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吴照云  肖宏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5):44-45,57
变革已成为企业2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变革已成为企业 2 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 ,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 ,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阳 《辽宁经济》2006,(12):100-100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挚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它虽然小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义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他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满足员工发展的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  相似文献   

4.
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鸣岐 《特区经济》2008,(9):302-304
在员工和企业之间,除了正式的聘任契约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心理契约,它是联系企业和员工的心理纽带,是双方相互交换关系和责任的心理平台。本文介绍了心理契约的理论,分析了心理契约对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员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所起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祥  顾建平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105-108
心理契约问题近年来愈发引起企业组织与员工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心理契约。文章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对契约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组织中的心理契约与新制度经济学结合起来,对心理契约的内涵与特征重新进行界定,认为心理契约应当是平等互惠的、非正式的、不完全的以及自我履行的契约,最后对心理契约的自我履约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耦合体,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通过对企业契约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应配置而形成的治理结构,在广义会计上则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的主要构成内容来看,债券或债务与股票都是规制资本交易的两种契约手段,故从契约角度研究资本结构便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会计等式的契约属性出发,从而实现契约与资本结构的对接,并在分析股权契约与债务契约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股权契约与债务契约的适度耦合来优化资本结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心理契约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学者们认为心理契约在营销情境下同样存在。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探讨心理契约违背对顾客抱怨行为的影响及相应的管理策略,尝试为顾客抱怨行为的研究拓展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罗延富 《理论观察》2009,(2):99-101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契约经济,契约是组织存在的基础。经济模式的转变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使员工和企业双方关系和需求发生改变,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契约性质更加突出。如何针对员工和企业相互要求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管理,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的柔性组织和模糊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方式由内部化科层组织发展到外部性网络组织。这种网络组织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是企业与市场的融合,是一种柔性组织。正因为此,跨国公司国际生产建立其基础之上的契约安排很难明确归类于哪一类契约,或者说是哪一种契约对另一种契约的替代。对此文中称之为模糊契约。在这种模糊契约下,跨国公司能够更好地降低费用,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在招聘过程中构建心理契约,能够促进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接纳,增强招聘工作的效果,降低新聘员工的流失率。本文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招聘中影响心理契约建立的因素,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招聘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彬 《山东经济》2012,(1):91-95
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订单农业的持续发展。契约风险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居于主体地位的“公司+农户”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固有制度缺陷。为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创新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在“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嵌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弥补“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制度缺陷,降低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发生率,实现对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立医院提供过度服务的契约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07,23(8):146-149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采取了以目标契约为主的劳动契约制度。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加以分析,解释了公立医院的科室和医务人员提供过度服务的原因。公立医院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现象内生于现有的劳动契约制度,医务人员个人不能够也不应该为之承担责任,要消除这一现象就必须改变医院的劳动契约结构。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在招聘过程中构建心理契约,能够促进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接纳,增强招聘工作的效果,降低新聘员工的流失率.本文从心理契约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招聘中影响心理契约建立的因素,提出了基于心理契约的招聘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声誉机制作为一项能为人们提供长期稳定预期的重要制度安排日益受到重视。同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强,匿名交易范围不断扩大,而交易的完成需要契约的支撑。由于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了契约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自我实施.契约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手段——基于声誉的私人执行机制以及基于法律的第三方公开执行机制。本文主要分析契约的私人执行机制,即基于重复博弈的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斌  沈进 《特区经济》2006,(11):186-187
企业科技创新行为的阻力源中,企业的管理者、基层科技人员与组织因素这3个阻力源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而旧有“个人契约”的修改是化解管理者与基层科技人员阻力的有力工具。但是在“个人契约”修改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对创新行为的态度、表现,领导者与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动员,对企业成员的教育与培训等等措施的实施,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研究是当前西方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心理契约问题研究的兴起,与心理契约本身的特点有关。组织是以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雇用关系改变的过程中,心理契约是最敏感、最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契约反映了组织与员工之间关于责任和承诺的一种期望,心理契约的构建与管理能有效激励员工增强工作满意感,发展组织承诺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文章将从心理契约的概念及内容入手,分析心理契约及心理契约违背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在招聘、培训、职业生涯管理、激励、薪酬和绩效管理方面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对苏州地区6家五星级酒店的286名员工进行心理契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酒店员工感知的组织责任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人际型责任、交易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员工责任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人际型责任、交易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即酒店员工心理契约由交易型契约、人际型契约、发展型契约三维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   

19.
虞嵘 《四川经济研究》2006,(1):86-8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经济补偿性质的商业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保险索赔、理赔、保险人违约不赔时的补救,也即对保险人的契约责任等问题更加关注。本文依保险合同的特性对保险人契约责任的构成从主体资格、契约效力、义务确定及行为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采取将保险人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合同义务的方法,根据保险人所违反的义务不同而对其契约责任作出认定,从而对保险人的契约责任有一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讨心理契约破裂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破裂对组织公平性、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组织公平性对组织公民行为有正向影响;组织公平性是心理契约破裂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缓冲变量,缓冲效用主要通过分配公平与信息公平两个因素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