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文灏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于地质教育事业非常关心。1917年他作为北大10人小组成员之一参加了理科课程的修订工作,1920、1925、1929、1930年他曾在北大地质学系任教,先后讲授过高等岩石学、中国地质构造。1932~1936年被聘为北大名誉教授。他关心学生的学术活动。1916~1938年期间,作为地质调查所和中国地质学会的一位负责人,他曾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工作给予过很多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相文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先驱者之一,早已为人所肯定。但是,他在我国现代地质学萌芽过程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对此则罕为人知。本文以大量事实论证了他在本世纪初期在倡导和促进中国地质学事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其中包括:他于1908年和1909年分别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自然地理学即《新撰地文学》和我国第一部《地质学》教科书;他于1909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地学学术团体即“中国地学会”,该会吸收了许多中外地质学者为会员;他于1910年创刊了我国第一种地学学术杂志即《地学杂志》,共出版181期,发表各种文章1520多篇,其中有关地质方面的文章约160篇,各种地质矿产图共22幅。  相似文献   

3.
丁文江是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本文通过他在培养人才,野外地质调查、技术力量的引进、筹划经费、罢公捐躯等事迹,表现了他艰难创业的精神和提倡科学研究要“联络与合作”的科学思想,使我们认识到丁文江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地质学先辈。  相似文献   

4.
清朝末年,我国国弱民贫。一些爱国之士,力图发展科技,振兴中华。近代地质教育事业,于兹萌芽。当时一方面派人出国学习地质科学,如邝荣光、王宠惠、顾琅、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都是我国早期学习地质的留学生;一方面进厅教育制度的改革,把地质科学列为某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之一。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立的京师同文馆,就开出“金石”课。到八十年代,上海格致书院则开设“矿学”。不久广东水师学堂、湖北铁路局、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堂均开办矿学堂或设置矿务科,把地质、矿物作为主要课程讲授。本世纪初,京师大学堂也开设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一度设立地质学门及矿冶门,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章鸿钊,就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他是中国人自己在高等学校教授地质学的第一人。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小学课程中也一度设置地质、矿物方面的课程,并陆续编写出版了教科书若干种。  相似文献   

5.
地洼学说是由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的。从创立至今,经过我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地质工作者的长期辛勤劳动,使之日臻完善,并形成了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地质科学理论。近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理论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洼学说的形成,是陈国达教授应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地质科学道路上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的结果。地质工作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而复杂,它更需要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来指导。我们学习和研究地洼学说的形成过程和创新精神,除了它的应用价值外,其理论意义特别是科学的思想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6.
董兆祥教授 ,194 5年出生于吉林省前郭县。 1970年毕业于长春学院水文工程地质专业。留校任教 8年后攻读硕士学位 3年 ,1986年调至石家庄经济学院 (原河北地质学院 )任教至今。他先后主讲了《岩体声波探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岩体力学》、《岩土力学选论》、《灰色理论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学》等 10门工程地质、土木工程建筑专业课程。他在长春地质学院工作期间 ,主建了我国同类专业第一个大型野外实习实验场。该实验场可进行岩…  相似文献   

7.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曾于1860年、1868~1872年两度到中国作过地质与地理的调查。李氏精心设计了7条调查路线,实地收集了大量资料。在他的巨著《中国》一书中,充分反映出他对中国地质科学的多个领域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中外学者对此曾作过恰如其分的评价,如中国地质事业创始人之一翁文灏认为“中国的地质学是建筑在由李希霍芬奠定的坚实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
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供给同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实行分开运行、分开管理,并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地质勘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将地质工作明确地划分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真正开始步入了市场化的运作阶段,在此条件下,本文初步分析和归纳了矿产地质勘查运行体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主题资源,在能源的安全中起到了基石的作用。在挖掘煤炭的过程中,地质勘查的工作是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煤炭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质勘查的工作是贯穿于整个煤炭开采的全过程,为煤炭的开采和安全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煤炭地质监测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根据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将会在目前煤炭勘察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办出河北地质学院的特色,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地质管理人才,我院于1987年11月24日正式成立了地质经济教研室。地质经济是地质、经济、管理三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崭新的交又学科和边缘学科。其宗旨是要培养出第一批适应我国地质事业发展的地质经济学专家。地质经济教研室的成立,是贯彻我院工管结合、文理渗透的重大步逐,它标志着我院教学科研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地质经济教研室是我院特色中的特色。地质经济教研室主要开六门课,即“基础地质”、“矿床学”、“找矿勘探”“技术经济原  相似文献   

