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洪波 《时代经贸》2014,(6):509-509,512
互联网金融的日益侵占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冲击影响之下,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商业银行,应发挥领头作用,直面互联网金融崛起带来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崛起的战略角度出发,论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界定、模式,以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在这两点的论述之下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邹文 《当代经济》2016,(8):36-37
互联网金融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是否会构成重大挑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重点探讨了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的冲击.研究发现,近三年来,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鉴于此,商业银行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升传统金融服务创新,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提升客户忠诚度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并获得一定成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之下,银行的个人业务受到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由此有效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慧 《新经济》2015,(Z1):23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冲击与改变,为金融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互联网金融的虚拟特质也使其面临着更多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实质为金融行为,而金融行为的内核则是对信用进行风险定价。探究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机制的基本策略,对完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驱动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及发展,探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的发展策略。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有着新生事物的优越性,在效率、用户群和平台等方面占有优势,而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则遭受了挑战。然而,互联网金融并不会颠覆商业银行业,在未来,互联网金融将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融合创新,两者将会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赵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27-129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在刺激着银行改变传统业务方式的同时,也促使银行改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基于此,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并探讨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无论是业务范围还是业务规模都取得了较快发展,这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等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虽然互联网金融具有支付便捷、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其本身还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缺乏监管、借贷利率高等问题.商业银行应该从加强风险防控、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等方面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推动着互联网金融的进步,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有着巨大的优势,形成了对商业银行的严重冲击,使得大量的客户资源被分流,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益.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二者的激烈碰撞当中保持自身的优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得以生存和获得更大的发展.本文将重点就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耿贤忠 《经济师》2015,(2):182-183
对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给农村信用社传统经营模式及业务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改进和完善农村信用社互联网金融业务管理体系提出了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以及支付结算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机理,然后选取中国2010—2018年79家商业银行数据,通过建立多元面板回归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具体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明显的负面冲击作用,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等因素也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影响机理的检验结果证实: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的净利息和非利息收入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冲击,进而影响银行绩效。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对农商行、城商行等小型银行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全国性的大中型银行。位于东部地区、开展跨区域经营、创新能力强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在新的金融生态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积极向金融科技转型创新是传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力臻 《当代经济研究》2014,(12):28-34,97,2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信息技术与资金融通业务相结合引发的一场新的去中介化的金融革命。同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创新性、高效性、融合性、公正性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样,也潜藏着资产泡沫、利率波动冲击、市场结构重组、监管法律和机制空缺滞后、网络黑客攻击等诸多风险,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制定和探索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模式。从发展趋势上看,互联网金融,将会同信贷金融和证券金融一起,形成三大金融运营模式三足鼎立及三者交融的金融互联网化态势。互联网金融,将会打破传统的贸易壁垒,从一国范围的网购支付平台和融资平台,发展为全球的互联网购物和融资系统。互联网金融,将会成为中国在全球金融业崛起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企业凭借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逐渐向传统金融领域延伸,不断瓜分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作者从全面认识、正视冲击、大数据、创新服务和创新产品等五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金融稳定的冲击。研究表明,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金融系统基本功能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会通过创新对宏观经济带来新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应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依据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中行使的功能而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秋莲 《经济师》2014,(9):175-176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传统金融业及监管造成一定的冲击,受到业界和学者的广泛关注。阿里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中最成功的案例,文章以此为例,对阿里商业模式进行总结,利用SWOT分析法对其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剖析,并对以其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不断发展壮大,其对银行业的冲击也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改变当今的金融格局,因此传统商业银行有必要积极改变其经营模式与运营格局,积极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文章以盈利为基本切入点,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盈利模式,探讨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同时站在商业银行角度探讨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反映了互联网金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震颤,已受到中央决策层高度重视。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及特征,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历程和盈利模式,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带来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4,(28):115-116
互联网金融是电子支付与金融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生服务模式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对金融创新乃至经济运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利弊以及对传统金融业务的冲击,进而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任孙栋 《经贸实践》2016,(17):73-7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新时期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是银行高管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文先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直接原因是证监会的监管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构建在互联网企业的支付平台上,支付功能的提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属性,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它冲击了央行负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此外,互联网金融有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应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之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诞生和迅速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金融浪潮下传统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巨大冲击,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