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居民储蓄行为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选取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将引起居民储蓄率的下降,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储蓄的偏好较弱。本文发现,独生子女家庭具有“高风险、低储蓄”的特征,抗风险能力十分低下。想要化解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就必须继续放开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为我国长期人口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现行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表明,多数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具有减少储蓄的作用.从理论上看,社会保障可以同时产生增加和减少储蓄的作用,究竟净效应是正是负,还要看实证分析的结果.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时间序列分析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跨国分析则遇到了估计方法和储蓄习惯的难题而缺乏说服力,相对来说比较成功的实证研究是横截面分析.尽管横截面分析也面临着一些难点,但其中的大多数研究确实为社会保障减少储蓄的净效应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了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文献并进行了评述。首先,本文回顾以往理论文献中关于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不同观点与理论发展;其次,本文总结以往文献中基于微观与宏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再次,本文讨论未来可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最后,本文从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与高储蓄率并存现象的现实入手,揭示收入分配扭曲可能正是中国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网络消费是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消费与生产之间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BtoC电子商务为考察对象,通过对韩国网络消费现状的实证分析,可得出结论:发展我国的网络消费,一要建立和加快网络市场的自律机制;二要引导和梳理网络消费发展动向;三要为加强网络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提供更安全通路;四要吸引网络经济人才回国创业,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提高网民素质进而提高消费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储蓄也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本文分析了高储蓄背后的原因,并针对居民高储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的问题,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利率对居民储蓄产生同方向影响。我国近年居民储蓄的名义利率弹性和实际利率弹性并不是无弹性,而是有弹性,只是居民储蓄名义利率弹性较小,实际利率弹性异常。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和计算1995~2010年相关经济变量和数据,利用计量统计软件E-views拟合索罗模型,得到安徽省经济产出基本函数,并测算出安徽省黄金律稳定状态下的储蓄率水平。安徽省要改变经济发展中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实现黄金律稳定状态,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致力于集约型经济建设;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跨时的两期最优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利率与储蓄的关系和预期收入不确定对储蓄的影响,得出了利率调节储蓄的作用不明显,预期收入不确定才是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储蓄过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私人部门储蓄过剩导致我国近年来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顺差交替出现巨额增长,使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为维持总量平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应充分发挥财政的稳定机制,为提升消费支出的比重建立良好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中国居民的消费和收入水平的时间变化趋势入手,运用有关的消费理论,对各个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作了一些探索性的解释。结果发现,只要结合各时期中国经济社会政策实际,其实这些消费行为可以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一个框架下作出解释,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表现出来一致性,并且得到了实证上的支持。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出现低迷的关键时期,要帮助中国经济筑底回升,一项最有效的措施是拉动内需,这就需要制定稳定居民收入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之际,社会各界渐渐认识到了养老保险缴费的重要性,随着养老保险缴费的增加,其对我国的消费和储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缴费的现状和成因后,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并从居民自身角度和国家大型方针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入三期迭代理论模型,从理论上研究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储蓄率将降低。在理论模型的引导下,选取江西省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EC模型,对江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江西省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具有长期的负向影响;VEC模型表明其在短期内也具有负向作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负向作用有较高的影响程度,贡献度高达41.7%。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合理应对老龄化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收入水平影响;收入是消费和储蓄的源泉,只有收入增加,消费和储蓄才会增加;收入不增加,即使利率提高,储蓄也无从增加。山西作为我国能源供给布局中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的对能源需求的猛增,大量资金投入到能源重工建设,整个产业结构区域固化,这也就导致了居民收入整体的增速趋缓,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利用近年山西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利率变化对山西居民储蓄的影响,发现了利率变化与山西居民储蓄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算了1952—2006年中国居民储蓄率并分析了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高积累政策、居民的低收入水平与高人口负担决定了居民的储蓄能力有限,稳定的收支预期也使得居民储蓄倾向很低。改革开放后,居民个人储蓄率迅速上升,其原因除了收入增长的普遍作用外,可能是其它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这些因素包括经济转型、人口转型、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消费习惯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体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其蕴含的经济效益与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体育发展水平,体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