3.
《南方周末》报道,据温州市经贸委今年7月初一份调查,温州31个工业强镇和开发区15521家中小企业中,目前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的企业达1259家,占调查总数的8.1%,比今年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周一洲 《商界》2004,(6):i006-i008
种种迹象表明,在特许经营如火如荼的背后,有着一些见不得阳光的丑恶肮脏嘴脸……  相似文献   

5.
赊销之痛     
南木 《华糖商情》2003,(42):13-13
  相似文献   

6.
渠道之痛     
老张这几年被经销商弄得束手无策。空白地区不愿意合作,老经销商市场推广不积极,干劲高的又胡整一气。由于销售上不去,经销商一味想通过降价抢顾客,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求老张的公司让利。老张几年来的产品利润越来越少,帮经销商做市场投入的人力物力却越来越多,而市场还是不见好转。为了抢占市场空间,老张基本把能利用的渠道形式都想到了,但最后却是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7.
麦当劳之痛     
林华 《市场周刊》2003,(8M):18-20
  相似文献   

8.
乳品之痛     
全球乳品市场需求日益上升,一方面购买困难,另一方面又对国产乳品缺乏信心的境况令国内消费者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眼里,中国的粮食已经多得不得了,因此对耕地锐减、农民生产积极性丧失而终致"无粮不稳"的趋势不闻不问.到农村走一走,对粮食的忧虑就会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0.
涨价之痛     
<正>"现在吃不起肉了,猪肉都吃不起了,真成穷人了。"今年五十二岁的刘云(化名)原是北京一家化工厂的职工,工厂倒闭后,她成为了一名社区电梯服务员。虽然每月的工资扣去儿子上学的费用后总是所剩不多,但一家人的温饱总不成问题。"但是从4月份开始,感觉有压力了,什么都涨价了,尤其是猪肉和米,我们大人吃什么都行,但孩子需要营养啊。"  相似文献   

11.
大豆之痛     
张炳政 《中国海关》2004,(12):30-30
03/04榨季中国大豆加工业全行业亏损在所难免。商业信息的不对称仍是我国大豆加工业发展中的一个硬伤。国际粮商和投机基金往往在中国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把价格炒高,赚取高额利润,而中国企业对此却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2.
油价之痛     
阵雨 《商业时代》2004,(28):14-19
油价的涨涨跌跌,和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交通支出。城市出租业对油价上涨反应也许更为激烈。在出租车司机的毛收入中,约有30%要用于购买汽油,在上交公司利润份额不变的情况下,汽油涨价使司机收入直接减少,造成部分人员退出这一市场。  相似文献   

13.
高油价之痛     
随着欧债危机暂趋缓和,高油价成了近期全球经济的热门话题,汇丰银行分析师最近的一份报告居然名为《石油就是下一个希腊》。这种担忧小难理解,石油市场波动连连,而伊朗局势也不明朗。今年3月1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一举跃升至128美元/桶,每桶涨幅超过5美元。之后虽然跌回125美元/桶,但仍比今年年初的价格高出16%  相似文献   

14.
重税之痛     
我国目前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而宏观税负水平,已经超过了中上等收入国家21.59%的水平。而且,2009年,国内65%的个人所得税来自工薪阶层。反观新加坡,同期,占人口总数20%的新加坡富人,贡献了93%的个人所得税。当个税沦为工资税,痛苦指数怎能不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15.
薛长青 《新财富》2008,(8):10-10
温家宝总理年初曾经指出,今年将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时间过了大半,各方开始经受这句话的切肤之通,  相似文献   

16.
OEM之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对中国彩电企业来说,OEM道路仍然是一种次优选择,但现实的问题是,既然这种低调、低利润的扩张方式也为跨国公司们所不喜的话,中国制造企业本就少得可怜的代工利润将因此而更加稀薄  相似文献   

17.
奢侈之痛     
在财富的袈裟之下,无数个商业生命正在陨落。 然而只有受过重创的人才能体会,舔舐伤口的态度和能力才是最值得敬慕的。  相似文献   

18.
许小年 《商界》2009,(7):91-91
复苏何时到来,取决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调整速度。 金融市场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危机结束,而仅仅是从金融领域转向实体经济。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基本过去,世界将面对常规但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目前对复苏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如果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能走出萧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外需就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19.
供求关系是油价的决定因素,供求失衡推高了油价,具体表现在:需求旺盛、供应紧张和剩余产能严重缺乏推动油价上涨,石油增产乏力与储量停滞不前加剧了油价上涨并将推动油价持续上涨。解决高油价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国家对付金融危机急救时,若考虑到了结构调整的问题,可能会更好地、更有效地走出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达到一个新的制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