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贞彩 《征信》2016,(11):32-37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作为世界征信法律的典型代表,为我国大数据征信监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我国大数据征信监管应通过设定征信原则和排除法相结合的方法,界定数据征集范围,设计征信数据质量监管制度,扩大大数据征信产品监管范围,实行适度收费管理,做出不同种类负面信息的保留期限规定,保障信息主体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外汇违规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征信系统出具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主要涵盖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无法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外汇违规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对涉及外汇主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公开,一是可以震慑违规主体,使其自觉遵守外汇管理规定;二是可对社会公众发挥必要的警示;因此将外汇违规信息与征信信息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广义角度来说,外汇违规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征信系统出具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主要涵盖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无法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外汇违规信息融入征信系统,对涉汇主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公开,一方面可以震慑违规主体,使其自觉遵守外汇管理规定;另一方面也可对社会公众发出必要的警示。因而将外汇违规信息与征信信息相结合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费宪进 《浙江金融》2005,(12):47-48
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征信在本质上属于信用信息服务,在实践中表现为依法采集、保存、整理和使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来满足其他社会主体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约束企业和个人自觉维护信用记录,防范信用风险,促进经济金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侯冬松 《征信》2011,(1):42-45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目的与范围等不明确、更新不及时,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不规范,被征信人参与信用信息处理权利不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征信主体和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个人信息采集的有效管理制度,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使用、披露与保存应体现时消费者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征信是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专业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信用调查、个人信用调查、  相似文献   

7.
侯飞扬 《中国外汇》2013,(13):72-73
从广义角度来说,外汇违规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征信系统出具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主要涵盖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无法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外汇违规信息融入征信系统,对涉汇主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公开,一方  相似文献   

8.
信用信息共享是征信的本原国务院2013年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首次将“信用信息”这个概念引入我国成文法中,并对利用独立第三方征信机构在放贷人之间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制度规定。我国现代征信制度主要涉及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交易活动,这种典型的民事或私权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征信制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征信,在本质上是指信用信息服务。它在实践中表现为依法采集、保存、整理、分析和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它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信用信息征集,即在全国范围内把企业和个人与信用交易有关的信息集中采集起来进行保管和分析;第二、信誉状况征询,即通过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3,(10):49-50
<正>一、什么是征信业?为什么要制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分析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发达国家成熟的法律制度和经验做法,结合我国征信建设实践中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用信息权益保护的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个人住房公积金信用信息共享有利于对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放贷款和贷后管理的风险提示,有利于监管公积金,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四川分中心与四川省建设厅建立个人公积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四川各市州公积金中心正式接入使用征信系统.经过5年的推动完善,其共享机制逐渐深入,有效助推了公积金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但在信息报送和查询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3.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为其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与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难以获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现象与不当采集和滥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正2003年,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能,并且建成个人征信系统,运行至今已收集8.15亿自然人信息。征信体系除"惩治违约行为",同时也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需要信用修复机制帮助具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阐明违约理由、结清历史业务、改善乃至消除不良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信用信息国家标准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建立信用信息国家标准是对征信领域内反映被征信人的特性及信用状况的数据单元的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进行的规定。主要包含三类信息的标准:一是企业和个人识别信息。  相似文献   

16.
谢静 《征信》2017,35(6)
《征信业管理条例》在促进征信业规范发展、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实践看,部分征信业务操作缺乏更详尽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完善《征信业管理条例》相关配套制度,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实施细则,以更好地保护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银海拾珠     
《河北金融》2013,(6):48+72
征信对与个人信用状况和企业信用状况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对外提供的活动。在实践中,征信表现为一种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息服务,即表现为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并对外提供信用报告、信用咨询等服务,帮助客户判断、控制信用风险,进行信用管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甘露 《甘肃金融》2012,(10):67-67
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随着社会对征信认知度逐步提高,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个人信用记录已成为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对个人信用状况评价的重要依据,个人信用报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经济身份证。但是随着当前未接入征信系统的机构和个人要求信息主体提供信用报告的情况不断增多,且使用的范围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际上将信用报告的使用游离在人民银行监管之外。易形成的风险及影响(一)监管机制缺失,信息主体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扩大,从保护  相似文献   

19.
吴桐  庄清岚  李悦 《征信》2021,39(12):46-54
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个人破产制度助力"诚实而不幸"的自然人经济再生,有效保障了债务人的基本生存和经济发展权利.合理的自然人征信机制能够持续监督破产债务人,在明确破产资格、划定自由财产和强化失权效力上发挥重要功能.反观个人破产视域下的自然人征信机制,存在信用信息采集范围狭窄、专门信用评价规范缺位、信用评价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基于实现个人破产制度法律功能的需要,探讨全面收集、合理使用和信用公平的基本原则,扩展个人破产征信信息的采集范围,设置以破产自然人为主体的信用评价机制,构建贯穿个人破产程序的征信信息应用规范,从而提升个人破产信用体系的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20.
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是信用管理和信用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的经验,剖析我国非银行信用信息运行状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