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MALL的特点,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大型MALL在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大型MALL建设经营管理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MALL的特点,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大型MALL在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开发经营与管理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都市连绵区中心城市大型MALL建设经营管理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绮 《现代商业》2014,(23):28-29
荆州,古称"江陵",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是湖北省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收入并不相符。本文以体验营销理论为出发点,将其理念运用于旅游城市湖北省荆州市,针对荆州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分析了荆州文化旅游体验营销发展的现状及瓶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对于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及政府官方网站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湖北省17个市州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分为强、一般、弱三个类型,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资源、交通等几个方面的差距。从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和创新发展、提升旅游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担任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其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已经赶超许多城市,其旅游业的发展虽势头向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汉口商业文化和码头文化的传承与再发展以及商务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模式,致力于推广汉口商业文化,从而实现以商贸促旅游,以旅游促商贸的双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恩施旅游港的建设要从城市功能与旅游功能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战略思考,打造城旅一体化的完美结合,为建设新型旅游集散区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谈秦皇岛城市旅游吸引力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十四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旅游业已成为城市支柱性产业,2009年秦皇岛提出旅游立市的战略,进一步确认了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在秦皇岛三区四县中,三个主城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集聚了过半的优秀核心旅游景观,这些景观是秦皇岛经济最为发达的三个区域,同时也是发展城市旅游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对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指出了秦皇岛发展城市旅游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树立城市旅游形象,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质量,进行系统建设,以此来提升城市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筑北休闲度假旅游新高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贵 《市场论坛》2012,(12):89-91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休闲度假时代,城市主流旅游业态开始从传统的观光型逐步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在“十二五”期间贵阳市确立了建设休闲度假城市的战略目标,文章以休闲度假资源富集地筑北地区为个案,从战略的角度对休闲度假旅游区市场细分、产品整合、运营一体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休闲度假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方向,以期为建设筑北休闲度假旅游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边缘区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区位效应、城市旅游边缘区形成的集聚与扩散机制、城市旅游企业布局的郊区化、城市居民与旅游者对自然游憩需求的日益增加等方面。传统模式下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的发展。在城乡旅游统筹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城市旅游边缘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城市旅游核心区形成了互补、均衡、和谐发展的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城市旅游轨道交通建设视角,以上海为例,从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在旅游发展水平上逐渐趋同;城市旅游核心区与旅游边缘区的空间发展关系互补、均衡、协同发展;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可达性差异缩小;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旅游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旅游用地一体化;城市旅游边缘区人口与游憩需求增加;城市轨道交通旅游带的形成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旅游核心与边缘空间结构形成及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特征与内涵,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比较优势与主要差距,指出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名城,关键是要塑造城市国际性形象,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发展城市旅游并营造国际旅游环境,构建环坝国际旅游圈和环城休闲度假圈,实现从三峡旅游观光地向休闲度假地转变、从三峡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要求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婚庆产业和旅游业关联产业多、产业链长且大部分都是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构建婚庆旅游精品城市的核心力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新常下构建三亚婚庆旅游精品城市的战略地位;其次结合三亚实情分析了构建婚庆旅游精品城市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建设三亚婚庆旅游精品城市的港城一体战略、"旅游+"支柱产业的产业链扩展战略、"+旅游"新业态的开发战略、城市文化名片战略、创新型政策支持战略。  相似文献   

14.
胶南是青岛西海岸的新兴海滨城市,随着青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胶南市委市政府抢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建设的战略机遇,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科学规划董家口重化工业基地,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和灵山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开发,调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城市风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全面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之后,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荆州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I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内容分析法,结合江苏旅游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江苏十三个地级城市"十一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形象和旅游细分市场等关键要素,认为各城市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目标市场定位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雷同性,多数城市的旅游形象不够清晰。相关研究为江苏各市制订"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城市旅游形象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礼明 《商业时代》2007,(22):100-101,104
随着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的激烈。只有具备良好形象的城市旅游目的地,才会在竞争中获胜,因此对城市旅游形象战略的研究现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探讨城市旅游形象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房晨月 《中国市场》2008,(44):68-69
长春和吉林作为东北区吉林省重要的两个旅游中心城市,具有旅游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地缘的相近性和文化的相通性,两市采取"旅游一体化"的旅游合作模式,实施资源互补与共享的战略,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将能够实现两地区域旅游的双赢互利。  相似文献   

20.
于建澄  李勋华 《商业时代》2012,(23):134-135
如何制定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一些案例研究可以借鉴,但是怎样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仍然是一个尚在探索的研究课题。文章把旅游业在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定义为"城市的旅游功能",并尝试性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的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认为城市的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城市功能演进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旅游功能"理论是对城市旅游研究的一项新突破,以期为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