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燕华  周美芳 《魅力中国》2013,(10):286-286
使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持续参加3个月的部分青年女性进行训练前后心理症状自测评定,结果显示:SCL-90量表的总分值有了非常显著性地降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呈显著性下降,躯体化、焦虑、敌对、恐怖因子有了非常显著性的降低,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症状因子井无显著性变化;持续规律的拉丁舞对青年女性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需要适应生理和心理以及环境的改变,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但主动性仍较弱,对人际关系的信任度很低。对大一新生进行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一新生的人际关系。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接受过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的大一新生进行前后测问卷测量,结果发现:1、有效地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辅导能很好的促进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的改善;2、不同的学科性质应该设计与该学科相关的团体辅导,使得大一新生德智体美等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存在不同,学校应该结合男女生的不同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新生人际关系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  相似文献   

3.
罗金艳 《特区经济》2014,(4):233-235
文章采用团体辅导干预训练的模式,探讨人际关系能力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大学生在适宜的团体中,改变认知,学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形成新的人际关系理念和应对策略,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高青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云 《魅力中国》2010,(16):250-250
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大学新生成长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的中心,本文就大学新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认识模糊问题,运用团体辅导模式,协助新生对自己客观认识以及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这个思想的启示将很好的协助新生在大学环境悦纳自己,认同他人。通过一个10人团队的建立,活动主题的不断深入,让辅导者与参与者共同意识到团体辅导在新生中的重要作用。团体辅导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卢韦  姜岩 《发展》2012,(4):114-115
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61名副处级和科级领导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基层领导干部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基层领导干部在症状自评量表阳性症状的分布趋势,与恐怖、精神病性、焦虑等因子相比较,有更多干部在强迫、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结论:基层领导干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  相似文献   

6.
刘得本 《发展》2007,(4):89-89
《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洁  潘毅婷  彭丽华 《魅力中国》2010,(15):117-117,130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柳州市卫生学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结果显示阳性症状检查率为54.3%。并通过研究分析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问题,并以建立中职生自信心、树立和谐的班风等相关措施,促进卫校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邢宏艳 《新西部(上)》2013,(12):113-113,112
本文以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为例,调研分析了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大班级团体辅导与小团体心理训练的过程、成效与作用,认为大班级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心理、认知、行为改变都有普遍提高;“小团体训练”(小组辅导、小组训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自我接受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东 《理论观察》2011,(6):126-127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但由于辅导双方的朋辈关系和辅导员的学生身份,极易使辅导过程及辅导效果出现状况。因此,深入剖析朋辈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常见问题,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切实发挥朋辈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保证其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沈慧 《魅力中国》2010,(36):128-128,130
懂得感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针对中职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状,提出中职生感恩教育的若干途径,实现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促进学生学业成功。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昆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接受心理辅导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成因复杂,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中学时不当的学校教育方式、同辈群体的文化、学生个性特征都有一定的关系。在心理辅导中发现:积极参加大学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和研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显著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大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习心理、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心理辅导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灾后的心理援助。我院对灾后的学生进行了以团体动力学与认知行为疗法作为理论基础,从情绪体验、认知重建、行为训练和评估反馈等方面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后学生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张定华  胡晓霞 《科学决策》2008,(11):210-211
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SCL-90和16PF)和访谈选取90名高心理危机被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心理拓展训练,训练后再次用SCL-90和16PF进行评估。结果心理拓展训练后,被试的敌对和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和焦虑等四个因子分有了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被试的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和敢为性等4种人格因素得分有了显著增加(P〈0.05),而比虑性和紧张性得分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拓展训练提高了被试应对心理危机的素质,降低了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了解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的关系为目的,运用SCL-90量表和EPQ-RSC量表的方法对300名职业女性进行测评,得出以下结论:职业女性在SCL-90量表各因子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的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职业女性与全国常模在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三个因子上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P<0.05);职业女性的内外向(E)与心理健康的总分、阳性项目、人际关系、敌对、恐怖等因子呈负相关;职业女性的神经质与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呈明显正相关;职业女性的掩饰性与躯体化成正相关;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职业女性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高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高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方法:选取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高中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免人格问卷,对参加活动的学生作两次测试.结果:团体咨询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变人格弱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结论:团体咨询有效改善了高中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抗震救灾专题团体心理辅导是灾区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途径,其意义重大。正视灾后心理恢复现状、问题与需要,充分利用专题团体辅导的优势,继续努力开展抗震救灾专题团体心理辅导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心理资本优化对大学生就业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及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就业心理资本优化研究中的积极意义,指出了心理资本优化中团体心理辅导实证研究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要把握样本的代表性问题;二是要合理安排研究进度;三是应系统提升研究的生态效度。  相似文献   

18.
杨林  余斌 《老区建设》2009,(2):49-50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在激发自我潜能,满足心理需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及团体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班级建设中应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一种丰富的、系统的教育资源。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班级本来就是一个团体,学生有着团体生活的倾向,面临共同的发展课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班级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特困生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拮据,容易产生自卑、迷茫、孤独、敏感、多疑、敌对、偏执、焦虑等心理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多层面的立体交叉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完善经济资助机制,丰富校园文化等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