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危险驾驶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不断给社会制造严重风险和恐慌.过去由于刑法规制漏洞,这种“醉酒驾车、飙车”等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没有受到刑罚的制裁.为顺应民意,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危险驾驶罪入罪,可谓众望所归.然而,其罪名的设置适用与理解并不尽善尽美,对于这一年的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可借鉴外域经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风险社会随之产生,故以规制抽象危险犯为对象的风险刑法应运而生。《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修改与补充,扩大了危险驾驶罪的入罪范围,这反映了我国对危险驾驶犯罪予以刑法控制的决心。在风险刑法的视角下,危险驾驶罪属于抽象危险犯。危险驾驶罪扩大了本罪的评价范围,符合了公众对安全诉求的呼唤。在我国设置危险驾驶罪的具有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立法基础。危险驾驶罪的修改应该是审慎的,要理性的评价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吉仁同 《魅力中国》2014,(3):350-350
《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以来,有关醉驾入刑的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困扰着我国刑事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其中就包括如何理解我国刑法13条中“但书”条款对危险驾驶罪的适用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焦点,力求能够阐述出我国刑法13条“但书”规定在危险驾驶罪中所具有的正确指引机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危险驾驶者也成为人们深恶痛绝的马路杀手且屡禁不绝。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称《修正案(八)》)明确规定了危险驾驶罪,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该条文,仍处于摸索阶段。该条文的先天不足也在实践中初现端倪。文章试图从如何理解适用危险驾驶罪的角度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并就该条文的局限性提出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5.
兰馨 《东北之窗》2010,(18):37-39
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此次修改共有46处.其中取消13项死刑罪名、恶意欠薪入罪等修改内容成为亮点。而对于商业社会来说,《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修改条款对商业环境的潜在改变成为了企业界人士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田霜 《魅力中国》2010,(6):137-137
长久以来,我国煤炭安全事故不断,特别是近年煤炭事故造成的死伤人数惊人,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在司法层面,规制该领域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该罪做出的相关修改。本文将结合社会现实和法律规定对本罪进行解析,并对相关法条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醉驾入刑以来,对于社会各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酒后驾驶行为明显受到抑制,醉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刑法修改后对于酒后驾驶行为的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酒后驾驶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和刑法第13条的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争议。从对于醉酒驾驶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了醉酒驾驶行为是否应当一律入罪,以期对完善我国醉酒驾驶行为刑法体系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日 《乡镇经济》2010,1(3):112-113
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第395条第1款的修改,虽然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提高到10年,但仍弥补不了该罪的缺陷。因此,建议将"修正案"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应当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的,以非法所得论,予以追缴。非法所得财产折半后比照贪污贿赂罪量刑。"  相似文献   

9.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审议刑法修正案,准备增设“危险驾驶罪”来遏制醉酒驾车的行为。但“醉驾入刑”执行起来恐怕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雅 《魅力中国》2011,(20):184-185
《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前后,醉酒驾驶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不论是普通公民还是法学专家、各种媒体还是政府官员,关于醉酒驾驶的讨论和争议空前。自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以来,“醉驾入刑”就一直是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醉驾入刑第一人”被查获的消息接连不断,本文中,笔者从罪驾入刑的标准、主观过错、法律责任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 继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后,中国先后通过一个决定和八个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此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如果获得通过,将成为1997年后第几份刑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4.
2009年2月28日《刑法修正案(七)》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由第1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施行。《刑法修正案(七)》第三条对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做了重大修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法规对酒后驾驶的规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行政法规单独规制到其和刑事法律共同规制,从不成熟到成熟,法律规制阶梯性日趋明显,尤其是2011《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之后。然而由于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衔接、法律制裁种类及刑罚设置的不足,酒后驾驶法律规制阶梯化仍未实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进入汽车时代,醉驾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我们的道路安全。如何更好地规范我们的道路安全,更好地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刑法修正案(八)》醉驾入刑的原因、作用的分析,着力探讨“危险驾驶罪”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方法,以实现醉驾入刑在我国更科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马龙仙  黄琳江 《特区经济》2013,(10):155-157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作为一种新型的受贿犯罪,在我国《刑法修正案(七)》的新增法条中已经对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立法同时也是预防和惩治国内腐败的现实需要,这一受贿犯罪设立了我国刑法对权钱交易行为的惩治盲区。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还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该罪的犯罪对象和犯罪数额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醉驾入刑使得我国由醉酒驾驶引发的犯罪出现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三罪并立的局面。司法实践中,这些犯罪的界限比较模糊难以把握.如何区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醉驾型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罪、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是醉酒驾车犯罪刑法适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朱木之 《魅力中国》2010,(8X):204-204
《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增加一条作为第四款,两高将该罪命名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正确理解适用这一新增罪名,笔者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继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后,中国先后通过一个决定和八个修正案,对刑法作出修改、补充。此次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草案如果获得通过,将成为1997年后第九份刑法修正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在此背景下,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削减了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