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荣丹 《魅力中国》2014,(9):163-163
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理指标。它是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和对客观世界的心理感受。人格、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均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组成结构与自我概念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和自我概念问卷对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总体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结果:①性别与学科在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10),在自我概念的子维度存在一定差异(P=0.008,P=0.014,P=0.021,P=0.011)②个体的自我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及结构。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结构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邵玲  丰旭红 《魅力中国》2010,(23):177-178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随834名学生作为被试。结果(1)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2)重点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上存在的差异,职高学生与重高以及普高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都无显著性差异。(3)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因子的年级之间的比较发现,总的来说三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中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高中生对生活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5.
韩维锦  黄培培 《魅力中国》2011,(5):82-82,79
作者探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为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结构等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我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及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最后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方向,旨在更好地认识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张卓 《新西部(上)》2013,(Z2):167+171
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要通过提高自尊和改善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时刻保持和他人的协调,以利于使他们体验到更高的主观幸福感;要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来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力发展,人们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不再一味地沉迷于忧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反而更多地关注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作为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保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同于以往。对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内涵随着其研究的深入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多以传统的社会统计调查方法为主。以整个社会的大的发展背景而言,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为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取得了不少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李雪 《魅力中国》2011,(10):238-239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00名新乡医学院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受惩罚、健康适应等生活事件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而性别、年级和年龄段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结论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影响医学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消费支出、手机游戏对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性别、体育运动、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对幸福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应该减少显性消费、手机游戏方面的支出与横向比较,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陈桂兰 《魅力中国》2009,(15):187-18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借助于主观幸福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的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对内蒙古地区五所高职院校75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探讨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效措施,一方面充实对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郑雪 《理论观察》2014,(5):11-12
谋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始终是社会主义社会优先考虑的问题。当物质财富无法满足人的幸福感时,幸福感就只能靠文化来提升。多元文化冲突下,人更容易丧失理性的判断和对幸福的感受能力。本文从社会公共服务和现代公民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从良好的文化教育、优质的文化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消费品三个方面为现代公民提供获得幸福感的坚实基础;认为应该从强化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辨证理性地看待幸福三个方面提升现代公民感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3—2018年间的1238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进程谱,挖掘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与研究机构,描绘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结果显示:第一,国内研究者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核心作者群尚不多,且核心作者群中的作者多来自同一学科;第二,研究团队之间的互引关系较弱,学术交流有待加强;第三,研究主题涵盖了大学生幸福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精神卫生、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为该领域中新兴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问卷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探讨了大学生积极特质状况以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大学生的显著优势大都属于"心灵"优势,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来自于积极人格特质以及自尊、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做独立、自尊的人,学会为自己行为负责,自己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主观幸福感(SWB)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SWB的影响因素来看,从单一因素逐步扩展。而对不同群体SWB的研究则十分广泛。同时,SWB作为一项可靠的预测指标正在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涉及的具体领域有限,需要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文中研究选采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来测量扬州居民的幸福水平。采用4级记分法。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指数最高的是党政机关,为3.3,其次分别是学生、事业单位和军人/警察,分别为3.23、3.16、3.17,而失业人员的总体幸福水平只有2.33。失业会减少失业者的收入、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失业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陈俊 《理论观察》2013,(9):71-73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态度,是指个体在自身所确定的标准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对中小企业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因此,中小企业应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公平的薪酬福利制度等方面提升青年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65名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手机依赖倾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性负相关。对于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现象,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高度关注,要疏而不堵,引导青少年健康、正确使用手机,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