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与服务业区域融合:对京津冀地区的一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融合可以分为区域分工合作与区域集群式发展两个阶段。笔者基于京津冀三个地区产业发展表现出的不同特点,探讨了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域,认为区域融合机制的创新可以借助服务增强战略、知识区与产业区互动以及产业集群政策来实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制造业和服务业区域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集群式产业转移是有限理性的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群体决策、调整及决策稳定的过程。论文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对水平型和垂直型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条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企业单方面转移收益超过成本,集群式产业转移是市场机制的内生必然结果;政府干预,无论是增加转移收益还是减少转移成本,虽然不能确保集群式产业转移,但由于临界值水平的下降,增加了集群式产业转移的成功概率;在垂直型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同等程度的政策优惠给核心企业对集群式产业转移成功实施的概率影响更大,证明"抓大放小"模式在现阶段比"筑巢引凤"模式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产业升级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立足四川省情研究其产业发展,“十二五”时期四川产业升级可供选择的路径有:改造优化传统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产业升级的配套能力和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可以看作一个新产业不断出现而旧产业不断消亡的过程。研究经济地理学经典区域发展理论可以发现,经典区域发展理论没有从过程维度揭示区域产业变迁。演化经济地理学则综合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和复杂系统理论,建立新研究框架,探讨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和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演化经济地理学的主流叙述强调了区域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性,后来不断细化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并指出不同类型地区具有不同区域产业演化路径。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指出区域新发展路径的形成是涉及一个内生与外生力量、多元主体参与、知识与非知识互动和制度变革的多主体,多要素和跨尺度过程。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深入企业组织层面理解后发国家与落后地区的路径升级以及未来预期对区域产业演化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集群式产业转移是有限理性的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合作,是群体决策、调整及决策稳定的过程。基于演化博弈模型,针对自由市场和引入政府干预两种情形下集群式产业转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产业集群式转移过程中,下游企业复制动态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均衡策略;而上游企业复制动态演化博弈存在两个稳定均衡策略,既有可能收敛于全部转移,也有可能收敛于全部不转移。政府补贴或者惩罚虽不能确保集群式产业转移,但加大了产业集群式转移成功的概率,但在实践中应正确把握承接地政府补贴和转出地政府惩罚的"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厚的学术渊源,应作为新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在理论和战略上指导区域发展。非均衡突破作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应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现实特征。学理上,非均衡突破与包容性增长兼具差异性与互补性、侧重性与统一性,非均衡突破暨包容性增长模式应成为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主要模式。其实践路径关键在于经济一体化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提供公平、全覆盖、均等化、可持续、可获得的普遍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承接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以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面临新形势和产业转移新特征,河南在推动工业走上创新驱动道路的同时,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重点坚持引进龙头企业与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并重、承接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以及承接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河南要通过主动承接、高水平承接、集群式承接、基地示范承接等方式,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和推进工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8.
产业竞争优势演化特征反映了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与竞争优势的调整趋势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为背景分析2006—2020年中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演化对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意义以及崛起战略实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虽然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在不断深化,资本、人才等核心生产要素加速集聚,各产业部门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但仍面临着传统产业优势下滑、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基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路径主要是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制度既定条件下,改造传统农业最终要依靠科技,而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能够提供产业制度的最新安排,而且可以借助自身的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三产互动和耦合发展。引植农业现代服务业应坚持市场自发、产业耦合和技术共享等发展原则,同时在产业、技术、市场等制度安排和发展路径上为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服务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具有的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产业特点正契合了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推动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举措。文章概述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勾画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企业内部职能中逐渐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推进器",它的快速发展能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江西正处于产业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的关键时刻,必须立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发挥后发优势,是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综合江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探索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对于转变江西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伟 《财会月刊》2017,(6):124-128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江苏企业管理》2007,(11):68-68
常州滓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常州市江苏津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抓住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带来的现实机遇,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的一个国际水准、管理先进、科技支撑,服务一流的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该集聚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16):15-17
通过构建一套由38个指标构成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现代服务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产业规模优势明显,但要赶上北京、江苏和上海,广东还需加快科技进步,提升科技实力,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广东省内,珠三角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明显高于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不同区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和方向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5.
王学娟  辛本禄 《企业经济》2022,(11):114-12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演化,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特征日益明显。先进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变化等背景下,体现出通过服务化提高附加价值的高质量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受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波动影响,在呈现出抗风险能力弱的同时也表现出抗逆力发展的柔韧性。本文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视角,认为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融合应以获取“高附加值”活动为切入点,形成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断演化。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现代服务业制造化是新发展格局下激发市场内需的重要路径,两者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的收入使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转移既是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切入点,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东部地区过去依靠传统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外延型产业发展模式,其边际收益已经不能显著高于边际成本,西部地区历经大开发战略之后,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是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当高的集聚性。河南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方面虽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明显滞后,且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政策扶持不力、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因此,河南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并采取相应对策加快其发展,以此来提升河南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战略建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地区必须科学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效进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建构,从而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结构的优化,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和谐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寻求新动力、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发展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区域产业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把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40家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为观察样本,发现试点区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融合模式、突出重点产业、完善要素保障等举措,培育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一批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普遍面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多元主体融合动力不足、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带动作用弱、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融合型企业,健全政策机制,强化试点示范,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