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宏观经济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均衡公式就是:国民收入=消费+投资(企业和政府)+净出口其中消费、投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需求,净出口是一个国家的国外需求,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无非就是增加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去年7月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  相似文献   

2.
通过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促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目前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题和理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物质资本积累、总需求、生产率和收入差距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明确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劳动收入份额影响与资本积累 劳动收入占比问题在古典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新凯恩斯主义学者卡尔多、帕西内蒂及琼·罗宾逊,以及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就劳动收入份额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进行过阐述.马克思也从资本积累和经济危机的角度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有文献大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增长效应”,但对其“分配效应”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没有研究信息技术如何影响企业初次分配中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的收入份额。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分析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使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其劳动收入份额更高,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变量、样本和模型设定都十分稳健。信息技术的分配效应也存在异质性,在内资企业、内销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表现更加明显。对影响机制的讨论表明,使用信息技术在提高企业增加值的同时,更大幅度地提高了平均劳动报酬,从而导致初次分配更加偏向劳动。本文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而且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制成品出口对美国就业正向拉动作用的具体途径。使用OECD STAN按行业和终端用途分类的双边贸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制造品出口中来源于美国的中间产品成分,发现中国制成品中的“美国含量”随制成品技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呈递减趋势。2006-2010年,全部制造业出口中“美国含量”平均为1%左右,其中高端制造业的“美国含量”平均为16%。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就业需求矩阵中的就业-产出比率,笔者计算出同期中国出口制成品从美国进口的中间产品为美国创造了171万多个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贸易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的就业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需求理论中,总需求的构成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组成,其中消费的比重占到总需求构成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投资需求往往只占到百分之十几。但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增长中,投资需求的比重不断上升,在总需求构成中已经超过消费需求的比重,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并且这种现象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改变这一现状,降低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同时采取措施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从整体上看已经跨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均已达到一个新的层面。但是目前福建三大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国民经济整体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本文通过对福建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如何加快消费及其与投资、出口协调拉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探寻“南南竞争”属性下的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价值创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南南竞争”下的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价值驱动要素体系,其中区域生产网络中企业与顾客间的“协同价值”,中国-东盟间民族国家的“竞合关系”,中国-东盟空间内的“地点资源”组合,11国政府的“政治治理”,是决定与驱动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有效价值创造的“四辆马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各价值要素结构逐次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探寻能有效创造中国-东盟区域生产网络价值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金融发展视角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首先基于文献探讨金融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利用1997-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的总指标,还是分项指标皆与劳动份额有显著负向关系,说明现阶段金融发展是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控制内生性、异常样本点和指标定义等潜在问题,上述结论也是稳健可靠的.本文评估了金融发展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为破解当前我国经济的消费-投资结构困境提供了一定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三大需求角度分析了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及其变化趋势:消费需求较快增长,增幅有所回落;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增幅有所回落;净出口需求仍然下降,但降幅明显缩小。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细分类看,居民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回落,政府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增幅上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快速增长,增幅明显回落,存货增加由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转为较大幅度的正增长。分析结果表明,今年一季度,从需求角度核算的经济增长率比去年全年明显上升,与从生产角度核算的经济增长率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第二部分分析了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率拉动作用的变化: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完全是靠内需,即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拉动的,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大于消费需求,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仍然起着负拉动作用;但是,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一季度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提高了,投资需求的拉动作用减弱了,净出口需求负拉动作用缩小了,经济增长率的上升是消费需求正拉动作用提升和净出口需求负拉动作用缩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1.提高经济效率。提高经济效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依靠高积累、高投资推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积累、高投资表现为新增价值分配中资本收入份额较高而劳动收入份额较低。这必然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压缩国内消费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理解扩大内需的方针1.扩大内需的涵义。当今世界各国大多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表示本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按支出法计算,由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因此,消费、投资和出口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和投资构成一国的内部需求,简称内需;出口是一国的外部需求,简称外需。所谓扩大内需,就是在外部需求减少时,通过扩大消费、投资来刺激生产,以保证GDP的稳定增长。2.我国坚持扩大内需已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举措集中在增加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增加国内的有效需…  相似文献   

13.
林玉妹 《发展研究》2000,(12):26-27
一、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产品的总需求构成分为中间需求、最终需求和净出口,最终需求又可分为消费需求和资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总需求的构成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根据投入产出表,在1981—1995年的总产出的需求构成中,中间需求由52.52%上升到54.41%;,资本形成由3.7%上升到8.52%.消费需求由45.21%降低到37.89%.出口由  相似文献   

