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理解中日文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现象。中国文化对日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偏误类型既有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偏误,也有因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交际策略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2.
由迪思 《魅力中国》2013,(26):261-261
初学者在学习英日语代词时.通常将英日语中人称代词进行简单的对应,如然而这种理解在涉及到上下语境时常常会出现歧义。本文结合例句从七个方面对英日语人称代词的变化及用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花园路径句(园径句)使学习者在句子理解中造成局部歧义,故而学习者必须重新理解整个句子.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如下两个问题:一是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能力水平是否能够在时间和准确度上影响园径句的消歧程度?二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法策略是什么?本实验采取有声思维法和访谈法.受试对象为20名高中毕业生.研究结果表明二语水平对园径句的消歧时间和准确率并没有相互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任何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语音、句法、语义等方面的差异都可能会产生歧义句。在英语及汉语中的语言歧义现象,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语及汉语中的语言歧义进行对比分析,在规避失误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其积极作用,以推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相似文献   

5.
语段教学是培养学习者语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重点解决有关句际关系、句子在连续表达中的作用与变化、语段中词语的省略、照应、替代等篇章层次的语言表达问题。联系学习者已有的汉语基础知识进行语段知识的导入,如结合句式教学教授句子接应的方法等,将有助于发挥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在认知学习汉语语段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授受表达是日语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表达形式。调查发现,日语学习者存在"てあげる"的"过用"和"非用"、"てくれる"的使用不足、"てもらう"与使役句和被动句的使用混淆等现象。这些误用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恩惠意识和人际关系判别意识的不足等文化因素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杨静普 《魅力中国》2014,(24):234-234
在日语的许多句子中经常出现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汉语语句中人称代词所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本文主要从探讨在日译汉语的过程中,人称代词的加译问题。  相似文献   

8.
牛立娜 《魅力中国》2013,(17):386-386
日语中表示同时性的近义表迭方式有很多。其意义和使用方法非常相似.而且翻译成汉语后意思基本一样。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要区分和正确使用它们并不是简单的事。本文首先总结同时性的近义表达方式。然后从其意义、使用方法的角度结合例句进行解释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考察各个相近表达的细微不同,目的在于给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外汉语教学在各个国家、各个地方已经逐渐普及开来,由于背景不同,就会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就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具体常见错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比分析俄汉语在语法表达中的一些差异,旨在为俄汉语语言学习者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时敏 《魅力中国》2009,(4):10-11
本文在配价语法理论基础上,通过与层次语法分析歧义句比较分析,说明用配价语法进行语义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生成语法从注重句子生成向考虑语义转变的必要性。以兼语结构为例,对汉语语义研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牛立忠 《科学决策》2008,(11):108-108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由于母语的干涉,会出现各种误用现象,本文通过对误用原因及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在克服母语干涉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梅佳 《黑河学刊》2010,(10):66-66,71
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且日语汉字大都有两种或多种的读音,致使日语学习者时常会在其读音方面产生疑惑。其中"何"字的读音便是一个例子。笔者从日语中"何"字的出现形式入手,对其读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春华 《魅力中国》2014,(21):219-219
被动句是日语的常见句式,被动是指主语处于承受动作的立场,相当于汉语的“被”“挨”“受”等意思。但是被动句并不完全表示受害或者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把拟声拟态词归类于副词,属于副词的一部分,但在实际使用中它还可以转移为其它词性;同时,日语拟声拟态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表意细腻,是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具备中级水平的汉语母语者日语习得过程的历时性研究,明确了习得过程中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各错误类型的整体分布情况,比较了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各错误类型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学习者日语学习策略及教学者日语教学策略改进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赵宁  魏冉  张慧军 《魅力中国》2014,(2):191-191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交流、合作的不断加深,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日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热情,并把它作为谋求工作的工具。因此,我国增设日语专业的普通高校也随之增多。那么,作为普通的三本院校,我院日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并对我院日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以及通过和老师、学生的交流,简单探索了以上问题。希望我们的调查结果能使日语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因素,也希望我们提出的建议和方法能为日语系学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英语教育是我国新课改以来的重要科目之一,大学英语四级也是大学生学习项目中的重点考核内容之一。但即使是有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因母语汉语而造成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最终导致英语学习的效率难以提升,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笔者将通过此文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汉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旨在帮助各教育工作者与语言学习者能更好的掌握英语学习,避免出现汉语负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唐巧华 《魅力中国》2010,(6):219-219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这些观念启示我们在网络汉语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并维持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也要扮演好一个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开展多种协作学习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日语专业学生初级阶段人称词习得入手,对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中分歧比较大的项目逐一进行分析,进而对日语人称词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同时,倡导日语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葛婷婷 《魅力中国》2013,(26):226-227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和情感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的强弱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相应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学习汉语听说读写技能造成不同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学习动机对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造成的一些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