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面临转型的问题,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应适应融媒体时代要求,掌握融媒体传播特点和传播技能。文章认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新闻素养仍然需要,需在此基础上适应融媒体的传播特点,学会从海量繁杂、内容多样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新闻信息,掌握融合新闻H5、动画和短视频等多媒体报道方式,要善于从网络信息中发现议题、设置议题,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字科技越来越发达,进入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已无法满足广大受众获取新闻的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仅看文字信息,了解的新闻只是新闻记者笔下的报道。传媒受众希望及时了解新闻动态、能够主动参与新闻话题讨论与传播。这就要求媒体行业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模式研究维度为视角,从新媒体和经济新闻的概念梳理入手,研究经济新闻传播存在的可读性差、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新闻报道缺少分析性以及互动性弱和虚假新闻较多的问题,提出在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要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强更多的经济语言、加强深度经济新闻报道和选择民生视角报道经济新闻等策略,满足受众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现如今,我国新闻传播方式也开始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方式具有快捷性和便捷性,同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相比,创新后的新闻传播模式更加普遍化和大众化。因此,文章对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一定基础,进而促进新闻传播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导致了传统媒体的经营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我国各大城市新闻信息传播主流媒体的都市类报纸,也不得不与网络正面交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积极向新媒体转型淘金、全介质服务全媒体经营、做足周刊精准营销、策划活动营销价值等模式将成为都市类报纸的赢利空间。  相似文献   

6.
李媛媛 《魅力中国》2014,(8):302-302
通过归纳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对当今借助网络进行的新闻传播进行了总结,概括出其时效性强、传播面广等优势特征。同时,着重对网络媒体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举例和分析,以期对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健康发展提供参阅意见。  相似文献   

7.
褚瑞  胡俊杰 《魅力中国》2013,(29):179-179
当前,智能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和无线上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构成了新兴的移动媒体。移动新媒体大大改变了公众获取信息及传播信息的方式,也给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移动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在移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德凤 《发展》2016,(2):54-55
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微信使人们接受信息的行为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刘鸿志 《魅力中国》2014,(10):292-29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传媒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的更新换代时刻考验着传媒工作者的适应能力。由最开始的纸制媒体发展到广播的有声媒体又到电视媒体的出现,媒体的传播信息的能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加强。随着网络技术被应用到媒体中,一种全新的媒体出现了,这种媒体被我们称为“第五媒体”或者是新媒体。由于新媒体传播的效率以及效果都是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所以新媒体很快就成为了传媒界的主流媒体。而作为曾经依靠着最原始的纸质媒体的影视类期刊,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又如何在新媒体潮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呢?营销手段就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徐敏 《中国经贸》2014,(17):116-117
以新媒体时代企业的营销变革为研究出发点,介绍了新媒体对现代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新媒体,对新媒体的内涵做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全面分析了新媒体的特征,包括信息传播受众的分众化、传受关系交互性增强、新旧媒体实现优势嫁接等;以这些典型特征为依据,提出了提高企业广告的精准度、重新审视新媒体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公关活动、做好新媒体时代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等几条企业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彦 《魅力中国》2013,(16):340-340
面对信息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兴媒体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相对于报刊、广播、出版、影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充分发挥新兴媒体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高效便捷、双向互动等特点和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积极应对这一挑战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一、新兴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新兴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基本依托,实现信息传播的载体。相对于四大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刺激着企业员工的视觉、听觉和思想,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媒体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在传播新闻消息与各类讯息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逐渐走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这为广告在新媒体中扎根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今天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中,广告要想传播地更加迅速与广泛,就必须要与新媒体相互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针对广告在新媒体这一新兴产业中的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春艳 《魅力中国》2014,(25):276-276
微博的出现是继博客之后新出现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微博作为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平台,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微博具有即时、即地、全民参与互动等优势,它的出现创新了人际信息传播的模式,开辟了新闻传播的新阵地。然而,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探究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它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生新闻发展近十年,进入瓶颈期,传播内容影响节目品质,传播手段遭遇新媒体冲击,传播效果出现滑坡等问题都成为了民生新闻谋求发展的桎梏。笔者认为,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节目内容、样态上不能真正实现向客观真实立场的回归,本文笔者由“民生”二字追根溯源,通过分析媒体改革历程,结合所在媒体现状实例,综合阐述民生新闻未来发展的出口和路径,从而为民生新闻提出可行性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传媒业的融合从“浅水区”涉入“深水区”,由“兼而有之”迈向“彼此一家”的深度融合时代。行业企业媒体是党的新闻传播、舆论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媒体形态全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驾齐驱、平面影视移动一体传播,在行业企业传媒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媒体青海油田新闻中心,不断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步伐,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细行业企业新闻创优、做实媒体多维传播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而就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强行业企业媒体,在路径与对策等方面也展现出了提升的可能,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势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传媒业跨越式持续发展的一个案例和缩影。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和网络的发展,政府网站日益成为重要的新闻舆论平台,发布信息、提供服务是政府网站的重要职能。目前,地方政府网站建设仍存在不足,影响了其新闻传播、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使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结合地方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内容建设为主,逐步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而新的传播环境对政府如何进行危机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从政府危机管理与新媒体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管理的新挑战,并对此提出了政府危机管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澄 《理论观察》2022,(8):150-153
互动新闻作为新闻传播领域“传受交互”的经典范例,随着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互动新闻也从读者来信、听众热线等媒体主导的互动向受众主导的互动偏移。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内外主流媒体互动新闻实践案例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互动新闻在媒体融合背景中呈现出独特传播优势和局限性,为推进地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一种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牧 《理论观察》2014,(8):128-129
随着网络、手机短信、播客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载体变得私人化、传播内容变得复杂化、传播对象变得自由化,这无疑给把关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原有职业把关的把关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新媒体传播的格局中,如何审视新闻把关人这一传统角色的变化,是当前急需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硕 《魅力中国》2014,(2):333-333
网络传播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使信息更加迅捷、深人地得以传播;另一方面网络传播也使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受到冲击。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介绍网络传播给新闻采编在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网络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