14.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在存在可供利用的闲置资源和过剩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状况。总需求田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部分构成一国的内部需求,简称内需;第四部分则属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本质及特征为依据,构建了一套区域“双创”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地区“双创”投入产出转化效率。研究显示,目前各区域“双创”效率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除个别地区达到1以外,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损。最后,根据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大小,对31个省市的“双创”效率进行四分图归纳,根据归纳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双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需求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项构成,其中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80%左右,占国内总需求50%左右。居民消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通过刺激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带动经济增长将成为我国今后一项主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本文运用西方消费理论着重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进行模型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一、理论框架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在西方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已较成熟,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者很大程度上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消费水平;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大量引进现代西方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特别是计量方法(包括数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水平,缩短了我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差距;我国经济学界扎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致力于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但是,在我国经济学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思想、重技术”的偏向,并且这种偏向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论文直接照搬国外的计量模型而无视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和阶段性;有些论文甚至为了使用某种计量技术,或者为了得出作者想要得出的结论而设计问题和随意裁剪数据甚至编造数据,使得经济学研究成了“数学游戏”,经济研究过程变成了操盘统计分析软件的过程……
为了扭转上述偏向,使我国的经济学研究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牵头,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六家高校主办的经济学期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科学》、《经济评论》、《南开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和《财经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于2013年8月23日在吉林省集安市联合召开“经济学论文的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经济学研究中的偏向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处理好经济学研究中的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讨。根据会议研讨的成果和达成的共识,参加会议的五家期刊向我国经济学界发出如下倡议:
1经济学研究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也不是“技术导向”
经济学研究应当关注经济理论和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包括国内外经济理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内国际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政府、公众和学术界在不同时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是推动经济学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研究应当是站在前人积累起来的理论高度,扎根实践,面向现实;研究课题的选择应当是“问题导向”而不是“书本导向”,也不是“技术导向”。经济学期刊应当优先选用那些从实际问题中提炼选题,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论证问题,能够较好地从某个视角回答问题的文章。我们特别欢迎那些对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分析解读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的文章。
2坚持“思想性优先”的选稿用稿原则
判别文章的优劣有许多标准,我们认为应当把“思想性”和“创新性”作为选稿用稿的首要标准或原则。所谓“思想性”,主要是指文章要有作者的独立见解,要有自己的观点,对文章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结论,同时文章的分析要有思想深度或理论深度,论证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所谓“创新性”,主要是指文章在思想观点、理论、分析视角、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等方面有新贡献,而不是简单模仿套用别人的成果。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一篇文章能在这些方面都有创新或突破;如果在借鉴别人成果的基础上,其中一两个方面有新贡献,这样的文章也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3正确处理好思想性与技术性的关系
计量分析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现代经济学区别于传统经济学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对于提高经济学的数学化和精确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计量分析只是经济学工具箱中诸多分析工具之一,尽管重要,但其本身不能成为判别文章是否优秀的标准(专门研究计量或数理方法的论文除外)。任何分析工具都是为思想发现思想创新服务的,工具不能替代思想成为学术论文能否刊用的首要标准。我们欢迎那些既有思想性,又能恰当运用计量方法的文章。我们不倾向采用那些“计量复杂,思想简单”的文章,即我们不鼓励刊用那些计量方法高深复杂,但是得出的结论没有新意,或重复已有的观点,或说明的只是一个简单常识的文章,不提倡采用那些对经济问题没有理论或逻辑分析,单纯做“数学或统计分析软件模拟题”式的文章。
倡议者(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经济评论》(武汉大学主办)
《南开经济研究》(南开大学主办)
《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主办)
《财经研究》(上海财经大学主办)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及深层次矛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消费需求发生了诸多根本性变化。但是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三大需求占GDP增量的比重,总体上处于失衡状态,消费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研究消费问题,既要看到这些根本性变化,从多层面对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和特点总体把握,也应认识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力求从这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化同步”大视野下我国的耕地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重点剖析近年来我国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住房保障、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独立工矿地等方面全面分析未来建设用地需求,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农情和地情,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土地论土地”的传统思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八五”时期(1991-199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在许多国有企业仍然实行,股份制试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稳步推进,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和18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国家授权投资机构试点开始起步,国有小型企业改革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