11.
“论地质工作的中心”一文,着重分析了地质工作坚持“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及主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局限性。提出了我国地质工作应树立“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思想,并论证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确立以社会效益为中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V.A.奥勃鲁契夫是19世纪俄国的著名地质和地貌学家。他曾几次(1880,1892—1894,1905—1906)来到中国东北、西北地区考察,著述甚多。对中国的地质和地貌学研究,特别是论述了中国黄土分布与成因方面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记述了他在1892—1894年来中国西北部地区考察的情况,并把要阐述他这次考察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邓子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是“国家分配论”的倡导者之一。他从事教育和科研五十年来所凝聚而成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经济学界、经济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对我国财政理论的研究和财经实践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许多学术观点成为财经理论研究和财经实践的法典,许多政策主张为国家实践部门所采纳。笔者研读邓教授的学术  相似文献   

14.
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建设问题是地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分类原理,结合我国地质经济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系统地论述了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建设问题。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一、经济科学学科体系与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概念;二、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特点和意义;三、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内部分类;四、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建设目前应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认为,地质经济科学是研究地质经济领域中提高经济效益规律及其实现途径的学问。整个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按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及“例外原则”分为四个系列。即:地质经济学系列;地质经济管理学系列;地质经济方法学系列和地质经济历史学系列。地质经济科学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地质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李四光教授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任教,1920-1928年任教授,1931-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主任。北大地质学系20多届毕业生都直接受业于他。他讲授过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高等岩石学、地壳运动等课程,教学极端负责任,对学生既热情爱护,又严格要求。李四光教授在地质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以(?)科化石的创造性研究,奠定了海相石炭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从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等,都是在北大期间作出的巨大成果。李四光教授对北大地质学系的建设和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70年,还对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很少有专门讨论毕业论文写怍规律和技巧的文章,而介绍地质类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章则几乎没有。本文把一般写作理论与地质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全面介绍了地质类毕业论文的性质、特点、结构、写作要求、写怍步骤、论证方法、参考文献的注录,署名问题等内容,在地质类毕业论文写作理论的研究方面是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受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委托,河北地质学院于1986年12月22日至24日在宣化召开了《地质经济效果的研究》科技成果评审会。评审会,由冶金部情报总所、北京首都钢铁勘探公司经济研究室、地质矿产部政策研究室、北京钢铁学院地质系以及河北地质学院等单位的10名高、中级专家组成评审组。该项目是在1980年10月至1981年2月对迁安矿区水厂铁矿首次矿床经济评阶的基础上,由河北地质学院经营系副教授刘路同志负责组织完成的。研究报告由《地质经济效果的研究》报告和《矿床经济评价案例》两部分组成,共约十万多字。课题组与生产单位密切合作,根据矿山企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我国矿产资源的实  相似文献   

18.
在华北地台,中奥陶世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原本溪经底部形成了一层铝土岩或铝土质页岩,这就是我们所熟习的G层铝土矿。有关该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推测,但少有生物化石的依据。本文根据植物化石分析探讨了辽东太子河流域、辽南金州湾、山东淄博、山西阳泉、河南登封等地G层铝土矿的地质时代后得出结论,我国北方G层铝土矿的形成时代随不同地点而有所差异,而在辽东地区G层铝土矿早在早石炭世即已形成。  相似文献   

19.
出席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我国代表团成员、长春地质学院张秋生教授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来我院做了题为《地质科学的过去和未来》的学术报告。在院期间,还同地质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我国的地质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路程。近代化企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运动的开展,造就了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他们在开发资源、造福民众的爱国思想激励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地质科学人才的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